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今日立冬,再忙也要記得:1不吃,2不看,3不洗,4不碰,順利入冬
#立冬##我在頭條曬家鄉#今日是2025年11月7日,正值立冬節氣。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標志著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的狀態。民間素有“立冬補冬”的習俗,認為此時進補能為來年健康打下基礎。然而,立冬養生并非盲目進補,需遵循自然規律,避開禁忌。以下結合傳統智慧與現代健康理念,總結出“1不吃,2不看,3不洗,4不碰”的立冬養生要點,助您順利入冬。
![]()
一、立冬“1不吃”:忌生冷寒涼之物
立冬后陽氣內斂,脾胃功能減弱,生冷食物易損傷脾陽。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若冬季貪食冰淇淋、刺身、冷飲等,可能導致腹痛、腹瀉,甚至埋下來年免疫力下降的隱患。尤其需避免空腹食用寒性水果如西瓜、梨等。建議多食溫補類食物,如羊肉、桂圓、紅棗,可搭配生姜、胡椒驅寒。現代營養學也指出,冬季適量增加優質蛋白與熱性食材,能幫助身體抵御寒冷。
![]()
二、立冬“2不看”:避負面信息與過度熬夜
1. **不看消極內容**:冬季日照縮短,易引發情緒低落。若長期接觸暴力、悲傷的影視或新聞,可能加重季節性情緒失調。建議選擇輕松愉悅的節目,或通過閱讀、書法靜心養神。
2. **不看過量屏幕**:傳統養生強調“冬三月,早臥晚起”。夜間長時間刷手機、看電視會耗傷肝血,影響睡眠質量。尤其避免關燈后直視強光,以免擾亂褪黑素分泌,誘發失眠。
三、立冬“3不洗”:慎防寒邪入侵
1. **不洗冷水澡**:驟然接觸冷水易使血管收縮,引發血壓波動,甚至誘發心腦血管意外。老年人及體弱者尤需注意,建議以37℃-40℃溫水沐浴,時間控制在15分鐘內。
2. **不洗頭不擦干**:冬季頭發難干,濕發入睡易導致風寒頭痛。外出時頭部受涼可能引發感冒,可用吹風機徹底吹干發根,或佩戴帽子保暖。
![]()
3. **不頻繁洗臉**:過度清潔會破壞皮膚屏障,加劇冬季干燥脫屑。建議早晚各洗一次,選用溫和潔面產品,洗后及時涂抹保濕霜鎖水。
四、立冬“4不碰”:遠離健康隱患
1. **不碰過量酒精**:冬季飲酒御寒是誤區。酒精雖能短暫擴張血管,實則加速熱量散失,且加重肝臟負擔。聚餐時建議以熱湯、姜茶代酒。
2. **不碰劇烈晨練**:清晨氣溫過低時,高強度運動可能誘發哮喘、心絞痛。建議等日出后鍛煉,選擇太極拳、八段錦等舒緩項目,運動前充分熱身。
3. **不碰密閉環境**:冬季門窗緊閉易滋生細菌,增加呼吸道感染風險。每天需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鐘,使用空氣凈化器改善室內質量。
![]()
4. **不碰過度進補**:盲目服用膏方、人參易造成上火或消化不良。體質不同補法各異,如陰虛者宜用銀耳、百合,陽虛者可適量食用羊肉,最好咨詢中醫師辨證調理。
順應自然的冬季養生之道
立冬養生核心在于“藏”。除了上述禁忌,還需注意保暖重點部位:頸部、腰腹、腳踝。可每晚用艾草泡腳促進血液循環,晨起喝一杯溫蜂蜜水潤燥。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冬季保持規律作息、適度運動及良好心態,能有效提升免疫力。
今日起,不妨調整生活節奏,像自然界一樣進入“慢模式”。少一分消耗,多一分積蓄,方能以飽滿狀態迎接寒冬,也為來年生機勃發奠定基礎。記住這些簡單卻關鍵的禁忌,健康過冬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