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活動(微信:2478970178)
騎行路上,你是否注意過這樣的現象:
有的人習慣性一路狂飆,紅綠燈起步時永遠沖在最前面,爬坡時嗷嗷叫地搖車,平路巡航時速度拉到爆表,享受貼地飛行的快感。
有的人則不徐不疾,爬坡時心如止水,平路時悠閑觀景,看到路邊一朵野花都要停下來拍照,喝光最后一滴水才肯戀戀不舍地回家。
這就是騎行圈著名的“快慢之爭”。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騎行快與慢的那些事兒。
![]()
照片女主:豆芽小姐姐
快騎派:風馳電掣的“速度狂魔”
快騎派的信仰是:“慢?不存在的!只要我騎得夠快,寂寞就追不上我!”
他們座右銘是“速度即是正義”,騎行時追求的是心跳爆表、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爬坡時要攻下每一個坡頂,平路時不斷挑戰自己的巡航速度極限,下坡時...哦對了,下坡時他們依然在加速。
快騎派的日常:出門必開運動手表,數據記錄比命都重要。Strava上每個賽段都要刷出PR,看到前面有騎友就會不由自主地加快踏頻,心中默念“鎖定目標,殲滅!”
他們的裝備往往更注重性能,車要夠輕,輪組要夠騷,套件最好是電變的——畢竟快那么0.1秒也是快啊!
快騎的益處顯而易見:提升心肺功能、增強肌肉力量、燃燒更多卡路里、提高運動表現。更重要的是,那種風從耳邊呼嘯而過的感覺,那種將一切拋在身后的暢快,是其他運動難以給予的極致體驗。
![]()
照片女主:豆芽小姐姐
慢騎派:閑庭信步的“風景收割機”
慢騎派的座右銘是:“騎得快?你會錯過太多風景!”
他們不在乎今天均速多少,不關心功率輸出幾何,只關心路邊的野花開了沒有,山間的清泉是否依然甘甜,以及今天中午在哪家農家樂解決午飯。
慢騎派的日常:出門先檢查相機電量,背包里永遠裝著各種零食。看到好看的角度必須停車拍照,遇到歷史古跡要研究半天,聞到飯香就走不動道。
他們的裝備往往更注重舒適性,車座要寬大柔軟,車把姿勢要休閑,馱包要足夠裝下一天的口糧和茶具——沒錯,真有人帶著茶具騎行的。
慢騎的益處同樣不可小覷:減輕運動傷害風險、更好地享受騎行過程、深入探索周邊環境、與騎友更好地交流。慢騎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處世哲學,是對“慢生活”的最佳詮釋。
![]()
照片女主:豆芽小姐姐
快慢之間的哲學思考
快與慢,看似對立,實則統一。
沒有經歷過快騎的激情,就難以體會慢騎的寧靜;沒有體驗過慢騎的從容,也難以理解快騎的追求。
新手期往往盲目求快,裝備攀比,速度焦慮;成熟后開始懂得收放自如,該快時快,該慢時慢,張弛有度。
快慢結合才是王道
聰明的騎行者懂得在不同情境下選擇不同節奏:
訓練時快騎,挑戰自我極限;休閑時慢騎,享受生活樂趣;
獨騎時快騎,專注自身提升;群騎時慢騎,注重團隊交流;
熟悉路段快騎,提高訓練效率;陌生路線慢騎,探索未知風景;
平路快騎,練腿練肺練心臟;爬坡慢騎,看云看山看風光。
其實,快騎慢騎都是騎,自己開心最牛逼!
騎行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而是一道豐儉由人的開放式論述題。有人追求競技體育的極致,有人向往休閑生活的愜意,本無高下之分。
重要的是,我們都選擇了自行車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都享受著兩輪帶來的自由與快樂。
各位騎友,你是“快男”還是“慢男”?快來評論區分享你的騎行哲學!是“快就完了”的激進派,還是“慢才是王道”的休閑黨?或者你是“看心情切換”的騎林高手?最難忘的一次快騎/慢騎經歷是什么?期待你們的精彩故事!
新絲路親子游學(微信:247897017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