![]()
![]()
想當年八路軍剛剛得到番號成立的時候,武器裝備極為匱乏,就拿作為主力的120師來說,全師上下9595名戰士,擁有的武器裝備不過步馬槍4091枝、輕機槍143挺、 重機槍35挺、沖鋒槍68支、駁殼槍788枝、手槍91支。迫擊炮4門、馬刀2把、刺刀117把。到了1939年,120師隊伍擴編到50873人,但是武器缺更為匱乏,各類槍支也不過23714支,要是按照編制配備下來,單單是作為基礎裝備的步槍,平均三名戰士才有一支。子彈基數甚至不足以進行一次大些的戰役,所以就有了戰士們子彈袋里裝短高粱桿迷惑敵人的說法。而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到底從哪里獲得武器裝備來和日軍作戰的呢?
![]()
其實在八路軍成立之初,國民政府除了按照4.5萬人的編制撥付軍費之外,還是進行了一定的槍支彈藥補充的,比如在1937年8月20日,國民政府就首次補充給八路軍七九子彈30 萬發,七九機彈20 萬發,駁殼彈20 萬發,迫炮彈620 枚,手榴彈1.5 萬顆。這批對八路軍來說極為寶貴的軍械物資通過西安轉運至延安。太原會戰時,作為山西土皇帝的閻錫山也撥付給八路軍七九子彈50萬發、中正子彈50萬發、晉造沖鋒槍兩百支。而在武漢會戰期間,國民政府又陸續補充給八路軍迫擊炮20多門、各式機槍200余挺、方形藥包、速燃火索、雷管等若干。
![]()
![]()
一些一心抗日的國軍愛國將領,違背老蔣的命令,冒著風險在武器裝備和戰略物資上給了八路軍非常大的幫助,比如后來兼任冀察戰區司令長官的衛立煌將軍,為感謝自韓信嶺115師三四三旅六八六團的相救之情,撥付給六八六團子彈十萬余發。還借探視115師師長林彪養傷的機會,帶來各類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枚、牛肉罐頭180箱,以及可以裝備3個師的夏衣、大批醫藥用品以及稀缺的電話電報等通訊器材。
有人說,八路軍的武器彈藥來自于蘇聯的援助,然而在實踐中,蘇聯援助的武器都被蔣介石裝備給了自己的嫡系搞出了小有名氣的蘇械師,只有少的可憐的武器在八路軍接連不斷的要求下才撥付下來。例如武漢辦事處多方奔走才討要出來100挺蘇式輕機槍。關于蘇聯援助八路軍最明確的記載就是在1937年的12月的那15箱步槍和31箱的子彈。據說在1938年2月,蘇聯方面計劃提供給延安51輛軍車的武器裝備,但在國民政府的惡意干涉下最終也沒了下文。
![]()
![]()
在武器極度匱乏但是隊伍卻不斷壯大的情況下,繳獲地方的裝備就成了獲得武器的重要渠道,那些個在以前兇神惡煞的鬼子兵們,都仿佛成了一個個的移動的小型裝備庫。雖然要消滅武裝到牙齒的日寇必須付出不小的代價,但是打掃戰場后的收獲仍然能讓戰士們在面對槍林彈雨時悍不畏死前仆后繼。據統計,直到抗日戰爭勝利時,八路軍各部隊一個共繳獲日偽軍各類步槍槍械455608支、各類機槍7499挺、大小火炮1288門、彈藥被服不計其數。正應了那句膾炙人口的歌曲:“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
![]()
![]()
![]()
最后就是八路軍從無到有逐步發展起來的諸多軍工企業,也為抗戰勝利取得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例如有名的黃崖洞兵工廠,在其全盛時期,共有工人3000多人,除了廠部,還下設3個行政科,分別是總務科、器材科、工務科,還有4個部,為車工部、鉗工一部、鉗工二部、鍛工部。車間內車、刨、鉆、沖、切、削等機床一應俱全,還有一臺10千瓦的直流發電機在。1939年到1945年短短6年間,黃崖洞累計生產手榴彈58萬枚、迫擊炮2500門、炮彈26萬多發和1萬多支自主制造的“八一式馬步槍”以及4500多具擲彈筒。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