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AI沖擊下,廣告人的行業方向正向超級個體而轉化。這會成為一種趨勢嗎?
有觀點認為,廣告人會成為單元化從業者,傳統廣告公司和大型媒體、營銷機構會逐漸瓦解,分裂成非常小的單元。這些單元甚至稱不上工作室,他們借助AI技術,或通過臨時組合的方式,完成長期或偏運營外包的工作,實現廣告的流量運營化。
6月17日,中國商務廣告協會數字營銷專業委員會特邀明略科技集團副總裁、秒針營銷研究院院長譚北平,WPP Media Choreograph 合作伙伴關系負責人吳文娟,以及CAAC AI應用營銷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央視網《AI國潮》主創李茂山,共同討論了這種趨勢。
![]()
超級個體與超級員工
譚北平認為,超級個體與超級員工存在本質區別,當前AI對廣告業的影響表現在超級員工上更多一些。企業更傾向于將AI作為工具賦能員工,使其成為“超級員工”,鼓勵使用AI,鼓勵內部經驗共享,核心是通過組織管理提升效率。
吳文娟認為,超級員工是企業轉型的核心。WPP通過搭建AI平臺賦能員工,用AI工具解讀客戶需求、生成創意方案、優化投后分析,推動其從“執行者”升級為“策略者”。但“AI無法取代人類經驗”,員工需結合AI工具與行業洞察,成為“六邊形戰士”。
李茂山則認為,超級個體已經出現并體現出價值。超級個體通過AI工具從獨立創作者升級為工作室/廣告公司,在體量上出現千萬產值公司,其核心優勢是低成本高效產出。他認為AI時代超級個體必然成為趨勢,因技術降低創業門檻,且廣告主對低成本、高效率的需求持續推動個體崛起。
AI對廣告生態的影響
AI讓傳統廣告環節的價值稀釋。譚北平提到,原本成本巨大的傳統專業視頻廣告,前端洞察、中端制作、后端測試三個環節都被AI替代。傳統消費者調研需花費數十萬,廣告拍攝耗資數百萬,而AI可通過多源數據整合實時生成洞察,跳過冗長的調研流程。媒介投放中的“投手”角色被AI取代,自動競價、人群定向等執行工作無需人工干預,導致基礎執行崗位的需求減少。可以自動生成的“類大師”文案無需成本,變得“廉價且普及”。
AI驅動的新價值增長點出現。吳文娟提到,通過AI,我們可挖掘過往未被利用的數據,如社交媒體中消費者的場景化行為等,通過更全面的人群洞察助力品牌進行商業決策,從數據層面為客戶創造增量價值。李茂山提到“品牌內容化”趨勢中,AI可調動品牌資產生成定制化內容,實現“千人千面”物料投放,提升傳播精準度。
AIAGENT的賦能。譚北平認為,當前私域AGENT的構建成為可能。企業需要打造定制化AGENT,整合內部知識庫中的歷史案例、行業規則等內部數據,形成差異化競爭力。吳文娟則介紹,WPP的AI平臺內嵌了適用不同場景的AGENT工具,用于解讀客戶需求,基于用戶媒介習慣推薦投放策略,生成創意方案,也可以更全面高效地評估廣告投放效果。
此外,三位嘉賓還探討了AI營銷的新范式,并就AI應用帶來的同質化問題、數據“幻覺”問題與黑盒問題等不利方面進行了討論。
◎ 文章轉自:中國商務廣告協會數字營銷委員會。
◎ 聲明: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
◎ 版權:文章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品牌官方,如有侵權,請聯系嘯嘯刪除。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