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囚徒到皇帝的人生傳奇,一段從海內疲敝到天下大治的國家治理。
理解了漢宣帝的時代,就理解漢家制度,理解了漢代,也理解了古代中國。
![]()
作者簡介:
曹勝高,畢業于北京大學,文學博士,曾任東北師范大學教授,陜西師范大學特聘教授。長期致力于漢代制度史、文化史與漢代文學的研究,發表漢代歷史和文化相關研究論文百余篇,出版學術專著11部,主編教材5部、叢書3部,主持國家及教育部相關社科基金項目7項。主要出版作品有:學術專著《漢賦與漢代制度:以都城、校獵、禮儀為例》《從漢風到唐音:中古文學演進論稿》《中國文學的代際》《秦漢文學格局之形成》《中華文化的價值認同研究》《周易正解》以及輯注有《漢樂府全集》(合著),學術普及讀物《國學通論》《周易入門》《中國的修養》《禮義之邦》《讀懂中國詩詞》以及《圖說儒家文化》(合著)等,并主編有教材《漢賦與漢代文明》、《國學導論》、《國學》(1—6)等,叢書“古代中國研究叢書”“通識中國叢書”“幻想中國叢書”。
內容簡介:
《孝宣之治:漢家制度與西漢中興》是一部書寫西漢宣帝劉詢及其在位前后西漢王朝歷史的學術通俗作品。本書以漢宣帝劉詢的生平經歷為經,以西漢王朝中期的重要歷史事件為緯,詳盡敘述了漢宣帝劉詢統治西漢王朝時期的“孝宣之治”,全面分析了漢家制度的形成機制和西漢中興的成因,以及漢代“霸王道雜之”的治國理念與國富民富的實踐軌跡。同時,本書不僅直接呈現了西漢王朝中興時期的行政、學術、軍事和外交的諸多局面,而且側面展現了大一統中國的歷史運行機制如內外朝制度、經濟運行路徑、國家治理理念、思想文化形態及其特征等,并深度剖析了西漢制度生成與運作的基本脈絡及其對后世兩千年的至深影響。
本書在分析了漢武帝劉徹窮兵黷武導致“海內疲敝”的局面,以至于繼其任的漢昭帝、漢宣帝深陷西漢王朝國力虛弱、民生凋敝而艱難掙扎,最后漢宣帝通過實行“霸王道雜之”的理念、與民休息的政策與和平通好的外交策略終于中興西漢,并創造了“孝宣之治”這一西漢王朝歷史的極盛時期。同時,本書還分析了鹽鐵會議關于國富和民富的討論,闡述了石渠閣會議關于經學一統的學術意義,以及西漢國家治理的良吏與酷吏問題,并涉及到中國歷史的中央制度、經濟政策、行政模式、學術思想、政治理念等問題,具有相當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
編輯推薦:
◆《孝宣之治:漢家制度與西漢中興》是現代出版社“明道”書系的第一本,知名學者曹勝高的漢代史研究最新力作,詳盡敘述了漢宣帝劉詢統治時期的“孝宣之治”,全面分析了“霸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直接呈現了西漢中興時期的經濟、行政、軍事和外交,側面展現了西漢王朝的歷史運行機制、國家治理理念等。
◆漢宣帝劉詢是漢武帝劉徹的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從嬰孩時開始即長于獄中和民間,后因漢昭帝劉弗陵早逝且沒有子嗣、前任劉賀被廢為海昏侯而被迎立為帝。在劉詢的前半生,他的人生就是漢武帝晚年昏聵和權力控制的一個縮影,側面展現了漢代宮廷政治的殘酷。
◆從漢武帝劉徹晚期到漢宣帝劉詢末期以來,西漢王朝五十年來經歷了巫蠱之禍、霍光專權、廢立劉賀、霍氏滅族等人事上的波譎云詭,鹽鐵會議、石渠經議的制度性討論和思想性統一,以及內部在經濟上的韜光養晦和在行政上的整頓吏治,外部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的經營西域、青海平亂、匈奴降漢,最終在政治、經濟、外交上形成了政聲人和、清明吏治、尚德和平的治世局面,從而成就了“昭宣中興”的西漢盛世時代。
◆漢宣帝劉詢統治時期,反思和糾正了漢武帝晚期以來巫蠱誅連、權臣專權、國庫空虛、民生凋敝等多種弊病,采取了與民休息、選賢任能、綜核名實、整頓吏治的政治策略,延續了漢昭帝時期如鹽鐵會議討論的治國理念,組織石渠經議建立統一的思想意識形態,從而形成了“霸王道而雜之”的漢家制度,開啟了帝國模式的運行機制并深深地影響了兩千年帝制中國。
![]()
精彩摘錄:
◆漢武帝將漢帝國推向鼎盛,也為漢王朝埋下隨時可以引爆的隱患
漢武帝積極開拓的文治武功,強化了漢朝的國家一統、行政一統和文化一統,使得漢朝徹底實現了郡縣制,形成了穩定的帝制治理結構并為后世所延續。漢武帝在國家建構和秩序建制的過程中,也留下三個棘手的問題:一是極度強化中央權威,導致漢朝元氣大傷;二是皇權與相權的行政沖突,導致漢朝政治動蕩;三是富國與富民如何平衡,成為漢朝國力興衰的關鍵。
◆鹽鐵會議的討論,成為昭宣時期政策走向的理論依據和執政理念的有益參考
從《鹽鐵論》的記錄來看,御史、大夫與賢良文學所爭問題有四:一是經濟上富國還是富民;二是在外交上主和還是主戰;三是政治上用德還是用刑;四是學術上重儒還是重法。鹽鐵會議不僅觸及了漢武帝一朝的執政思路,而且涉及國家治理策略的討論。特別是對漢武帝晚年功費愈甚、天下虛耗的情況進行了反思,可以視為漢昭帝時期對此前國家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系統調整。
◆“昭宣中興”將西漢推向鼎盛,形成漢家制度并開啟古代帝制運行的模式
在漢宣帝時期,“與民休息”“重農務本”的經濟策略和選賢任能、綜核名實、整頓吏治的清明吏治成就了西漢的雄厚國力,尚德和平的外交策略取得了外患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從而將文治與武功結合起來并將西漢王朝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鼎盛,也為古代中國的國家治理積累了諸多行之有效的經驗。由此形成“霸王道而雜之”的漢家制度,不僅是對秦漢國家治理經驗的總結,也是對古代帝制運行模式的開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