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投行,又開始唱多中國資產了。
這一次,他們的股票策略師篩選出了中國最優秀的10家民營企業,名曰中國“十巨頭”,直接對標美國科技七姐妹。
![]()
按照高盛的說法,這10家公司在各自領域有很深的護城河,有希望成為持有就能躺贏、可以穿越周期的資產。
高盛認為,中國民營企業的投資前景正在改善,這10家企業未來的復合年增長率可以達到13%。
而且,相比美股七姐妹的28.5倍PE,這10家公司的整體估值很便宜,只有18倍的PE,相當于公司用18年賺的錢就可以打平現在的市值。
廢話少說,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10家民企分別是誰,分別靠什么賺錢,以及他們在各自生意模式的護城河是什么。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不做投資建議,不做投資建議,不做投資建議
第一、騰訊
目前騰訊的總市值6000億美元。
騰訊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可以說是互聯網界的"水電氣"。
騰訊主要的收入來源,目前還是游戲,占比大概50%左右。
其他像視頻號、廣告等業務的增長也很快。
騰訊最強的護城河來自于它超強的客戶黏性,國內99%的人手機里微信應該都是高頻使用的,這么說一點也不夸張。
第二、阿里巴巴
目前市值2890億美元。
阿里巴巴主要靠電商平臺的廣告費、交易抽成賺錢,另外還有云計算和金融服務賺錢。
它的護城河是龐大的生態系統:淘寶天貓負責賣貨,菜鳥搞物流,支付寶管收錢,阿里云撐后臺。
十億用戶+千萬商家的規模,讓后來者很難抄作業。
第三,小米
目前市值1460億美元。
小米因為汽車業務發展迅猛,加上雷布斯的討喜人設,最近成了當紅炸子雞。
小米賺錢的核心,我覺得就是三個字——性價比。
不管是手機、汽車,還是它打造人車家智能生態,都是把性價比做到極致。
它的終極護城河是生態鏈綁定的5.8億IoT(Internet of Things)設備,再加上極致的成本控制和“便宜好用”的品牌認知。
用戶買的越多,就越想構建自己的智能生態圈,越難離開它。
第四,比亞迪
目前市值1210億美元。
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綜合實力第一。
今年1-5月,比亞迪累計賣出去162.9萬輛車,繼續穩居全國第一。
而且,連續5個月同比、環比雙增長,霸主地位穩固。
5月,比亞迪出口8.9萬輛車,也創了歷史新高,在歐洲很多國家的電車銷量甚至超過了特斯拉,股價也在全短時間創了新高。
另外,很多人以為比亞迪只靠賣車賺錢,其實比亞迪的電池+芯片技術創造的收入達到了20%以上,妥妥的科技硬核玩家。
第五、美團
目前市值1020億美元。
美團主要靠三招賺錢:外賣霸主,到店酒旅 ,還有廣告+增值服務。
它的護城河來自于用戶根深蒂固的使用習慣。
雖然抖音和京東都想要挑戰美團在外賣和閃送領域的霸主地位,但用戶習慣這玩意兒就像嚼過的口香糖——粘上了很難甩掉。
第6-10名,因為篇幅的原因,就不一一贅述了,簡單羅列一下,分別是:
第六名:網易(游戲、養豬兩開花)
第七名:美的(家電界的掃地僧)
第八名:恒瑞醫藥(抗癌藥扛旗手)
第九名:攜程(旅游復蘇最大贏家)
第十名:安踏(把洋品牌按地上摩擦的國貨之光)
再次強調一下,這個榜單只針對民企,什么四大行、國家電網、茅臺這些國企都不在列。
另外,這份榜單也反映了高盛對“核心資產”的定義。
行業龍頭地位+技術主導+全球化能力+估值合理性,這些都是高盛看重的指標。
比如,最近火熱的泡泡瑪沒有入榜,可能因為其估值太貴,PE達到了108倍。
再比如,京東的營收規模雖然很大,但主業是電商零售和物流,聽上去科技感不足,加上電商賽道只能選一個龍頭,高盛就把這一票投給了阿里。
最后,說點實在的,雖然高盛把這十巨頭吹得天花亂墜,但投資圈早就有個梗:"高盛反著買,別墅靠大海"。
畢竟這家投行歷史上沒少干唱多做空、唱空做多的騷操作。
大家看個熱鬧就好,真要跟車建議做好功課,多研究這些公司的財報。
否則,對一個公司的信仰不夠,就必然無法在它身上賺大錢。
宏觀環境的變化、各種黑天鵝消息還有市場的震蕩,一定會把你洗下車。
最后,大家覺得,未來10年,持有什么資產最保值?
現金、房子、黃金、還是以上某家上市公司的股權?評論區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