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和日本先后與中國實現外交關系正常化。作為美國盟友的韓國,在外交上自然也緊跟美國的步伐。
1973年6月23日,韓國總統樸正熙發表《關于和平統一外交政策的特別聲明》,即所謂“623宣言”,表示韓國愿意在平等互惠的原則下與社會主義國家,包括蘇聯和中國發展外交關系,當年韓國就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不久,韓國的報紙上就不時出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稱呼。
![]()
1983年,一架中國民航的三叉戟客機被6名中國犯罪分子劫持,迫降到韓國春川。當時,中韓兩國還沒有建立外交關系,但韓國政府決定妥善地處理好這件事。
首先,韓國政府將機組成員和乘客安排到酒店住宿,并在飲食上多加照顧。還派出工程師對三叉戟客機進行仔細的檢查和維修。專門安排機組成員和乘客在漢城市區游覽觀光,參觀了琳瑯滿目的百貨公司和三星電子的現代化工廠,獲得了中國客人的好感。
其次,對中國民航談判工作組赴韓表示熱烈歡迎,并提高了接待規格,雙方迅速達成歸還飛機的共識。不過韓國拒絕了中方引渡劫機罪犯的要求,將6人分別判有期徒刑4至6年。
![]()
在談判中,韓國以“談判所在地是一個主權國家”為理由,堅持在備忘錄中使用兩國正式國名,中方則認為只是兩國民航之間的談判,無需體現國名。最終,經過協商,雙方簽署的備忘錄落款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航總局”和“大韓民國外務部”。這一劫機事件的妥善處理,為日后兩國正式建交,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85年,中國海軍北海艦隊兩名水兵劫持一艘魚雷艇逃往韓國,并奪船過程中造成6死2傷。中韓雙方立刻在香港就此事進行談判,在查明真相后,韓國就將魚雷艇和人員還給中國,兩名叛逃水兵后來都被判死刑。在這一突發事件過程中,雙方都保持了克制,沒有釀成外交事件。
![]()
此后,中韓兩國在經濟、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交流迅速升溫。1984年3月,韓國網球隊到昆明參加戴維斯杯東區的一場比賽,對手正是中國隊,最終中國隊以3比1的總比分獲勝。4月,中國青年籃球隊造訪漢城,參加第八屆亞洲青年籃球錦標賽。
1988年2月25日,韓國總統盧泰愚在就職演說時表示,韓國將在進一步加強與西方國家關系的同時,“發展目前與韓國還沒有交流的大陸國家的關系”。
不久,盧泰愚總統發表《為爭取民族自尊和統一繁榮的特別宣言》,表示韓國應當超越意識形態上的分歧,積極改善與蘇聯、中國和其它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
![]()
大型國際運動會總是兩個國家發展外交關系的天賜良機。1986年9月,中國派出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在漢城舉行的第10屆亞運會。兩年后的漢城奧運會,當中國體育代表團入場時,現場播放的背景音樂是《歌唱祖國》。
1990年在北京舉行第11屆亞運會,韓國也投桃報李,派出700多人的代表團參加。韓國將此次亞運會看成發展中韓關系的“重要契機”。現代集團向北京亞運會贊助了數百輛現代汽車,韓國企業也投放了巨額廣告費。亞運會期間,有數千名韓國游客來到中國觀光。在亞運會頒獎和正式場合,中國也開始使用韓國的英語國名“Republic of Korea”。
![]()
這一年,韓國和蘇聯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后,中韓兩國開始正式的建交談判。關于韓國如何結束與臺灣的關系,中國仍然堅持“斷交”、“廢約”、“撤館”三原則。韓國表示原則上可以接受,但是希望與臺灣保持某種程度的非官方關系。
在中韓建交談判過程中,朝鮮的態度非常微妙,這一點中國不得不考慮。但中國仍然提前向朝鮮通報了準備與韓國建交的打算,希望取得對方的理解,朝鮮僅表示:“希望中國慎重考慮,適當推遲中韓建交。”
![]()
出于對朝鮮的維護,中國在談判中向韓國提出了“交叉承認”的方案,即中國承認韓國,美國、日本也承認朝鮮。不過,當時朝鮮突然態度強硬地拒絕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檢查,使朝鮮與美國、日本的對話完全凍結,顯然朝鮮是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韓國也以此為理由拒絕了中國提出的“交叉承認”方案,并表示與蘇聯建交時也沒有涉及到“交叉承認”,中韓建交應當僅限于雙邊談判。
1992年7月,中韓建交已成定局。為了表示對朝鮮最大程度的尊重,中國外長錢其琛專門赴朝鮮向金日成主席通報中韓建交事宜,并表示中朝友誼絕對不會受到任何影響,中國將一如既往的支持朝鮮的經濟建設,推動朝鮮與美國、日本關系的改善。
![]()
當天會晤的氣氛就很不尋常。金日成主席似乎早已有思想準備,只是淡淡的表示:“我們完全理解中國獨立自主的發展外交關系,朝鮮仍然會努力增進與中國的友好關系。但朝鮮將克服一切困難,繼續堅持社會主義建設。”
很快,那天的會見就結束了。錢其琛外長回憶那一次是金日成主席歷次會見中國代表團時間最短的,而且也沒有按照慣例舉行招待宴會。從此,曾經訪華數十次的金日成主席,在有生之年再也沒有踏上中國的土地。
![]()
當年8月底,韓國公布了中韓即將正式建交的消息。當確認被亞洲最后一個盟友拋棄后,臺灣“外交部”立刻宣布對韓國采取全方位制裁措施:取消對韓貿易一切優惠待遇;雙方民航協定作廢,禁止韓國民航客機飛越臺灣上空;停發韓國小汽車進口配額,終止經濟合作會議。韓國則要求臺灣“外交人員”必須在24小時內離境,并將房屋等資產接收并無償轉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新的中國駐韓大使館。
1992年8月24日,中國外長錢其琛和韓國外長李相玉在北京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標志著中韓兩國從此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中韓建交不到一個月,韓國總統盧泰愚親自率領龐大外交使團訪華,雙方在北京發布了《中韓新聞公報》,并簽署了貿易、投資、科技等多項協定,開創了中韓關系的新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