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最近舉辦了隆重儀式,給“海外作戰部隊”高調授勛,尤其對待陣亡人員的規格,要比俄烏兩國高出很多。
同時,朝軍也公布了一部分已陣亡的戰斗英雄個人和群體,其中個人戰斗英雄計有羅南石以下11人,戰斗集體則為趙哲元排長和11名戰斗員。
分析這些人的陣亡方式就會發現,全都是為了完成任務或不連累戰友、不被俘虜,而選擇了自我犧牲。
![]()
其中為完成任務而自我犧牲的有3人,為不連累戰友而自我犧牲的有6人、寧死不當俘虜的則有2人。
而趙哲元分隊則是在前沿占據陣地后,遭到了烏軍圍攻,在后繼部隊增援受阻的情況下,連續打退烏軍6次進攻;在全員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呼叫炮火覆蓋,并在發出訣別電后,全員自爆。
從這些信息所反饋的情況來看,朝軍在進攻作戰中遭遇的困難跟俄烏兩軍也都是一樣的。
即沖擊過程中面臨雷區、無人機的威脅,而在抵達陣地后,又需一一清理烏軍的火力點。
先頭部隊沖上陣地后,后繼部隊也可能會因火力阻隔,而無法繼續投送力量,致使前方人員遭到烏軍優勢兵力的圍攻。
在后援無法抵達,而前方戰斗員又已身負重傷的情況下,朝軍通常會選擇寧死不當俘虜;這就是烏軍很難俘虜到朝軍的原因,在整個跟朝軍作戰期間,烏軍只俘虜到3名朝軍人員,而且全部都是傷員,其中第一人都沒活下來。
至于朝軍的逃兵和投降人員,則是零。
![]()
這樣的戰斗意志在俄烏戰場上恐怕是要排第一位的,俄軍中即便是空降軍和頓軍、烏軍中即便是亞速部隊都做不到如此。
而且朝軍參戰部隊為第11軍團的精銳輕步兵,大部分兵員都經過多年的訓練,步兵技能非常強悍;所以在近戰階段,烏軍對戰朝軍壓力頗大。
這也是烏軍后來要調游騎兵第6團、第8特戰團、第33突擊營/團、第225突擊營/團與之對戰的原因,因為這些部隊的步兵還比較能打些。
再加上本就處于戰線上的第17重型旅、第47機步旅、第80空突旅、第82空突旅等部隊,朝軍對戰的烏軍也堪稱全明星陣容了。
所以朝軍參戰的對手含金量十足,當然也意味著仗肯定不好打了;畢竟這些烏軍不會輕易讓朝軍沖上來,然后跟其打近戰。
(注:烏軍各旅都是抽出一部輪換作戰,所以不是上述烏軍以整建制跟朝軍作戰)
![]()
在對戰時,朝軍有一個情況非常值得注意——為了戰友而招致的犧牲。
朝軍在援俄作戰前已經很多年沒有實戰經驗了,但對戰爭的研究、跟進卻并沒有放下;其在戰前就已經規定,如果有戰友倒下的話,要在合適的時機下才可救援。
而且朝軍對烏軍的無人機使用并非毫無認知,其采用的進攻隊形單兵間隔很大,就是為了避免一架無人機殺傷更多人,同時留出單兵的機動和反擊空間。
事實上朝軍被烏軍稱之為不適應現代作戰的連、排級步兵沖擊,其實反倒是后者研究俄烏戰場后采用的戰術。

因為烏軍的無人機還沒有密集到能同時打擊一個區域內幾十個目標的程度,朝軍認為一次出動幾十人,烏軍無人機只能打一部分,有這個時間窗口,朝軍其余人員就已經沖上烏軍陣地了。
(注:當時庫州戰場的烏軍炮火被削弱,所以不能隨意覆蓋對方)
而且其針對烏軍無人機的襲擊,明顯在戰前就強化了單兵動作,并規定可以使用輕武器射擊。
朝軍步兵的射擊精準度很高,所以打下了不少烏軍無人機,這一點令后者感到很驚訝;而朝軍散開的隊形,確實也不利于烏軍無人機拿到太多人頭。
![]()
但烏軍的無人機飛手也不是吃干飯的,總能打到一部分朝軍人員,這時候問題就出來了。
朝軍規定了救治傷員需謹慎,可真到了實戰中看到戰友倒下的話,還是忍不住去救,這就出現了人員聚堆的情況,而且聚起來救治傷員時,簡直就是活靶子。
這種情況下,烏軍無人機再來炸,一炸就是幾個人;然后更多的傷員出現了,救還是不救?
再分出人去救,就又是更多的活靶子,然后烏軍無人機再打,戰果就會越多;而隨著突擊分隊人員的減少,這仗也就不用打了,因為朝軍人員會全部被殺傷在攻擊途中。
所以這就出現了以下情況:
金學哲,32歲,勞動黨員;
被敵軍無人機炸傷倒地后,對前來救援的戰友們喊道“請替我完成連隊的戰斗任務”,隨后用步槍射擊頭部……
李光恩,22歲,青年同盟成員;
受傷后看到前來營救自己的戰友也負傷在槍林彈雨中,拉響手榴彈自盡,但只炸斷了左臂,后又拿起一枚手榴彈抵在頭部爆炸……
![]()
什么叫實戰?這就是實戰,因為它就是會出現訓練場上根本無法模擬的生死之別。
朝軍在戰前制定了很完善的戰術,但因為戰友感情沒辦法將其拋下,差點就歸于失敗,這就是理論與實戰之別。
所以朝軍初期使用的戰術,不是人家不知道你俄烏戰場是什么情況所使用的落后戰術,恰恰是研究過之后的特化戰術。它真正的問題在于理論和實戰的差別,而不是現代化的問題。
否則以俄烏兩軍所采用的進攻戰術,你能看出一點“現代化”的味道嗎?是烏龜坦克現代化,還是摩托車沖擊現代化?
無非是合不合適而已。
朝軍出現這種問題后,可以想象的是指揮員肯定緊張了,下面士兵也急了;因為再這么救下去,隊伍會停頓,編組會打亂,仗就打敗了!
烏軍那邊已經上狙擊手來打朝軍的軍官和通信兵、重武器操作手了;別最后搞得自己傷亡一片,連烏軍陣地都沒摸到的笑話。
![]()
所以一部分朝軍負傷士兵選擇了自爆:別救了,先沖吧!
因此朝軍后來實際上是放下傷員不管,直沖烏軍陣地來打的。
由于已經殺紅了眼,戰前制定的抓烏軍俘虜方案也沒有執行,而是把看到的烏軍全部射殺了。
最終在31小時時間內,朝軍就吃掉了一個戰前人口600余人的烏控村莊,贏得了首戰的勝利。
這一仗其實令俄、朝、烏三家都很震撼!
俄方覺得這波朝鮮人太能打了,輕步兵在這么短時間內就啃下了烏軍在庫州南部的一大塊陣地;盡管有信息管制,但當時俄國人還是傳出了兩小時打穿烏軍陣地,殲敵300的戰報;其實這仗打了31個小時,估計俄國人只算了最激烈的部分。
烏方覺得朝鮮人太逆天了,輕步兵突襲沖陣,明明看著很好打,但后者奔襲躍進速度很快,射擊精準度很高,大量無人機愣是被輕武器擊落;而地面接上手后,朝鮮人打得太兇,傷員抱著手榴彈炸機槍點,這是什么對手?
否則怎么可能會出現烏軍堅決守備的600人級村莊,會在一天多時間內易手?
![]()
![]()
當然,朝鮮人自己更覺震動,這幫人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制定出了新的戰術;其實就是將小編組作戰跟自己的精銳步兵結合,做短促式的突襲戰斗;而且在后續,俘虜肯定也是要抓的,在朝軍的視頻中就有這樣的畫面。
所以現在連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在提起適應戰場后的朝軍時,都不得不承認這幫人確實挺能打,而且還說他們的經驗將很快在朝鮮上百萬軍隊中擴散。
![]()
從實戰價值來說,當然會如此了,畢竟這可是血的經驗教訓了,對朝軍后續的建設影響會非常大;而朝軍在庫爾斯克擊敗了烏軍最強的北約化部隊,在士氣和精神層面,恐怕影響也非常深遠,至少是要壓韓軍一頭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