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市正式開啟復建小白山望祭殿工程。小白山位于市區西南溫德河畔,山體并不宏偉,但對吉林的歷史意義卻非同尋常。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時任寧古塔將軍常德(清乾隆二十二年,即1757年,寧古塔將軍正式改稱吉林將軍)關于營建望祭長白山神享殿的奏請,獲得清廷批準,于是在之前舉行望祭儀式的“板山”之巔,修建了一座望祭殿。
據道光年間成書的《吉林外紀》記載:長白山望祭殿……正殿五楹,祭器樓二楹,牌樓二座,養祭鹿圈一。自建成后,每逢春分、秋分兩日,寧古塔將軍(吉林將軍)會率副都統等地方官員登山入殿,獻(黑)牛、羊、豬、鹿等祭品,宣讀祭文,履行祭儀,拈香祭拜長白山神。自清雍正十一年開始直至清廷覆滅,望祭殿中的香火不斷,京城禮部和盛京禮部也常派“特使”參加祭祀。
在清代,望祭殿殿舍由將軍署“戶司”派人看守,“工司”預算有專款維修。可進入民國之后,由于清廷覆滅,官方祭祀長白山神的活動停止,當時的吉林省地方政府也無修繕這處遠郊殿堂的財政預算,小白山上的望祭殿日漸頹敗。在《吉林市政協文史資料第三十三輯》中記載“1929年一場大火,使望祭殿全部燒毀”。而據《吉林市地名志》中記述,這次火災則是發生在民國十六年,即1927年。
偽滿政權建立后,為慶祝“大清”復辟,在偽吉林省長熙洽等人主持下,重建小白山望祭殿被提上議事日程。1932年,望祭殿在原址開工,建筑式樣如舊,只是在望祭殿后增修了一座水泥覽景平臺,借以遠眺吉林城。1934年,傀儡溥儀的對外稱呼由“執政”改稱“皇帝”后,曾“巡狩”吉林城。期間,他效仿清代的乾隆帝,裝腔作勢地到小白山望祭了長白山神。
現如今,小白山望祭殿的存世老照片很多,有的是舊刊物的插圖,有的是日偽時期發行的明信片,其內容涵蓋了小白山山勢、望祭殿全景、望祭殿內建筑細節,以及溥儀望祭的情形。但經過認真考量,這些老照片所拍攝的望祭殿,均為重建后的風貌。至于清代小白山望祭殿的樣子,目前一般只能通過《盛京通志》中的手繪插圖一探究竟。
其實清代望祭殿的情形并非沒有影像資料,如一幅拍攝于1914年前后的照片,所展示的就是失火前望祭殿的樣子。此照片畫質較差,但是還是能夠看清一些建筑物的概況:照片中的望祭殿門窗隔扇盡失,視線可以穿透大殿看到另一邊;屋頂瓦間長滿了蒿草,廊柱斑駁,盡顯凄涼頹敗之象。
可惜,因戰爭摧殘,偽滿時期重建的望祭殿在解放前遭到嚴重破壞,殘破的建筑物也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被拆除。當代人若想再次領略望祭殿的風采,感受清代望祭長白山的莊嚴與隆重氛圍,恐怕還要等到今后重修望祭殿工程最終結束才能得以實現。
![]()
![]()
![]()
![]()
![]()
![]()
特別鳴謝賈大為先生、張揚女士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