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92歲高齡的國家一級演員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老人家說:“我曾經登過泰山,看到很多人因為太累都退回來了。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沒有任何捷徑。只要還有勁兒,就應該繼續前進”。這讓我想起了我們泰安的一位名人、教育家范明樞,1945年6月,時年80歲高齡的范老先生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
范明樞,泰安老縣城元寶街徐家花園人,生于1866年,1905年留學日本,1907年回國,反封建專制,興辦新學。1932年,因“赤化”、“共產黨”嫌疑,被捕入獄。在獄中他毫不屈服,積極斗爭。后在馮玉祥將軍的斡旋下獲釋。1933年,協助馮玉祥將軍在泰安創辦15處武訓小學,并任總校長。
![]()
“七七事變”爆發后,范明樞不顧70歲高齡,毅然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7月7日,泰安抗日周年大會,他帶頭跪在鵝卵石上莊嚴宣誓。1942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解放區人民代表大會,他被選為山東省出席大會的八位代表之一。1946年2月,又被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確定為中共方面參加國民政府委員會的八個人選之一。
![]()
1947年10月,范明樞在山東樂陵縣病逝,享年八十一歲。1952年2月,移葬于泰山普照寺南,被人們尊稱為“革命老人”、“抗日救星”、“抗日老英雄”。
![]()
范明樞墓,位于普照寺路與環山路交匯處西北五十米,布局嚴謹,風格素雅,是泰山景區烈士祠廉潔教育路線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它北倚巍巍岱宗,南瞰人間煙火。總面積289平方米,外層為石砌方形臺基,邊長約17米,四周立石柱,柱間砌花墻,南、東兩面設門。
![]()
內層墓室臺基邊長8.3米,三面設石欄,墓室為長方形石砌結構,長3.02米,寬2米,頂部以抹角方石壓頂,形似寶塔,寓意精神永存。墓北立三通碑,中碑鐫“故山東省參議會范議長明樞之墓”,碑陰刻其生平;左碑為謝覺哉題“永遠是人民的老師”,右碑為林伯渠題“革命老人永垂不朽”。墓東入口處單立“精神不死”碑。
![]()
立于先生墓前,仰望“永遠是人民的老師”碑刻,眼前仿佛浮現出他的三重身影:布衣教授,在破敗校舍里點燃文明火種;跪地老者,用染血的膝蓋喚醒民族血性;耄耋信徒,于生命黃昏擁抱真理之光。他從舊式儒生到三民主義者,最終成為共產主義戰士,每一步都是對真理的虔誠奔赴。
![]()
看今日之中國,硝煙雖已遠去,但老先生的“青松精神”仍讓人緬懷:于個人,詮釋了“終身成長”的壯闊,從儒生、三民主義者到共產黨員,始終追隨真理;于民族,證明氣節與年齡無關,白發亦可成抗戰旗幟;于時代,其墓與泰山共存,讓世人永遠銘記。
松濤陣陣,山骨錚錚。丹心化碧,精神常青。墓碑無言,先生千古!
![]()
我是@泰山旅游那些事兒,喜歡這篇文章,就動動你發財的小手,加個關注點個贊,轉發出去留個言!期待分享您的建議和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