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末英語考到125,進入高三以后由于卷子難度的增加,分數會掉到100~110之間。很多人會奇怪,為什么高二和高三的試卷考察的單詞范圍都是3500詞,可是難度上還有差別?這其實是每份卷子中詞組短語的密度不一樣。
![]()
高二的試卷通常每份卷子會包含120個左右的詞組短語,高三的試卷通常包含150~210個詞組短語,同樣的單詞量和篇幅,詞組短語的密度越大,理解難度就越大。
高中英語試卷喜歡考查的詞組短語是字面意思和實際意思區別大的詞組短語。初中的時候,我們只需要掌握 be interested 后面加 in 而不是加 on,考試就能拿到分數。但是到了高中,考試主要考的是你是否知道be interested in是“對……感興趣”的意思,還可能考查你是否知道“be into”、“be fond of”是它的近義詞,有類似的意思。
像“be into”這種短語,構成它的每個單詞的意思你都懂,但是放在句子中,它就非常隱蔽,如果你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就有可能理解錯句子的意思。比如:“Teenagers are usually into pop culture.” 沒背過短語的意思,你就看不懂句子。
![]()
高中英語只考理解,想要考到140分以上的高分,說簡單也挺簡單的,你只要掌握了3500詞的3500詞相關的所有詞組短語,分數就是140分以上。
但是難點在于,3500詞相關的詞組短語在“牛津高階”上有幾萬個,這些詞組短語,在高考考出來,即便在教材上沒有也不算超綱。數萬個的詞組短語對于普通的高中生來說,想要全部記住難度是非常高的,畢竟高中的時間有限,大多數高中生的記憶力也比較一般,不可能把所有的時間都耗在英語上。
如果可以把“牛津高階”上的這幾萬個詞組短語,進行過濾篩選,保留高考考查概率大的詞組短語,縮小范圍,并保持整理出來的范圍對高考真題中出現的詞組短語有較高的覆蓋率,我們就可以花較少的時間,更高效地掌握詞組短語,從而提高分數。
![]()
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有“高中英語1.5萬考點”,作者的整理思路就是把3500詞相關的詞組短語進行過濾篩選,把2300頁的“牛津高階”里面高考可能考的提取出來,整理成了72頁的詞組短語筆記。
并且作者每年都針對高考真題分析試卷中的詞組短語,在真題中標記出每一個考出來的詞組短語在“1.5萬考點”的第幾頁第幾個,并完全無償公開命中率分析報告,命中率連續10多年保持98%左右,報告本身也是研究高考出題方向的優秀資料。
不斷的循環記憶這72頁的詞組短語,能夠記住50%以上,英語分數就會穩定突破130,記住80%就有機會上140,記住的比例越高,分數就越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