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為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立”字是開始的意思,標志著孟秋時節的開始。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來臨。夏收秋至,萬物驚秋。
隨著立秋的到來,夏季的暑假逐漸中斷,進入了涼爽的秋季。農民們通常在立秋后開始收獲一些夏令作物,并開始秋季的農事活動,如收獲和儲存作物、準備種植秋季作物等。立秋是一個重要的節氣,夏季的結束,秋季的開始,具有天文和地理的意義,同時也具有農事和傳統文化的意義。它代表著豐收和自然的珍惜和祈愿。那么,立秋后還要熱多久?立秋后還要熱多久才開始涼快呀?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立秋
立秋后還要熱多久
立秋后炎熱天氣通常還會持續1-2個月,具體時長因地區而異:
一、北方地區
?東北地區?:9月上旬末可感涼爽。
?華北地區?:9月中旬逐漸轉涼。 ?
西北地區?:9月內明顯降溫。 ?
二、南方地區
?華南地區?(如廣東、廣西):持續至10月上旬。
江南地區?(如江蘇、浙江):9月中旬開始降溫。
?長江流域?:高溫或延續至9月中旬。
2025年因“晚立秋+秋包伏”氣候特征,北方“秋老虎”較兇猛,南方高溫可能持續更久。
氣象學標準:
連續5天日平均氣溫穩定在22℃以下才標志入秋,但立秋時大部分地區仍處夏季,需等待冷空氣南下或副高南移后氣溫逐步下降。
![]()
立秋
立秋有什么風俗
立秋的傳統習俗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祭祀祖先
立秋當日需祭祖祈福,浙江等地會備新收稻谷、米酒等供奉祖先,表達對豐收的感謝與對自然的敬畏。 ?
2、貼秋膘
通過稱體重對比立夏數據,若體重減輕則通過食用肉類(如排骨、燉肉)補充營養,寓意增強體質抵御秋冬寒冷。 ?
3、啃秋
北方地區流行“咬秋”(吃西瓜、香瓜),南方則側重“采秋梨”,象征“咬住夏天,迎接秋涼”。天津等地還有全家分食西瓜的儀式感活動。 ?
4、嘗新果
北方有立秋摘核桃的傳統,南方則流行采秋梨,寓意“春種秋收”,此時瓜果成熟,象征豐饒。 ?
5、曬秋
湖南、江西等山區將玉米、辣椒等作物晾曬在屋頂或窗臺,形成五彩斑斕的豐收景象,兼具保存食物與農耕文化展示功能。 ?
此外,江南地區有吃立秋糕(糯米、紅棗等蒸制)的習俗,而北方則保留著“摸秋”(未婚女性夜間采摘瓜果)的趣味活動。
![]()
立秋
立秋是晴天好還是雨天好
?根據傳統農諺和農業生產規律,立秋當天下雨更有利于農作物生長和豐收?,但實際影響需結合作物類型及生長階段綜合判斷。??
一、傳統農耕視角:立秋下雨預示豐收?
1、農諺核心觀點?。
"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萬人愁":雨水能緩解農作物關鍵生長期的水分需求,直接影響玉米抽雄、棉花結鈴、大豆結莢等過程。??
"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秋雨增多可降低高溫干旱風險,促進籽粒飽滿,提升產量。??
2、晴天可能的負面影響?。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晴天預示后續干旱,導致農作物減產甚至絕收。??
"立秋晴一瞬,秋收減一成":短暫晴天也可能影響作物灌漿成熟。??
?二、現代科學視角:需具體分析作物需求?
1、作物生長階段差異?。
臨近收割的作物(如部分水稻)需晴暖天氣加速黃熟,而尚處生長期的作物(如紅薯、棉花)則依賴雨水。??
晝夜溫差與光合作用:秋雨可增大晝夜溫差,促進光合產物積累,但持續降雨可能引發貪青晚熟。??
2、區域氣候特殊性?。
東南沿海受臺風影響,立秋后仍多陣雨;北方部分地區則需防范"秋老虎"高溫。??
許多諺語都表達了人們對立秋雨的期盼,比如,“立秋不落雨,二十四只秋老虎。”“立秋雨淋淋,遍地生黃金。”“立秋無雨是空秋,莊稼從來只半收。”“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降水,無疑是削減暑氣的神器。
宋代《歲時廣記》中記載,民俗認為:“立秋日天氣清明,萬物不成。有小雨,吉;大雨,則傷五谷。”它不是從消暑的角度,而是出于對收成的影響。當個老天爺也不容易,不下雨不行,雨下大了也不行,只能把握分寸地下場小雨,人們才能遂愿。
![]()
立秋
2025年立秋是公秋還是母秋
2025年立秋為?母秋?,依據包括農歷閏六月十四(雙數日)、下午13:51交節時間及閏月特殊性判定。
一、2025年立秋公母屬性判定依據?
1、農歷日期單雙數?:民間以立秋當日農歷日期單數為公秋,雙數為母秋。2025年立秋為閏六月十四(雙數),屬母秋。??
2、交節時間?:以中午12點為界,之前為公秋,之后為母秋。2025年立秋時間為13:51:19,屬母秋。??
3、農歷月份?:傳統認為六月立秋為公秋,七月為母秋。2025年立秋雖在閏六月,但因閏月特殊性,實際氣候特征更接近七月立秋,故歸為母秋。??
二、相關文化解釋與順口溜?
1、順口溜?:"公秋爽,母秋兇",指母秋年份立秋后高溫持續較久,暑熱難消。??
2、氣候預兆?:母秋常伴隨"秋老虎"現象,2025年因"晚立秋+秋包伏"疊加,預計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江淮、江南等地仍將出現持續性高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