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介紹為何希特勒會發起對蘇聯的入侵。
跨海進攻英倫三島遙遙無期
![]()
1940年7月21日,法國投降才1個月時,希特勒便下令軍方開始做進攻蘇聯的準備,他要求軍隊在1941年春季到來前便做好進攻東線的準備。然而與德國隔海對峙的英國拒不投降堅持戰斗,這令希特勒無法下定決心何時對蘇聯發起進攻。
最終一戰時期德意志第二帝國兩線作戰的教訓,還是令希特勒理智地推遲了對蘇聯發起進攻的時間,他決定先解決西線的英國。
但是很快希特勒便發現,自己先解決英國的計劃無法進行下去了。要想摧垮英國的抵抗決心,那德軍就必須穿越英吉利海峽登陸英倫三島。
然而德國統帥部制定的所有登陸英倫三島的計劃本都那么不切實際。
![]()
英國為了防止德國登陸,在英吉利海峽西岸布置了以戰列艦為主力的本土艦隊,隨時準備給予德國渡海船隊以迎頭痛擊。
這支艦隊作為德軍登陸英倫三島的最大阻礙,自然受到了轟炸英國本土的德國轟炸機群的重點照顧。然而轟炸城市用的小炸彈完全不能對這些龐然大物構成實質性的威脅,盡管被德國轟炸機命中多次,但是英國本土艦隊卻沒有一艘主力艦被重創。
而當時德國唯一能有效對抗這些巨艦的手段,只有德國海軍的巨艦和潛艇。可是就憑德國手中那點巨艦跟英國本土艦隊對轟根本就是送,而英吉利海峽太淺,
不適宜德國大力發展的對英不對稱海戰的潛艇部隊活動。
時間不等人啊,在英吉利海峽邊集結的百萬德軍,總不能一直無所事事地待在那,等德國研制出魚雷攻擊機或是造出足夠多的巨艦吧。
![]()
因此即便德國能壓制得住英國的空軍,可對于這支英國本土艦隊,德國一時半會真沒有招能解決。而解決不了這支艦隊,德國的渡海作戰計劃就只能是畫餅無法落實。
但直到1941年2月13日,希特勒才不得不徹底放棄了進攻英倫三島的海獅計劃,這使得德軍發起東線作戰的計劃時間一再延期。
領導人們的腦洞
說起來,希特勒放棄登陸英倫三島轉頭進攻蘇聯的理由之一,居然還與英國有頗大的關聯。
不知希特勒當時是怎么想的,他武斷地認定‘俄羅斯是英國在大陸上的一把劍’。所以他判定只要德國打敗了俄羅斯,英國就會主動投降。
呃?
那會英國比起德國來,心理上還是更仇視蘇聯的吧?
![]()
斯大林作為布爾什維克黨當時力主退出一戰的主要代表,新成立的軍情六處可是派出007們去刺殺他的。因此斯大林對英國十分敵視,所以當英國向斯大林提供德國將要進攻的消息時,只換來了斯大林這是英國在挑撥離間的認定。
更何況丘吉爾不是說了他抵抗德國的底線嘛,‘印度人沒有死光之前,我們不會停止抵抗’。
所以德國要英國投降,應該是從中東南下去屠印度吧?
丘吉爾和希特勒這對活寶還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啊,就是可憐了周邊的無辜吃瓜群眾。
有時這些歷史人物的腦洞,還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啊。
不過這些都只是借口罷了,只要深入了解一下當時德國的經濟狀況,就會明白希特勒之所以會放棄海獅計劃,不是他知難而退了,而是他實在是等不起了。
為什么呢?
被西方刻意掩藏的真相
![]()
現在西方學者在研究當時希特勒發動巴巴羅薩行動入侵蘇聯的原因時,他們都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經濟原因。
德國之所以會在占領波蘭半壁后,便匆忙發起西線作戰挑戰英法,其根本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維持自己的軍隊規模。
魏瑪共和國后期以來的經濟繁榮,是希特勒上臺后恢復并發展德國武裝力量的經濟支柱。但是這個繁榮是依靠借貸才建立起來的,德國經濟對借貸的依賴,從一戰后便一直延續著。
而希特勒上臺以后為了擴軍更是大肆借貸,納粹黨上臺后宣揚簡單生活,根本原因就是借貸的利息太多,必須得勒緊褲腰帶才還得起。隨著納粹德國開拓疆域一起擴張的還有借貸規模,德國的經濟根本就養不起當時規模的德軍,只能是不斷地對外借貸來維持軍隊規模。
![]()
而借了錢是要還的,所以德軍必須賺錢養活自己。
軍隊賺錢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去搶掠(戰爭)別國的財富,不然維持那么龐大的軍隊也就沒有意義了。
德國經濟對借貸的依賴,使得巨額的利息成為了納粹德國的緊箍咒。要維持軍隊規模就必須借錢度日,而為了付那龐大的利息,德軍必須不斷找尋新的目標掠奪。
根據當時德國的借貸規模估算,如果德軍無所事事一年,德國財政就會崩潰!
那么德國的借貸主要來自哪里呢?
華爾街。
到了1945年納粹德國大廈將傾時,其依舊通過瑞士銀行向外發行債券(月利息甚至高達100%以上)籌措經費,而且還能賣得掉!
那么又是誰在購買行將就木的納粹德國所發行的債券呢?
![]()
難道他們就不想明白一個淺顯的道理,這些債券會隨著納粹德國倒臺變成廢紙嗎?
或者他們認定了,即便是納粹政府倒臺了,他們依舊還能繼續靠這些債券獲得收益?所以二戰后德國政府的歷次賠款,是不是有一部分給了這些債券持有者呢?
這是西方政府和金融機構絕對不愿意公開的小秘密。
德國政府給戰爭賠款大方在世界上是頗有好名聲的,可這背后的彎彎繞,只有給錢的和收錢的最清楚了。
也就是說,正是依賴大洋彼岸源源不斷的資金,納粹德國才能實現前期的急速擴張。資本的貪婪是無限的,納粹德國帶來的滾滾紅利,使得這些資本敢于踐踏世間一切的規則與法理,而這也倒逼著納粹德國無法停下來喘口氣,必須馬上尋找新的獵物。
德國軍事貴族的貪婪
![]()
既然經濟撐不起,那裁減軍隊規模行不行呢?
容克軍事貴族們豈會答應,敢動他們的奶酪,納粹黨的末日就到了。
因此希特勒放棄進攻英倫三島后,他必須為極度膨脹的德軍物色一個新的目標,以戰爭手段來維持軍隊的規模。既然英吉利海峽已經確定過不去,放眼整個歐陸,這樣的目標也就只剩下蘇聯這個龐然大物了。
![]()
布勞希奇(左)與哈爾德
明白了其中的曲折,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何德國陸軍對進攻蘇聯那么積極,其陸軍司令布勞希奇元帥和陸軍參謀長哈爾德都在極力鼓動進攻蘇聯。像是哈爾德在法國投降后短期內,便專門組織德國陸軍參謀部的參謀們進行了三次進攻蘇聯的推演,積極在軍中制造進攻蘇聯會贏得十分輕松的樂觀氛圍。
推動對蘇開戰,德國陸軍上層無疑是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軍隊規模越大,這些德國軍隊上層的容克貴族們獲得的利益也就越多。之所以這些高傲的容克貴族,愿意容忍希特勒這么一個平民出身的家伙所領導的納粹黨掌權,正是因為其對外擴張的理念與這些容克貴族的野望相契合。
因此為了討好這些容克貴族保住自己的執政地位,希特勒就必須得不斷對外擴張,為這些貪婪嗜血的容克貴族們找尋一個又一個搶掠的目標。
當西線征服了法國以后,能滿足容克貴族們胃口的獵物也就只剩下蘇聯了。
![]()
盡管由于種種原因,希特勒一再推遲了進攻蘇聯的時間,但在放棄登陸英倫三島后,希特勒最終制定了入侵蘇聯的時間表——1942年春季。
畢竟蘇聯太大了,德國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嘛。
咦,不對啊!
眾所周知,德國巴巴羅薩行動發起的時間是在1941年的夏天啊。
因為一個大人物推動希特勒做出了進攻提前的決定。
這個大人物又是誰呢?
下一篇為大家介紹這位人物到底都干了什么,居然能推動希特勒將進攻蘇聯的時間提前了近一年。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