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至少我這么認為。那么下面我們就來考證考證。
一、縣丞是個啥角色?
我們看清朝劇,縣太爺(知縣)是父母官,這大家都知道。那縣丞呢?簡單說,就是知縣的“二把手”,縣里的“常務副縣令”。用現在的話講,差不多就是一個縣的常務副縣長,可能還兼著點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的活兒。
![]()
你想啊,一個知縣要管全縣的刑名(司法)、錢谷(財政稅收)、教育、治安等等,事兒多得頭皮發麻,沒個得力助手哪行?
縣丞就是那個“大管家”。
知縣出差、生病或者有啥特殊情況,縣丞就得頂上,代理一把手的工作。平時主要分管糧食運輸、倉庫管理、戶籍、治安這些具體又繁瑣的實事兒。
不過,這個“副縣長”的含金量,也得看地方。要是在繁華的“沖、繁、疲、難”四字俱全的“要缺”大縣,那縣丞權力就大,油水也可能多些。要是在偏僻小縣,可能就是個閑職,事兒少,但也撈不著啥。
那對應到現在是啥級別呢?清朝的縣丞是“正八品”官(注意,不是七品)。現在的公務員級別是科、處、局、部這么排。一個普通的縣長是正處級,那常務副縣長,一般是副處級,在一些重要的大縣或縣級市,也可能是正處級。所以,籠統地講,清朝縣丞大致相當于現在的副處級干部,相當于副縣長這個層級。
![]()
二、一年能掙多少“俸銀”?
說到薪水,這可是個有意思的話題。清朝官員的工資單,那叫一個“慘不忍睹”。我們得把名義工資和實際收入分開看。
(1)名義工資:低得離譜
清朝沿襲明朝,官員的正式工資(俸銀)低得嚇人。一個正八品的縣丞,一年的法定工資是:
俸銀:40兩白銀
祿米:40斛(約20石大米)
平均一個月才3兩多銀子,外加不到2石米。
你沒有看錯,就這么點!
光靠這個,別說養家糊口、應酬打點了,連自己衙門里那點跟班、師爺的工資都付不起。你沒看錯,那時候師爺、衙役這些“臨時工”的工資,很多時候得官員自己掏腰包請。
(2)實際收入:“灰色”與“養廉”
那官員們咋活?總不能都當海瑞吧?所以,從古至今都有“潛規則”。
在清朝, “潛規則” 主要靠兩項:
火耗歸公前的“灰色收入”:早期,官員們主要通過征收稅銀時,借口熔鑄有損耗而多收的“火耗”來補貼家用,這屬于不成文的“灰色收入”,數額彈性很大,全看官員良心和當地富裕程度。
養廉銀:大頭在這里。雍正皇帝是個明白人,知道官員們靠那點死工資非得貪腐不可,于是搞了個“火耗歸公”,然后從中拿出一大筆錢作為“養廉銀”發給官員,意思是“高薪養廉”。
一個縣丞的養廉銀有多少呢?這沒全國統一標準,完全看地方財政情況,差距巨大。從幾十兩到幾百兩甚至上千兩都有可能。我們取個中間偏下的、比較常見的數目,比如一年200-600兩銀子。我們折中一下,按一年400兩算。
那么,一個縣丞的年總收入大概是:俸銀40兩+養廉銀400兩=440兩白銀。祿米(20石)我們單獨算。
![]()
三、換算:相當于人民幣多少元?
古代的銀子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不能簡單看白銀價格(比如現在一兩=37克,一克白銀5.5元,那一兩銀子大概才200元人民幣?那可太離譜了!)。得看購買力,尤其是糧食購買力,因為糧食是古代和現代生活的硬通貨。
我們用最經典的米價法來換算:
清朝中晚期,糧食產量相對穩定,一石米大約重150斤(清朝的斤比現在大,約600克,所以一石米約180斤/90公斤)。
當時一石米的價格波動很大,豐年災年差很多,我們取一個康乾之后比較常見的價格:一兩銀子可以買一石米。這個比例在史料中比較公認。
那么,縣丞一年的總收入440兩銀子,就可以買440石米。
一石米90公斤,440石米就是39,600公斤大米。
現在我們吃的大米,按普通價格算,一斤(500克)大概3元人民幣左右。一公斤就是6元。
那么,39,600公斤大米=39,600×6=237,600元人民幣。
哦,別忘了還有那20石祿米(相當于基本工資外的實物補貼),20石米=20×90公斤=1800公斤,值1800×6=10,800元。
所以,縣丞一年的貨幣+實物總收入,換算成今天,大約是23.76萬+1.08萬,差不多25萬元人民幣。
月薪大概就是2萬元出頭。
![]()
四、總結與閑篇
明白了吧?是不是還有點把握不住要點?那我們來總結一下:
官職:清朝正八品縣丞≈現在的副縣長(副處級)。
年薪(購買力):約440兩白銀+20石米≈現在約25萬元人民幣。
你看,這么一對比,是不是感覺挺穿越?一個副縣長級別的干部,一年總收入合現在二十五萬,月薪兩萬左右。這個數字,放在現在中國三四線城市的副縣長身上,其合法工資收入加上各種補貼,可能也差不多是這個數級(具體數額會有差異)。
這說明,如果剔除掉古代那些不規范的“灰色收入”,單論國家給予的合法報酬,古今中級官員的“體面生活”標準,在購買力上竟然有某種微妙的相似性。
當然啦,這僅僅是經濟賬。現在的副縣長,管理的事務、面對的社會復雜性,可比古代縣丞要復雜一百倍。而且現在的公務員紀律嚴明,可沒那么多“養廉銀”之外的油水好撈。
所以,要是有人問你,穿越回去當個縣丞美不美?
你就可以告訴他:官兒不小,是個實權副處長,但要想發財,除非心術不正,否則光靠工資也就是個一線城市高級白領的水平,還得操心手下人的工資,應付上級檢查,處理各種民間糾紛……這“大清公務員”,還真不是那么好當的!
山高路遠,還有可能,在上任的路上“領盒飯”。
致作者:《寫乎》致力于文化與歷史的傳播,僅僅根據作者意愿開通贊賞,贊賞所得全部歸作者。
投稿郵箱:499020910@qq. 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