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好房子”成為共識的今天,面積加法像潮水般涌來。陽臺外擴、飄窗贈送、空間挪移……讓人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實惠。
但當這些“加法”逐漸普世、成為標準動作,問題也隨之浮現:
一個戶型的空間紅利,難道就只是多送了幾平方米?
顯然不是。
真正打動人的空間價值——
從不止于面積本身。
它往往出現在那些被精心組合、深度融合過的設計背后:當光照、通風、動線、尺度、材質、視野等多重要素被有機組合,
空間便從“加法”躍升為“乘法”,從物理面積走向情緒感知。這,正是朝觀天珺在建面約157平方米戶型上所完成的一次躍遷。
它不是簡單做大,而是做深、做透。打破了“功能拼圖”的思維方式,用一種三維系統思考,從空間布局、建筑立面、室內審美三大維度,提煉出屬于當代人居的“空間紅利乘法模型”。
在建面約139平方米戶型率先驚艷市場之后,建面約157平方米戶型交出的答卷,更加篤定地告訴我們:室內空間的價值,不是看起來多了什么,而是住進去之后,少了哪些遺憾。
而這樣的探索,在當下產品普惠與同質化并行的時代背景下,無論對于購房者,還是對于同行,都是極為珍貴的突破。
![]()
在城市核心地段,空間的高效是基本功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特別是朝陽核芯板塊,如何在有限的紅線內實現最大尺度的舒適體驗,是衡量一個項目專業能力的“硬指標”。
朝觀天珺建面約157平方米戶型,94%的得房率已經足夠亮眼,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它還實現了全南向四面寬布局。
這種空間格局,在主流市場中極為罕見。整個戶型南向總面寬達到約15米,客廳面寬則達到整整5米。要知道,在北京老牌豪宅如星河灣,通常要到240平方米以上的戶型,才有機會做到四面寬,而且多數情況下,南向僅配置兩個開窗房間。

對比之下,朝觀天珺在更集約的面積內,實現了更具普適性的豪宅尺度。這種密度控制能力,本身就是極為稀缺的產品力。
朝觀天珺的建面約157平方米戶型將LDKB一體打通,形成一個完整而開放的家庭主場。
餐廚動線順暢,島臺、餐桌、客廳在同一軸線,既適配多人使用場景,也能靈活切換日常狀態——從早餐備餐,到親子互動,從周末聚會到深夜獨自冥想,家的場景可以層出不窮。

空間結構的極致,最終是為功能服務。
在這套四面寬布局中,主臥、次臥、客廳、多功能房等所有核心生活空間全部朝南,陽光成為全家的共享資源,而不再是“有限”的專屬。

從清晨的第一縷光線灑入到主臥開始,到午后在客廳沙發上的慵懶日照,再到傍晚余暉穿透多功能間的窗簾,家中的每一面墻都變成了自然時鐘的刻度。
這種“全屋采光”,帶來的不僅是明亮,更是
情緒的舒展。
與此同時,朝觀天珺還做到了難得的“三通透”:主臥、次臥、客餐廚全部實現了南北通透。
風的流動,是健康的第一序列。而北京的氣候特征決定了“通透”比“密閉”更重要。
南北空氣自由流通,不僅改善了溫濕度體驗,也顯著降低了室內PM2.5、甲醛等有害氣體滯留時間,從一開始就構建一個“呼吸型住宅”。
更值得一提的是,層高3.15米,垂直空間——
釋放。
這是建面約157平方米戶型在空間感上的又一顯著優勢。相比主流的2.8-3.0米層高,朝觀天珺的建面約157平方米將層高抬升至3.15米,看似只是“多出15厘米”,但在空間感受上卻是質變。
它讓空間多了從容,高定書柜不再壓抑,藝術吊燈擁有了垂墜感,分層吊頂也不必與頭頂搶空間。
層高,在重新定義著生活的舒展感。

朝觀天珺建面約157平方米戶型,正是以這種對空間考量和對居住深度理解的態度,突破了傳統戶型設計的桎梏,真正實現了“豪宅做法”的體驗。

這不僅僅是居住面積的簡單提升,更是居住品質的乘數級增長,是對城市高凈值人群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與精準適配。
它是在用一套深度推演后的空間邏輯,為“家”重新定義秩序、尺度與情緒容器。
![]()
在建筑篇中,我們曾提到,朝觀天珺,不只是一個居住產品,更是朝陽北路天際線的新注腳。(《》)
而今天,當站進建面約157平方米的室內空間,才發現:這座地標建筑所帶來的紅利,早已“轉譯”為生活的細節,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每一次居住體驗。
這是一種從建筑審美,到居住感受的“空間乘法”。
朝觀天珺采用了全玻璃幕墻立面,是北京住宅市場極為罕見的做法。南北兩側均使用落地窗——實現了超過80%的窗墻比,部分區域甚至高達90%。

這種設計打破了室內外的物理界限,使得居者在室內即可將戶外景觀盡收眼底,于外實現“光瀑垂落”的同時,于內實現了“景觀畫框”的效果,地標的價值,此時變得非常直觀。
由于朝觀天珺采用南北立面同權的思路,使得室內空間中,南北均為落地窗。這種雙向的落地窗設計,實現了室內空間全線“南北通透+全面觀景”。
這種全天候、全角度、全空間的采光體驗,在同類產品中幾乎找不到平替。

觀景視野的極致化,是這項建筑紅利的核心價值。
建面約157平方米戶型憑借其樓棟位置,八面采光,構建了沉浸式觀景體驗。白天,綠意晃動、水聲潺潺,宛如置身山水之境;夜晚,窗外是城市光譜,樓宇星點與天幕相融,俯瞰繁華,感受城市的活力與寧靜。
地標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高配”。
建面約157平方米戶型所在的2#、3#樓升級配置的YKK系統窗,則將建筑的精細化做到了極致 。YKK是與旭格分庭抗禮的作為國際頂尖的門窗系統品牌,以其卓越的密封性、隔音性、保溫性而聞名。

其四玻兩腔的結構,足以實現約40分貝以上的降噪能力。也就是說,即使窗外是車水馬龍、街市喧囂,窗內依然可以達到圖書館級的靜謐。
你在書房可以安心閱讀,孩子在臥室安然入睡,整個家仿佛被柔軟的空氣包裹,世界再吵,它也不打擾你。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是全屋YKK,而非僅是起居室與主臥,這種配置水平,北京樓市并不多見。
![]()
空間的第一感官,是“質感”。

步入朝觀天珺建面約157平方米戶型,撲面而來的,不是“炫技式的堆料”,而是一種對美學秩序與工藝極限的自信表達。
每一道墻面、每一塊石材、每一束燈光,都像是被“輕聲放置”進來的。
審美的紅利,不是停留在視覺表面,而是被植入在生活肌理里,影響著起居、呼吸、目光的每一次落點。
這是保利以不計成本的姿態,打造出的“精神生活空間”。

先說材料,被視為空間的情緒基底。
北京樓市罕見的尼斯木,在朝觀天珺建面約157平方米戶型中登場亮相。尼斯木原產于法國,成材緩慢、原木直徑有限,全球存量日益稀少。其“金鳳凰”紋理瑰麗罕見,因而被高端家具與星級酒店視為不可多得的天然飾面珍品。
一般木材做木飾面厚度為25絲左右,但尼斯木木飾面厚度可以達到40絲上下,性能表現十分明顯。

石材與金屬,是氣質與場域的張力共振。
在建面約157平方米戶型內,玄關、衛生間、電視背景墻等位置,鋪陳70%比例的安第斯雪景等奢石,這在北京同類產品市場中也是不多見的。
這些紋理如冰脈、色澤如云煙的天然石材,被巧妙安置在空間核心界面,配合液態金屬不銹鋼的邊框,形成剛柔并濟的空間主張。

廚房島臺采用弧形石材臺面+金屬烤漆柜體,視覺上輕盈、觸感上細膩,既是烹飪中心,也是家庭交流場。
再說工藝,弧形語言,是空間的隱性溫柔。
朝觀天珺對弧形與曲線的運用,體現了對工藝美學的極致堅持。吊頂、墻角、轉角、門套,處處可見圓潤流動的結構過渡,打破了方正空間的
“壓迫感”。

這種對工藝功法的不懈追求,是保利作為開發商對品質承諾的具象化體現,也是其在豪宅領域深耕的實力佐證。
不僅如此,朝觀天珺對細節的審美追求更是可謂極致,例如,廚房與客廳之間創新性的采用了六疊門設計,既可在需要時實現獨立分區,又可齊平收納與櫥柜面統一,保持整體視覺秩序。
這種“看不見”的隔斷方式,體現的是空間掌控力,以及隱形的美學邊界。
更能體現空間審美的“氛圍感”,則來自于光的哲學。
全屋照明采用3000K暖白光系統,這是一種接近黃昏陽光的柔和色溫。
不同于冷白光的銳利,它更適合東方家庭空間——讓木更暖、石更透、臉更柔,適合聊天、發呆、沉思,在空間中“調光情緒”。
回到開篇的問題,空間真正的價值,是否只是數字上的提升?
朝觀天珺給出的答案很堅定:
不是。
它沒有停留在面積層級的加法里,而是通過三重維度,讓空間完成了從結構到感知的躍遷:
?布局紅利,讓光、風、動線、層高都成為空間的體貼;
?建筑紅利,讓窗、視野、幕墻、靜音系統轉化為生活的質地;
?審美紅利,用材質、工藝、燈光、弧線表達對人的尊重。

從功能到氣質,從理性到感性,從結構到情緒,空間完成了一次“理解人的升級”。
所以,如果還要再問一次:空間的價值,到底在哪里?
答案應該是:就在你每天推門回家的那一刻,空間是否真正理解了你。
延展閱讀
★★攸克近期文章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