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鄭州大學河南音樂學院“藝韻普聲”服務隊奔赴我縣興賢里社區,開展“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用青春之聲為社區注入語言活力,讓規范表達的種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
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推廣的青春踐行者,服務隊聚焦10歲至15歲青少年語言黃金塑造期,創新打造“文化浸潤+趣味互動”推普模式。在“小小泥匠說中國話”手工課堂上,孩子們用橡皮泥捏制“說好普通話”等漢字,于指尖靈動中強化讀音記憶;在繞口令分級挑戰現場,《八百標兵》《白石塔》等經典篇目輪番上演,18名學員成功通關“地獄級”關卡,獲“推普小勇士”認證時的歡呼聲響徹社區課堂;在歌聲傳韻中,推普歌曲《聲聲慢》的旋律浸潤人心,將聲調練習融入節奏律動;在古詩詞誦讀比賽中,20名誦讀小達人以清晰流暢的表達詮釋經典,讓傳統文化在規范語言中煥發新生。在此次社會實踐中,86名青少年的普通話發音規范有了顯著提高,“敢說、會說”的表達自信在一次次互動中顯著增強。
![]()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推普更要守住文化根脈。”服務隊將傳統文化傳承與語言推廣深度融合,在“藝韻普聲?逐夢興賢”朗誦總決賽中,青少年們以聲傳情,讓《聲律啟蒙》的韻律與普通話的規范之美交相輝映。同時,創新開拓“我教家長說普話”活動,孩子們化身小老師糾正發音誤區,讓推普從課堂延伸至家庭。社區街道上,“說好普通話,利國利民利大家”的條幅隨處可見;課堂內外,鄭州大學文創用品與橡皮泥獎品成為激勵孩子們學習的“催化劑”。
![]()
此次實踐活動既是對教育部“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響應,更是高校服務基層的生動實踐。以語言為橋,讓文明互通;以青春之力,助鄉村振興。鄭州大學藝韻普聲服務隊用音樂特長激活推普形式,以文化傳承厚植語言根基,在盧氏縣的鄉土大地上,譜寫了一曲“語潤鄉村、聲助振興” 的青春贊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