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 春梅狐貍
新書《圖解傳統服飾搭配》已上線,請多支持
對于高級別運動會的禮儀服裝設計所引發的熱點,我的觀點總是比較復雜的。一方面,這類設計的的確確都不太行,另一方面,看客們也確確實實有了太多不切之際的需求。
比如打開小紅書,關于第十五屆全運會頒獎禮服的最為熱門的討論除了美丑,便是便于馬面裙是清是明的話題。仿佛貫穿網絡服飾亞文化已久的明清大戰,就等著一場官方活動來幫他們分個勝負,即便這個勝負是短暫的,因為很快就會投入到下一場活動繼續胡扯頭發的論戰,也即便他們也根本不會認同“官方答案”,因為現代國家注定不會去“官宣”封建王朝的階級禮服。
我看到頻繁被提及的一條“罪名”便是,設計師提到了馬面裙的600年歷史,卻沒有做明代風格的馬面裙,而做了一條清代風格的。這話乍一聽很有道理,其實挺沒邏輯的,按照這個說法,以后提中華文明五千年只能做新石器時期的設計,其他的都不行了?并且我找到了官網的宣傳文案,說的是“重構這一跨越600年的中華服飾經典”,媒體的宣傳用語則是“以600年馬面裙為靈感”。可以說中文博大精深,但的確和網絡“罪名”里控訴的是兩個意思。
![]()
網頁“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禮服公布-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截圖(網址:https://www.baygames.cn/node_6107231b6a/8a1c6b0f31.shtml)
![]()
小紅書深圳衛視賬號截圖
這也算是敲打一些想蹭文化熱點的設計,高關注度就意味著高期待值,也意味著本身比較有門檻的文化話題變成了誰都可以下場嘮幾句的程度,輿情就變得難以控制。
![]()
![]()
小紅書上有人號召撥打12345投訴
(這個真的歸組委會管,組委會有官網、有地址、有電話,還有官方微博號、官方微信號、官方視頻號、官方抖音號、官方快手號……都是公開的)
如果硬要說這款頒獎禮服的設計,其實也難以區分明代風格,或清代風格,甚至于我想說的是,這條裙子的下半身仿造馬面裙部分之所以看起來別扭怪異,就是因為明也不明,清也不清,是個明顯割裂的產物。
裙擺的打褶方式明顯是仿明,確切說來是仿明制漢服,還做出了這些年漢服馬面裙制作要求中的“梯形褶”(見《》),使得只穿單裙也可以有如傘狀外蓬的效果。
![]()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禮服,新聞圖片
![]()
![]()
明制漢服馬面裙與時裝化改良馬面裙
而可作對照的則是該服裝提供商網店售賣的相似款裙子,在6月10日全運會U16女足決賽現場里頒獎禮服應該也是這款,兩者對照可以看出相比最終公布版本,網售版裙褶較為細密且淺,裙子的穿著效果蓬度不如公布版。
![]()
頒獎禮服供應商店鋪的網售版裙子
![]()
![]()
![]()
網售版也曾用于頒獎
可以看出網售版與公布版配色相近、繡花相同,但在款式方面有較大差異
而網友詬病的清代部分則來自裙門的裝飾。但很明顯這條公布版的裙子延續了其網售版的做法,只做了正面的裝飾,并沒有背面的。區別在于,網售版的裙門其實是另外獨立于裙子的一條裝飾帶,這算是非常非常老派的馬面裙設計上的偏差了,屬于再過幾年這種眼神不好帶來的設計問題自己都快可以申遺的程度。
![]()
![]()
網售版裙子的正面與背面
可以看出正面的繡花布條獨立于裙身,且背面無裝飾。
而公布版則直接在裙門上繡花,這樣反而導致背面的裝飾缺失更加突兀了。
![]()
最終公布的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禮服
繡花部分只裝飾正面的裙褶光面部分,背面無裝飾
除此以外,網售版的裙門布條是獨立的,所以整體的設計與制作也是相對完整的,移植到公布版上以后就會發現,這個裙門的繡花設計非常突兀且殘缺。
突兀在于只有裙門有繡花,裙子其他地方沒有呼應;缺失在于裙門的繡花圖案邊飾缺頂邊也缺底邊。這個原因在于,雖然宣傳文案上提到了馬面裙,但實際上底層的裁剪邏輯還是現代旗袍,這就帶來了至少兩個影響目前這款頒獎禮服的設計問題——
第一,正面通裁。所以我們看到面料在正面是和裙褶光面連續的,但繡花圖案,尤其是邊飾沒有向上延續,看起來很割裂。
第二,背面中縫。旗袍連衣裙都是假開襟,真正的開口在背面,所以領口有拉鏈、背面有中縫。延續這條中縫導致背面仿馬面裙的裙門出現了左右拼接的效果,看起來十分零碎,視覺上降低了服裝的檔次。
![]()
最終公布的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禮服
模特照因為手部姿勢遮擋腰部,只看服裝本身,正面上下不呼應、背面中縫割裂的問題都十分明顯。
![]()
頒獎禮服的特寫
使用的面料放大了這些問題的存在感
![]()
![]()
現代旗袍式連衣裙
可以看到正面通裁與背面中縫
上世紀70年代的時候我國也有出現過這種裙子部分仿造馬面裙的連衣裙設計。但當時底層剪裁邏輯是仿造布拉吉等連衣裙樣式,上下為分裁,一些設計里繡花雖然沒有底邊飾,但在腰部、領口等做了呼應。尤其是,使用對襟領口的繡花。
![]()
![]()
![]()
上世紀70年代文藝界用于表演的JQ服
回到傳統的層面上,這條裙子其實是有一個算得上原型的傳世實物的,主要是裙門的主圖案是相似的,便是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館藏的玫紅緞繡簇花緣黑段邊馬面裙。
![]()
![]()
玫紅緞繡簇花緣黑段邊馬面裙,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
![]()
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禮服,繡花圖案
![]()
網售版商品詳情頁的繡花特寫與說明
對比“原型”我們更能從差異處窺見一些問題。比如,“原型”是闌干式馬面裙,以無褶梯形裙片組成,版型上便更為簡潔。在視覺設計上,除了裙門獨枝花外,裙片上還點綴有小花以作呼應,裙片以黑色緄邊,很好地壓住了裙身的玫紅色,整體嬌美但不失爽利。
然而這另外帶來了對于頒獎禮服在宣傳文案里提到的“非遺”部分的疑問。
![]()
網頁“凸顯灣區非遺元素,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禮服公布”截圖(網址:https://www.baygames.cn/node_3fd1045e75/ebf14454c5.shtml)
文案中提到“裙門圖案的設計靈感來自粵繡‘一枝獨秀’”。網上有人指出這不是粵繡,但文案里說的是圖案,并且官網的公布視頻里就有機繡的鏡頭,屬于和前面提到的“600年馬面裙”類似的通過歪曲信息以達成升級沖突、攫取流量的做法。
![]()
網頁“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頒獎禮服公布”截圖(網址:https://www.baygames.cn/node_6107231b6a/8a1c6b0f31.shtml),視頻有多個機繡鏡頭
而我的疑惑在于,“原型”并不像是一條粵繡裙子(至少不典型,因X大名繡主要指的還是產地以及地方特色與風格),那這個幾乎一模一樣的繡花圖案到底與粵繡有什么關系呢?朋友說,可能是“一枝花”的風格。但一枝花屬于一段時期內的流行,并不專屬于粵繡,甚至不專屬于刺繡工藝。
還是中文博大精深,“裙門圖案的設計靈感來自粵繡‘一枝獨秀’”這句話要說錯誤不見得有,但也實在是過分牽強了,仿佛是為了與舉辦地的“非遺”產生一些關聯而強行扯上的。
![]()
漳絨“一枝花”圖案女襖
![]()
粵繡馬面裙
另一句“刺繡圖案采用三藍繡工藝,色彩柔和優雅深淺過渡自然”的疑惑也是如此。“原型”也算不上“三藍繡”,但傳統刺繡中花卉采用層層分色更是基本操作,“三藍繡”算是其中用色較為有特色的一種(見《》),有關“非遺”的兩段文字更像是作文寫到最后需要升華一下的時候強行湊了字數。
![]()
![]()
三藍繡馬面裙
![]()
維密秀場中基于三藍繡的設計
巧的是Christian Dior 1998秋冬里的馬面裙改造設計參考的也是三藍繡馬面裙,與頒獎禮服同樣采用正面通裁的做法,但是將闌干式馬面裙的緄邊元素在整條裙子上做了延續,加上秀場采用民族銀飾與夸張的頭飾,做到了裝飾份量上的一種平衡。
![]()
![]()
John Galliano for Christian Dior Fall Winter 1998 Haute Couture
也可以參考戲曲里一些簡化的馬面裙做法,也是使用緄邊來進行框景與呼應。但這個做法不適合這款頒獎禮服,是因為前面提到的打褶方式參考了明制漢服馬面裙的做法,緄邊就不好加上去了。
![]()
![]()
戲曲中簡化馬面裙的做法
我個人覺得,使用花鳥裙式的散花裝飾會比較適合現在的設計,花鳥裙也處在一個明清交界上。時間點上更偏清初,但漢服圈又比較認同它是明制,也能緩解輿論沖突。
![]()
仿孔府舊藏白羅繡花裙,云想制作
![]()
清白色綢地半繡半畫花鳥紋裙
同樣的魔法公式也可以套到上半身部分,使用云肩與散花式呼應裙身,也是屬于歷史上的清風、網絡上的明制。
![]()
清末民初花卉紋女袍
最后,來段結語,不過不算結束,因為本文只說了這個設計和以及設計引發的一些討論,后續會聊聊這里“人”的問題。
總的來說,這款頒獎禮服里馬面裙的確是噱頭作用大于其剪裁、審美上的作用,但絕對不是什么明清之爭,雖然這非常有流量。而且很多人沒想過,廣東地區如果真的接續傳統,只會比現在的設計更不符合漢服愛好者們的心意。
此外,之前在《》里也委婉提到過,馬面裙在網絡走紅以后雖然各種仿制跟風頗多,但不論是所謂新中式還是漢服混搭,都可以看出在傳統服飾的審美與裁剪上有非常明顯的斷層,都是蹭文化熱點、圖文化光環,而非真心接續與傳承。在這點上很像網絡上對于帶有搞怪色彩的視頻普遍有“好歹傳下去了”的認同想法,之前在《》里對于某個爆款視頻做過分析,表演者連舞獅的獅子都分不清,究竟傳的是哪個獅呢?所以呀,什么明啊清呀,都是互相攻擊時劃定的圈子或扣上的帽子,實際上哪個棒都沒好好接。更何況,這個設計也沒劃定過明清,怎么就自己劃出靶子哐哐打起來了?現在不是2025年么,不是應該一起做社會主義接班人嗎?
本文完
作者 | 春梅狐貍
![]()
* 最近的文章 *
(點擊封面圖片可跳轉至文章頁面)
春梅狐貍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筆者已出版《圖解中國傳統服飾》《圖解傳統服飾搭配》,請多支持
如果喜歡 ? 記得關注
(小紅書搜索“大尾巴閱讀室”可解鎖更多碎片感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