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來本應神清氣爽,開啟充滿活力的一天,然而許多人卻長期陷入這樣一種困境:清晨被鬧鐘驚醒后,依然感到渾身倦怠、睡意濃重,仿佛從未休息過。這種疲倦感并非簡單的“沒睡夠”,而是一種深層的、粘滯性的乏力,導致起床變得異常艱難。
![]()
西醫視角
導致晨起疲倦的關鍵是睡眠問題。比如:經常熬夜、睡不夠(成年人最好睡足7-9小時)、或者睡覺時打呼嚕特別嚴重(呼吸暫停導致身體缺氧,第二天容易頭痛犯困),還有像房間太亮、太吵、太熱這些環境因素,都會讓你睡不踏實。
![]()
其次,身體營養跟不上或者代謝出了問題也會讓人感到乏力。比如:貧血(缺鐵、缺維生素B12會覺得渾身沒勁)、半夜血糖低(容易心慌、出冷汗),或者甲狀腺功能減退(整個人代謝變慢,怕冷還容易長胖)。
另外,一些長期的健康問題也要注意,比如“慢性疲勞綜合征”(持續半年以上的極度疲勞),或者某些藥物副作用(比如一些安眠藥,可能會讓你第二天還昏昏沉沉的)
中醫視角
1.脾胃不好,濕氣纏身
“脾”就像身體的“消化搬運工”,負責消化食物、運送營養和水分代謝。
如果脾虛了,水濕就排不出去,整個人會感覺身體沉重、像裹了一件濕衣服一樣困重乏力;吃東西沒胃口,容易腹脹,大便也不成形; 舌頭變得胖大、有齒痕,舌苔又厚又膩,這就是典型的“濕氣重”表現。
![]()
2.腎氣虧虛,能量不足
腎被稱為“先天之本”,是身體的“能量電池”,儲存著根本的能量。
腎氣虧虛就像電池老化,就會出現:腰膝酸軟無力,站不久、走不動;記性變差、耳鳴頭暈,腦子轉得慢;經常手腳冰涼、夜尿多,晚上睡不踏實;一熬夜或勞累,這些癥狀就更明顯,那是因為腎氣在透支。
3.氣血兩虛,全身乏力
氣是身體的動力,血是滋養身體的物質基礎。
如果氣血兩虛,就好比整個身體既缺電又缺糧,就會出現:臉色蒼白或發黃、嘴唇顏色淡,看起來沒氣色;容易心慌、頭暈,尤其蹲下站起來時眼前發黑;整天累兮兮,說話沒力氣,注意力難集中;這往往和長期思慮過多、營養不良或大病初愈有關。
4.陽氣虛弱,怕冷沒勁
陽氣就像身體里的“小太陽”,負責溫暖全身、激發活力。
如果陽氣不足:最典型就是特別怕冷,穿衣總比別人多,尤其后背發涼; 早晨起床難,醒了也困倦;精力差,稍微活動就累,喜歡躺著;這種現象在體質偏弱、久坐不動或者年紀較大的人中非常常見。
![]()
調理與緩解方法
1.睡個好覺,身體才能充上電
固定作息,23:00前入睡,保證7小時以上睡眠;使用遮光窗簾,用手機放點溪流聲、下雨聲改善環境。
![]()
2.吃對動好,能量自然跟著跑
飲食:早餐高蛋白(雞蛋、酸奶),午餐補鐵(紅肉、菠菜),晚餐清淡且適量(防低血糖)。
運動:晨起在床上伸個懶腰、拉伸一下四肢,出門快走10分鐘,促進血液循環;每周做滿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游泳、快走、跳操,出點微汗就行。
3.養生小妙招,傳統智慧也用起來
晨起拍打膽經(大腿外側),直到微微發熱,促陽氣升發。
三伏天艾灸足三里、關元穴,能幫你排濕氣、補陽氣,冬天沒那么怕冷。
![]()
4.晨間快速喚醒,讓你清爽開啟一天
喝一杯溫開水:空腹慢慢喝下300毫升溫水,促進代謝、清理腸道。
來一組深呼吸:腹式呼吸5次(吸氣4秒→屏氣2秒→呼氣6秒),能提升血氧,讓腦袋立刻清醒不少。
所以,如果總是早起疲勞,別硬扛!可以先從調整睡眠、飲食入手,如果長時間沒改善,最好去看看醫生,排查一下身體有沒有隱藏的小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