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曹魏的短命因為宗室勢力薄弱,被司馬家篡權,繼而得出曹魏打壓宗室,再得出曹丕打壓宗室,最終得出曹丕導致曹魏滅亡,這就是典型的倒果為因,回本溯源,曹丕是否真的如一些營銷號所說肆意打壓宗室,廢除皇權三板斧?
![]()
曹丕
曹丕不給宗王實權不過是延續東漢的政策
不可否認,曹魏時期的宗王確實沒有什么權力,陳壽在《三國志》的《武文世王公傳》就感嘆道:
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于囹圄;位號靡定,大小歲易;骨肉之恩乖,常棣之義廢。為法之弊,一至于此乎!
裴松之所引用的《袁子》也評價到:
魏興,承大亂之后,民人損減,不可則以古始。於是封建侯王,皆使寄地空名,而無其實。王國使有老兵百馀人,以衛其國。雖有王侯之號,而乃儕為匹夫。縣隔千里之外,無朝聘之儀,鄰國無會同之制。諸侯游獵不得過三十里,又為設防輔監國之官以伺察之。王侯皆思為布衣而不能得。既違宗國藩屏之義,又虧親戚骨肉之恩。
但是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曹魏這項宗王政策其實是繼承東漢的傳統,在光武帝劉秀中興之后,劉氏宗王就明確不得干預政事,交通諸侯了,只能在王宮內自娛自樂了。
自光武以來,諸王有制,惟得自娛于宮內,不得臨民,干與政事,其與交通,皆有重禁,遂以全安,各保福祚。此則前世得失之驗也。
![]()
光武帝劉秀
當然,到了東漢末年,宗室力量再起,漢靈帝在劉焉的建議下,讓宗室出任州牧,于是劉焉出任益州,劉表出任荊州,劉虞出任幽州,劉岱出任兗州,然而這些也只是宗室而不是宗王,此外,面對漢末大亂局面,除了劉虞心系皇室外,其余諸劉宗室對皇室蒙難可是冷眼旁觀,劉焉和劉表甚至相繼僭越,使用帝王輿車、郊祀天地。那么不站在上帝視角,從曹丕角度來說,是學開國之君光武帝劉秀呢還是學昏君漢靈帝呢?答案不言而喻。
![]()
漢靈帝
至于都是同樣的制度,為何后世都抨擊曹魏而少抨擊東漢,無非國祚一長一短,且東漢的國祚一般和西漢一起算的,典型的倒果為因。
曹丕時期宗室仍舊出任軍事大權
此外,別只把宗王當宗室,諸曹諸夏侯哪個不是宗室呢?曹丕時代他們的待遇如何呢?
夏侯惇:大將軍,全國最高軍事指揮官,夏侯惇死后曹丕還為他素服發喪。夏侯惇的次子夏侯楙出任安西將軍,坐鎮關中。
![]()
夏侯惇
曹仁:大司馬,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曹仁的長子曹泰子承父業,雖然在濡須口之戰被朱桓所敗,但仍官至鎮東將軍,成為地方都督。后世更是推測可能都督青州徐州軍事,疑似是青徐都督區的長官,混的也算是頂級了,不過是沒有傳記,所以說大眾沒有什么印象罷了。
![]()
曹仁
曹真:在曹丕登基之后出任鎮西將軍,都督雍涼,平定河西,復通西域之后調回中央出任上軍大將軍、中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曹丕臨終前令其擔任輔政大臣。
![]()
曹真
曹休:在曹丕登基之后出任領軍將軍,數次擊敗吳軍之后,拜為揚州牧,坐鎮東南,曹丕臨終前令其擔任輔政大臣。
![]()
曹休
夏侯尚:在曹丕登基之后出任征南將軍,領荊州刺史,都督南方諸軍事。
夏侯儒:曹丕繼位初期參與平定河西之亂,在曹丕在位期間擔任什么官職缺乏記載。
夏侯霸:在曹丕登記后出任偏將軍。
唯一一個被打壓的宗室老臣也就曹洪了,但那也是曹丕行將就木前的事情,曹洪在黃初年間很長一段時間也是混得風生水起,先后出任衛將軍和驃騎將軍,位同三公。
![]()
曹洪
可以說,曹丕時期軍權仍舊牢牢掌握在宗室手中,何談打壓呢?曹丕出色完成曹家軍權從一代到二代的過渡,直到曹叡在位后期,曹操、曹丕時期培養起來的曹家經歷軍事的將領優秀人才凋零得差不多了,曹叡又沒能及時培養曹家三代的軍事精英,于是曹丕就背起了這頂大鍋,這是相當不公平的事情。
綜上,曹丕打壓的是自己同輩兄弟,且是延續東漢政策,曹丕時期宗室勢力仍舊十分活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