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上觀新聞)
![]()
![]()
![]()
![]()
節氣特點
“立,建始也;冬,萬物收藏也。”立冬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九個節氣,標志著冬季正式開啟,天地間呈現“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肅穆景象。《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明確記載“冬三月,此謂閉藏”,精準描繪立冬“陽氣內收、萬物蟄伏”的核心特征。對人體而言,陽氣會隨自然節律同步斂藏,秋冬“養陰”是“藏陽”的基礎。
![]()
養生·觀起居
立冬起居養生需緊扣“閉藏”主旨,以保護陽氣、蓄積陰精為關鍵。應遵循《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早臥晚起,必待日光”的經典準則。結合現代作息規律,建議每晚10點前入睡、早晨7點后起床(太陽升起后),通過充足睡眠助力陽氣潛藏與陰精蓄積。
保暖防寒是重點,需做到“三不凍”——不凍頭、不凍腹、不凍腳,尤其要注意頭背足等陽氣易外泄部位的保暖。睡前用40℃左右溫熱水泡腳20分鐘,水量沒過腳踝,配合足底按摩可促進循環,但需注意飯后1小時內不宜足浴。
室內需兼顧保暖與通風,每日開窗通風半小時以上,避免空氣污濁。運動方面應遵循“漸進適量”原則,選擇太極拳、八段錦、散步等溫和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大汗傷陽。戶外運動宜選陽光充足的時段,借自然陽氣滋養自身。
![]()
![]()
養生·觀飲食
立冬飲食以“溫補藏陽、循序漸進”為原則,既需補充能量,又要避免滋膩傷胃。“秋冬養陰”是通過攝入梨、銀耳、麥冬等食材滋養陰精,為陽氣潛藏奠基;而羊肉、雞肉、核桃、栗子等溫補類食物,作用是“助陽氣內斂”,同時遵循“黑色入腎”理論,多吃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黑色食物,助力補腎藏精。
冬季氣候干燥,需多喝溫水促進代謝,可搭配梨、冬棗、柑橘等甘潤生津果蔬,平衡溫補食物的燥性。進補切忌盲目過量,應給腸胃適應過程,尤其脾胃虛弱(食后腹脹、大便溏稀)者,可先食山藥、小米、茯苓等健脾食物,再逐步增加溫補食材,避免加重消化負擔。
![]()
![]()
養生·觀穴位
1. 風門穴
用拇指按壓揉動5-10分鐘至局部酸脹發熱,或用掌根擦至皮膚透熱;艾灸每次10-20分鐘,以局部皮膚微紅為宜,避免燙傷,是冬季防風寒的關鍵穴。
2. 至陽穴
用拇指按壓揉動5-10分鐘至局部酸脹發熱,或用掌根擦至皮膚透熱;亦可用刮痧板沿督脈輕刮。能通過調節督脈氣血,振奮全身陽氣、疏通經絡。
![]()
養生·治未病
立冬重點防護心腦血管和呼吸道基礎病。氣溫大幅下降,人體血管和呼吸道黏膜首當其沖。防護重點需要注意高血壓波動、急性心梗,以及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特別提醒高血壓患者,冬季血壓易波動,需增加自測頻率,調整用藥需遵醫囑,切勿擅自更改。
![]()
![]()
原標題:《【上觀節氣·養生時光】立冬養生觀:陽氣內斂萬物蟄伏,養陰藏陽漸進適量》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王晨 黃海昕 顧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