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幅價值4.3億的《琴棋書畫》被8000萬賤賣,二十億收藏帝國在一年內被拆解運空,緊閉的碧水莊園大門上封條在陽光下格外刺眼。
范曾的女兒范曉蕙站在北京碧水莊園別墅門前,面對緊閉的大門和刺眼的封條束手無策。她最后一次收到父親的消息是七月初的語音留言,說小嬌妻徐萌身體不適,他要在醫院陪護。
一個87歲、走路都需要攙扶的老人,如何能照顧37歲的妻子?
當范曉蕙從海外匆忙趕回時,跟隨父親多年的老員工告訴她真相:徐萌早已分批運走范曾五十年珍藏的書畫古玩,7月13日那天,連人帶日常用品一起被帶走。價值20億的藝術帝國在一個月內消失殆盡,去向不明。
01
圍獵大師,二十億局中局?
2024年4月,86歲的范曾頂著輿論壓力迎娶小50歲的徐萌。他在社交平臺情真意切贊美這位“真愛”,稱她讓自己“身心康復”,書寫暮年佳話。
當時沒人料到,這場“爺孫戀”僅一年就急轉直下,演變成價值20億的財產風暴。
徐萌被爆卷走的不僅是現金,更包括范曾半世紀積累的珍貴字畫和古董。知情者透露,徐萌多次趁范家人不在時聯系搬家公司,分批運走藏品。鄰居曾目睹貼有“私人用品”標簽的箱子搬出,后來才知里面全是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范曾的藝術品商業帝國由兩個關鍵機構把持:范仲達持股60%的北京范曾藝術品有限公司,以及范一夫持股98%的北京范曾藝術品鑒定中心。
87歲的范曾本人在這兩家機構中的股權分別僅有40%和1%,早已被架空。
藝術圈內流傳著更驚人的操作:徐萌與范仲達聯手,通過直播間以市場價3-5折拋售范曾作品。范曾代表作《琴棋書畫》曾拍出4.3億天價,卻被以8000萬賤賣;復刻版《清明上河圖》也從800萬降至200萬。
直播間里,“范曾藝術品有限公司”以5999元甩賣范曾的彌勒菩薩造像親簽版畫,遠低于市場行情。負責銷售的法人正是范曾繼子范仲達——那個被指與徐萌關系曖昧、共同策劃這場“圍獵”的關鍵人物。
02
背叛譜系,大師的流民底色
這場風波在藝術史學者眼中似曾相識。范曾的人生始終交織著藝術成就與人性質疑,構成中國書畫界最復雜的傳奇。
范曾背叛恩師友人的歷史,幾乎與他的藝術成就等量齊觀。1966年夏,當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靠邊站”時,28歲的范曾貼出十幾張大字報,羅列老師“幾百條罪狀”。沈從文后來在致汪曾祺信中悲嘆:“揭發我最多的竟是范曾……我平生未講過別人壞話,今日不講,會憋死。”
授業恩師李苦禪的遭遇更令人唏噓。范曾成名后對老師直呼其名,傲慢無禮。李苦禪臨終留下警世遺言:“我沒有范曾這個學生,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借《紅樓夢》痛斥逆徒的典故,成為藝術界數十年的話題。
范曾與黃永玉的恩怨則展現其善變面孔。出國前以“忘年交”相稱,回國后連續發文罵黃“靈魂丑惡”,譏其畫作屬“小大師”。兩人曾在國際畫展飯局幾乎動手,被旁人拉開。
1990年范曾攜情人楠莉(好友須遵德之妻)遠走法國,發表《辭國聲明》自稱“受到迫害”;三年后國內藝術市場回暖,又寫《歸國聲明》解釋“一時意氣”,被文化界諷為“政治候鳥”。當時高層內部有尖銳定性:毫無國格,毫無人格。
03
家族暗戰,藝術品帝國的權力結構
范曾的繼子范一夫8月16日晚在法國發出三張照片,畫面中范曾與徐萌共同觀展,配文“老爺子來看畫展”,試圖平息失聯風波。
但記者發現這些是舊照——來自2025年7月29日范一夫在北京的“道法自然”畫展現場。當被問及范曾現狀時,范一夫保持沉默。
范氏家族的權力結構浮出水面。范曾只有一個親生女兒范曉蕙(第二任妻子邊寶華所生),而范一夫與范仲達是第三任妻子楠莉與前夫之子,本姓須。范曾藝術品有限公司由范仲達掌控60%股權,藝術鑒定中心范一夫持股98%,形成壟斷范曾作品鑒定、交易的商業閉環。
范曉蕙在尋父聲明中透露關鍵時間節點:2025年7月5日范曾87歲壽宴是公開露面的最后時刻。當時發布的視頻中,范曾伸手欲接鮮花卻無人遞上,徐萌貼身攙扶、喂飯問詢的畫面,如今看來充滿隱喻。
知情人透露,徐萌接近范曾本就是范仲達設局。在范曾第三任妻子病重期間,經整容包裝成主持人的徐萌由范仲達牽線介紹,迅速填補范曾感情空缺。取得信任后,徐萌拉攏因財產分配不滿的范仲達,形成轉移資產的同盟。
04
藝術與人性,背后的雙重鏡像
這場風波折射出中國藝術品市場估值與監管的嚴重脫節。范曾作品拍賣總額超23億元(截至2024年),單幅最高成交價達4.3億,卻缺乏專業財產管理機制。高齡藝術家面對復雜市場時,權益保障幾乎空白。
業內專家指出:藝術品資產急需建立信托制度與流通監管。徐萌能輕易清退榮寶齋寄售作品轉私人渠道拋售,暴露私下交易漏洞;直播間低價傾銷真跡卻無人質疑來源,反映市場透明度缺失。
更深層的拷問關于人性。網友翻出范曾插足他人婚姻往事,諷刺如今遭遇是“報應”;也有人認為87歲老人判斷力衰退,需社會關注老年權益保障。輿論撕裂中,獵奇敘事淹沒制度反思——藝術品行業如何建立作者權益保護機制?高齡創作者如何避免淪為“人形圖章”?
藝術圈至今流傳李苦禪臨終評價范曾的原話:“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當范曾繼子范一夫在法國曬出所謂“看展照”報平安時,明眼人發現那是北京舊展的留影。
范曾的“流民博弈術”曾所向披靡:背叛沈從文得進身之階,踩踏李苦禪立江湖威名,罵戰黃永玉博輿論關注,跨國往返獲商業利益。
他精通在動蕩中牟利的生存藝術,卻在87歲這年遭遇更高段位的玩家——整容上位的嬌妻與掌控公司的繼子,用他親授的博弈術拆解他二十億的藝術帝國。
然而,這場失蹤大劇還有可能是另一個劇本:一場心照不宣的“雙簧”——“共同策劃”,范曾默許徐萌轉移資產,以換取晚年安寧或海外養老資金,但低估了徐萌的背叛風險。藝術江湖的流民邏輯,最終反噬流民大師:
若為共謀,則是范曾“去道德化生存哲學”的終極實踐,用一場鬧劇兌現畢生積累;
若為背叛,則是對其“利盡則散”人際模式的因果循環。
范曾一生以“趨利避害”著稱,精于算計。
以他一生所向披靡的博弈術,此次沒準兒仍是棋手而非棋子。核心矛盾在于:依他的年齡,是否仍具自主意識。
真相需待其現身或司法介入——若始終沉默,這場“消失”將成為中國藝術圈最諷刺的行為藝術。
真心感謝每位打賞的朋友
留言請理性講技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