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贊成這個博主的意見,孩子其實不適合觀看《南京照相館》。以孩子為愛國道具,刻意宣揚仇恨,更大可不必。
![]()
首先,影片過度寫實的殘酷鏡頭,遠超兒童心靈承受閾值。 “雪水把江都染紅”“鬼子拎著人頭當街摔嬰兒” 等場景,光是文字描述已讓人不寒而栗,更遑論直觀呈現在孩子眼前。孩子的認知與心理尚未成熟,對暴力、血腥的理解缺乏成年人的理性過濾,這些畫面極易在他們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陰影。
就像現在回憶 80 年代看《射雕英雄傳》時,梅超風的怪笑都能讓小伙伴們嚇得徹夜難眠,如今《南京照相館》的殘酷程度遠超當年的武俠劇片段,怎能奢望孩子坦然承受?愛國主義教育并非 “只要沾邊就可行”,年齡階段的適配性是不可逾越的底線。
![]()
小兵張嘎 劇照
反觀《小兵張嘎》《地道戰》《地雷戰》等經典抗日影片,同樣以反法西斯、抗擊日寇為主題,卻以更溫和、更符合兒童認知的風格呈現,既能傳遞愛國精神,又不會給孩子的童年留下創傷,這才是適合孩子的教育載體。
其次將孩子當作 “愛國表演道具” 的行為實質上是扭曲了愛國主義的本質。如今部分家長為追逐流量,刻意帶孩子觀看《南京照相館》,專門拍攝孩子 “嚇得小臉發白、恨得面孔扭曲” 的應激反應,發布到視頻平臺博眼球。
![]()
這種做法將嚴肅的愛國情懷異化為一場 “流量表演”,孩子淪為家長獲取關注的工具,愛國教育的初心早已變味。
![]()
正如博主反問:“撕奧特曼卡片如果算愛國,那這個卡片誰給他買的呢?” 這種表面化、功利化的 “愛國行為”,不僅無法讓孩子真正理解愛國的內涵,反而可能讓他們對愛國產生誤解,認為愛國只是一種可供展示的 “情緒表演”,而非發自內心的責任與擔當。
![]()
觀看歷史題材影片的核心目的是銘記歷史,而非延續仇恨,不可否認,《南京照相館》真實展現了侵華日軍的殘暴,在銘記歷史的層面具有一定價值 —— 就像《現代啟示錄》《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以寫實手法反映戰爭殘酷,為成年人提供了反思戰爭的視角。但孩子與成年人不同,他們尚不具備分辨 “歷史仇恨” 與 “現實和平” 的能力,若只向他們灌輸影片中的仇恨情緒,卻不引導他們探究悲劇根源,便是對歷史教育的失職。悲劇的根源一方面在于舊中國因固守農耕文明、排斥工商文明而落后挨打,另一方面在于日本被法西斯主義、極端民族主義毒害,走上害人害己的道路。
![]()
銘記歷史,本該是讓孩子明白 “落后就要挨打” 的教訓,警惕極端思想的危害,而非單純記住對某個民族的仇恨。若將 “我和你們不是朋友” 這類特定歷史語境下的臺詞,移植到如今的和平環境中,甚至誤導孩子以極端方式表達情緒,如 “舉起U鎖沖擊校車”“將撒尿無賴當作英雄”,便是徹底偏離了歷史教育的初衷,反而可能滋生新的極端思想。
![]()
歷史的傷痛需要銘記,但銘記的目的是守護和平、防止悲劇重演,而非讓仇恨代代相傳。對于孩子而言,愛國教育應是春風化雨般的引導,而非以殘酷畫面制造恐懼、以功利心態消費情懷。《南京照相館》或許是一部值得成年人反思的影片,但絕不是適合孩子的 “愛國教材”。我們應當像博主呼吁的那樣,選擇適配孩子年齡的教育方式,徹底清算極端思想的遺毒,讓孩子在健康的心理環境中理解歷史、踐行愛國,這才是對歷史負責、對孩子未來負責的真正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