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逝集》,劉曉藝著,齊魯書社2024年10月版。
內容簡介
該書主要記錄了作者對往昔、逝水、逝者的感逝,全書分為舊體詩文與懷人散文兩部分。舊體詩文包括四言、五古、七古、五絕、七絕、七律、詞(從小調到慢詞的詞近40首),是教學之余對舊體詩文的創作實踐。外有文言尺牘等,記錄了作者與不少著名學者的交流溝通。另有仿《古詩十九首》譯莎翁商籟十九首。舊體詩文部分配有符合標準舊詩文訓詁規范的注釋。懷人散文部分主要是悼念已故師友。
目 錄
感逝集序
舊 詩
四言
雨水日賦別
己西日初雪如霰
五古
達生篇
擬古決離詞
擬古春詞
擬古意
雜言七古
校經處歌
采薇閣歌
感事奉答
杜維明先生八秩上壽歌代吳疆師作
五絕
記胡真與王冠華丈往還
七絕
答王旭賈瑤為校舊詩集
《食貨家法》勒成感希圣公生平
七律
閑情
碧云
寄遠二首
次韻胡真甲午歲末偶題
胡真逝后見其早歲自壽詩驚識其讖
次宋王令韻論孟子
癸卯孟冬入院雜詩
贈王旭賈瑤二女棣
暑中村郊讀劉皓明先生《小批評集》始學德語
村居客過
憶王孫
如夢令
烏夜啼
生查子
浣溪沙
卜算子
清平樂
菩薩蠻
采桑子
減字木蘭花
訴衷情
憶秦娥
更漏子
南歌子
醉花陰
浪淘沙
鷓鴣天
前調一首
鶴橋仙
虞美人
南鄉子
玉樓春
前調一首
前調又一首
一斛珠
踏莎行
蝶戀花
臨江仙
漁家傲
蘇幕遮
定風波
錦纏道
謝池春
青玉案
天仙子
江城子
沁園春
揚州慢
莎翁商籟
仿《古詩十九首》譯莎翁商籟十九首
SONNET 18
SONNET 22
SONNET 28
SONNET 29
SONNET 30
SONNET 44
SONNET 49
SONNET 55
SONNET 57
SONNET 60
SONNET 64
SONNET 65
SONNET 71
SONNET 73
SONNET 8I
SONNET 98
SONNET 109
SONNET 116
SONNET 151
祭文尺牘
祭文
祭胡真君并序
尺牘
庚子戊子丙午致杜澤遜
致張伯偉
致李飛
致張玉法
序跋古文
《名家文獻版刻書遺輯存》序
附:《名家文獻版刻書跡輯存》出版說明
《中國古典詩歌創作論》序
迎新獻辭為成都某公司新年團建作
懷人散文
記胡真與王冠華老師的交往
《得一齋詩鈔》與《所思不遠》集外的兩世詩緣
《鮑思陶文集》整理后記
《感逝集》序
生平至此,季春告暮①,急景歸陬②。請試看花秉燭,從長夜游③。豈其無人,莫與好仇④。嗟嗟友聲⑤,今即何求。
[注釋]
①季春告暮:春季的最后一個月走向結束。晉陸云《失題》:“遺和既爽,季春告暮。朱明來思,青陽受煦。”下文之“方青陽之陶照”亦出于此。
②急景:疾馳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時光。南朝宋謝靈運《答謝諮議》:“玉衡迅駕,四節如飛。急景西馳,奔浪赴沂。”陬:山的角落。宋楊萬里《次日醉歸》:“歸路意昏昏,落日在嶺陬。”
③看花秉燭,從長夜游:取《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之意:“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④豈其無人,莫與好仇:語取南朝宋謝靈運《答謝諮議》:“懷風感遷,思我良疇。豈其無人,莫與好仇。”好仇,好同伴。
⑤嗟嗟:嘆詞,表感慨。唐韓愈《祭柳子厚文》:“嗟嗟子厚,今也則亡。”友聲:朋友的聲音,亦指朋友。《詩?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
《昔在集》,劉曉藝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7月版。
若夫青箱世篤①,黃卷②家傳,秦煙未燼,魯史③仍編。首蓿在饌,蕨薇是甘④。寤寐東籬,徜徉西園⑤。準孔門之義例⑥,鵠風雅之述刪⑦。
[注釋]
①青箱:青箱學,指家世相傳的學問,尤其是史學。《宋書。王準之傳》:“曾祖彪之……博聞多識,練悉朝儀,自是家世相傳,并諳江左舊事,緘之青箱,世人謂之‘王氏青箱學’。”世篤:累世篤好。
②黃卷:猶書籍。宋陸游《讀書》:“平生愛客如愛書,力雖不逮意有余。門前車馬久掃跡,老病又與黃卷疏。”
③魯史:指孔子所作之《春秋》。晉杜預《〈春秋左傳集解〉序》“仲尼因魯史策書成文,考其真偽。而志其典禮。”
④首蓿:與下句的“蕨薇”同指野菜,兩者皆可供蔬食,此處形容賢者之飲食自奉至為簡薄。
⑤寤寐東籬,徜徉西園:此句糅合了晉陶潛詩文中的數個語典。《飲酒》其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和胡西曹示顧賊曹》:“流目視西園,曄曄榮紫葵。”《與子儼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調是羲皇上人。”
⑥準:按照,依照。義例:闡明義理的事例。晉杜預《〈春秋經傳集解〉序》:“其經無義例,因行事而言。”
⑦鵠:目標,引申為以某物為目標。述刪:亦作“刪述”,相傳孔子序《書》刪《詩》,自稱“述而不作”,后以謂著述。
![]()
《衣食行:醒世姻緣傳中的明代物質生活》
至于上庠①開講,南面而弦②,辨乎聲詩,屬耳有言③。搴取蘅皋,流潤芝田④。方青陽之陶煦⑤,若春氣之感暄⑥。一日捐背,景落中軒⑦。
[注釋]
①上庠:西周的大學,此處泛指重點大學。
②南面:有居尊位之意,因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弦:弦歌,《史記?孔子世家》:“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③聲詩:猶樂歌。屬耳:注意傾聽。有言:有名言,有善言。《論語?憲問》:“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④搴取:猶采摘。蘅皋:長有香草的沼澤。芝田:傳說中仙人種靈芝的地方。三國魏曹植《洛神賦》:“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
⑤方:比作。比擬。青陽:春天。《尸子?仁意》:“春為青陽,夏為朱明。”陶煦:和樂貌。
⑥感喧:感受溫暖。喧:大陽的溫暖。
⑦景:日光。中軒:有窗的長廊或高闊屋宇之正中。晉陶潛《閑情賦》原有“曲調將半,景落西軒”句,避前“西園”之“西”字而改為“中軒”。
![]()
《家法:一位食貨后學的政經法論稿》,劉曉藝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24年9月版。
已而再遘君子,云胡不喜①,歸路重阻,佳期難俟。窮瀛洲之邈渺,回之子②以倚徙③。悔江佩④之晚托,悲油壁⑤之遲駛。
[注釋]
①云胡不喜:猶如何不喜。《詩?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
②之子:猶那人、其人,可以指男,亦可以指女。《詩?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③倚徙:逡巡徘徊,亦作“徙倚”。元張可久《雙調?折桂令?酸齋學士席上》:“倚徙西樓,留連北海,斷送東君。”
④江佩:又作“江妃佩”,為定情之信物。據漢劉向《列仙傳》記載,江妃二女游于江漢之濱,逢鄭交甫,交甫求佩,遂解而與之。
⑤油壁:油壁車。古時婦人所乘的裝有青綠色油幕的車子。唐李賀《蘇小小墓》:“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水為佩。油壁車,夕相待。”
![]()
《如何閱讀中國詩歌:詩歌文化》
況復門下無雙,昔游尺咫①,今古誰擬,有晉征士②。風調③其初,艱貞如始。贊舊誼之論交,效傾蓋而投漆④。孰謂溘謝⑤,人琴俱委⑥。
[注釋]
①昔游:舊游。唐權德輿《與故人夜坐道舊》:“笑語歡今夕,煙霞愴昔游。”尺咫:言其近也。
②征士:古時指學行并高而不出任的隱士。南朝宋顏延之《陶征士誄序》:“有晉征士潯陽陶淵明,南岳之幽居者也。”
③風調:人的品格情調。宋毛謗《青玉案?竹間戲作》:“子猷風調全相稱。是彼此、無凡韻。”
④投漆:喻情投意合。《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⑤溘謝:突然去世。唐李乂《節憨大子哀冊文》:“形神溘謝,德音如在。”
⑥人琴俱委:猶“人琴俱亡”,形容見遺物而傷逝,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
唐寫本《世說新語》
向使京華冠蓋①,金紫珪璋②,三世功名,一枕義皇③。魯連高妙,齊生倜儻④。作憑意氣,顛倒衣裳。擊珊瑚于應手⑤,蕩醁醑以佐觴⑥。
[注釋]
①京華冠蓋:語本唐杜甫《夢李白》:“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冠蓋,官史的帽子和車蓋,借指貴官、仕宦。
②金紫:金魚袋及紫衣,為唐宋官服及佩飾,引申指貴宦。珪璋:玉制的禮器,可以喻高尚的人品、杰出的人才等。唐楊巨源《上劉侍中》:“一言弘社稷,九命備珪璋。
③一枕羲皇:出處見前陶潛《與子儼等疏》。明末清初黃圖安《閑詠二絕》:“一枕羲皇午夢后,數行小試右軍書。”
④魯連高妙,齊生倜儻:語本唐李白《古風?齊有倜儻生》:“齊有倜儻生,魯連特高妙。”魯連,即“義不帝秦”的魯仲連,齊人也。此處互文,“魯連”與“齊生”實為一人。
⑤擊珊瑚于應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石崇與王愷爭豪,并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
⑥醁醑:美酒。元周權《次韻友人》:“百歲閑愁消醁醑,一襟古意托瑤琴。”
![]()
安旗、薛天緯等《李白全集編年箋注》,中華書局2020年版。
遂有驚傷鏡發,開奩見霜,浮生如寄,微軀易殤。朝別君于南浦①,夕逢我乎北邙②。中不上達③,癡無非佯。鳳兮衰矣,歌笑楚狂④。
[注釋]
①南浦:南面的水邊,常用稱送別之地。南朝梁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②北邙:洛陽之北的邙山,東漢、巍、晉名公卿多葬于此,故以指代墳瑩。晉陶潛《擬古》其四:“一旦百歲后,相與還北邙。”
③中不上達:中等資質者無法向上通達明義。語出《荀子?成相》:“中不上達,蒙掩耳目塞門戶。”但早在《論語?憲問》中,孔子已對“君子”和“小人”不同方向的“達”下過定義:“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④鳳兮衰矣,歌笑楚狂:語出《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邢昺疏:“接輿,楚人,姓陸名通,字接輿也。昭王時,政令無常,乃被發佯狂不仕,時人謂之楚狂也。”
![]()
《論語集釋》
競乃訪追高哲,仰古逸行,逆思藥石①,退負柴荊。極松林之迥望,下月笛而閑聽。豈流連乎鳳閣②,實躊躇于鶴軿③。
[注釋]
①逆思藥石:反向地思服藥石(以求仙)。語本南朝梁蕭衍《贈逸民》:“逆思藥石,遜求非道。珠豈朝珍,璧寧國寶。”
②鳳閣:華麗的樓閣,唐武周年同改中書省為風閣,遂用為中書省的別稱,也可泛指中央官邸。唐錢起《尋司勛李郎中不遇》:“唯有早朝趨鳳閣,朝時憐羽接駕行。”
③鶴軿:(尤指道教的)仙車。明王恭《誦道經》:“玉佩飛鸞馭,瑤笙載鶴軿。”
![]()
《新修增訂注釋全唐詩》
是知天路遐遠,難躡太清①。漫謝武皇,高揖衛卿②。將去辭乎吳館③,終歸臥于嚴陵④。燒營朱砂,披諷葛經⑤。琴瑟泯沒,丘壟夷平。
[注釋]
①太清:道教三清之一,元始天尊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亦泛指仙境。明宋濂《調息解》:“儲思于玄元之城,游神乎大清之庭。”
②武皇:可指任何謚號為“武”的皇帝,此處特指漢武帝。衛卿:神仙衛叔卿的省稱。漢武帝崇道求仙,《神仙傳》卷二《衛叔鯽》載:“武帝閑居殿上,忽有一人,乘浮云駕白鹿集于殿前,武帝驚問之為誰。曰:‘我中山衛叔卿也。’”衛叔卿因漢武帝“強梁自貴,不識道真,反欲臣我”而“棄去”。他高潔的仙行得到詩仙李白的贊賞。唐李白《古風》其十九:“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素手把英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
③吳館:春秋吳王夫差為美女西施所筑的館娃宮,喻歌舞繁華之所。唐李商隱《子直晉昌李花》:“吳館何時熨,秦臺幾夜熏?綃輕誰解卷?香異自先聞。”
④嚴陵:指東漢隱士嚴光歸隱的嚴陵瀨,在新江桐廬縣南。宋楊萬里《讀嚴子陵傳》:“早遣阿瞞移漢鼎,人間何處有嚴陵?”
⑤葛經:指東晉煉丹家葛洪的《抱樸子》。
![]()
《影印宋刻本抱樸子》
已矣哉!采芳中阿,折華瑤枝①。繾綣初昔,綢繆在斯。豈伊異人,特親風期②。白日將匿③,我焉棲遲④。思懷師友,感逝⑤裁詩⑥。
[注釋]
①采芳中阿,折華瑤枝:語出南朝梁蕭衍《贈逸民詩》:“采芳中阿,折華道周。任情止息,隨意去留。”阿,大陵也,泛指山。
②豈伊:猶豈,難道。伊,無義。異人:異于常人。風期:風度品格。前句出自《詩?小雅?頍弁》:“豈伊異人,兄弟匪他。”后句出自唐李白《贈崔司戶文昆季》:“豈伊箕山故,特以風期親。”
③白日將匿:喻時光流逝,景況艱難,語出漢王粲《登樓賦》:“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
④我焉棲遲:我在何處游息。焉,何處。棲遲,游息,語出《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
⑤感逝:本義為感念往昔。因“感逝”為此集的中心詞,筆者本擬在常義之外賦予此詞以窄義的“感念逝者”之意,幸得南京大學張伯偉教授對這個窄義定義提出批評。他在致筆者的信中言道:“對于亡者的紀念固然是一種‘感逝’,但夫子嘆川,不也是一種‘感逝’,而且是含蘊更加豐美的‘感逝’嗎?”在此,筆者對張教授的提點表示衷心的感謝,因這一建議保住了中心詞的復義性,而復義性之于詩學審美是無比珍貴的一一至少,自燕卜遜的《復義七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以來。唐白居易《憶微之傷仲遠》:“感逝因看水,傷離為見花。”對于這個中心詞,筆者愿放棄單一定義,就讓其成為對往昔、逝水、逝者的三重意義上的“感逝”吧。
⑥裁詩:作詩。唐劉禹錫《酬令孤留守巡內至集賢院見寄》:“巡內因經九重苑,裁詩又繼二南風。”
作者簡介
![]()
作者近照
劉曉藝,山東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博士,山東省翻譯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出版中文專著6部、雙語專著1部、英文專著2部,發表中、英文論文4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為格律詩歌及其譯介、明代物質文化史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