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摘要:
曲靖的光伏在幾年之內跌落神壇,70余人因涉嫌違紀違法接受調查,這不是一次產業選擇,更是整個地方治理的系統性失靈。
撰文 | Shushu
編輯 | Tang
云南曲靖,曾經以全國排名第一的經濟增速登上百強城市榜單,一度被描繪為即將崛起的"一線城市"候選者。
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經濟數據背后,卻隱藏著一個觸目驚心的貪腐網絡和“光伏之都”坍塌的現實。
從2019年至2023年,曲靖的GDP增速連續五年位居全國前列,將省會城市昆明遠遠甩在身后。
2020年,曲靖以高達6.6%的GDP增速躍居全國第一,強勢擠入全國百強城市名單。2022年,曲靖GDP增速在百強城市中僅次于福建寧德,"曲靖奇跡"成為輿論熱詞。
曲靖的高速發展并非無跡可循。在原有“一煤獨大”的背景下,曲靖率先押注新興綠色能源實現產業轉型,并提出打造“世界綠色晶硅光伏之都”和“世界光伏之都”。
一時間,多個千億級光伏制造項目接連落地,產業鏈條從單晶硅、拉棒、切片到組件幾乎一應俱全,大量就業崗位、稅收與投資隨之而來。
至此,光伏產業是曲靖增長最為迅速的產業之一。數據顯示,2023年綠色硅光伏產業增長高達41.3%,曲靖綠色硅光伏產業實現產值253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的8%,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6個百分點。
然而,“高光時刻”并未持續太久。2024年,曲靖GDP同比下跌0.9%,在全國百強城市中也跌至第96位,成為云南全省唯一GDP負增長的城市。
![]()
從GDP狂飆到負增長,短短5年時間,曲靖經濟變化如此之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說,曲靖成也光伏敗也光伏,就像曲靖曾經的黃金10年一樣,成也煤炭敗也煤炭。
2006到2015年,曲靖因礦產資源豐富,煤炭產業迅速發展。2006年,曲靖工業值增加值增幅一度達到24.3%。
2014年,曲靖的煤炭產業出了兩次重大礦難,導致曲靖工業增加值出現24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增速跌至-2.3%。
此后,曲靖全市全部煤礦停產,當年原煤產量同比腰斬一半以上。然而,風暴越刮越大,2014~2018年,云南共關閉退出煤礦685個,保留煤礦數量較2014年減少了約60%,約占全國的8%,但產量僅占全國的約1%。
在煤炭黃金十年謝幕之后,如何尋找新的增長點成為曲靖面臨的主要問題。當時的曲靖,面臨兩個矛盾:一是傳統產業主導、先進制造業發展嚴重滯后;二是缺乏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附加值偏低。
從最基礎的資源稟賦來看,曲靖煤礦資源豐富,日照時間長,又是云南省重要的水電輸出地,電價相對低廉穩定。于是,當地政府結合煤礦,開展分布式風電、光伏項目建設,計劃打造“風、光、儲”一體的礦區分布式新能源發電系統。
后來,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提速,光伏被列為清潔能源核心發展方向之一,整個行業迅速擴張。在全國各地競相布局新能源的熱潮中,曲靖顯然不愿再次錯過“風口”。
光伏產業恰恰是高耗電產業,與豐富的水電等綠色能源結合,就能實現水電硅材一體化發展。趁此機會,曲靖把光伏作為重塑產業版圖的重要突破口。
沒過多久,曲靖快速引進晶澳科技、隆基綠能、陽光能源等一批全國知名光伏企業,從多晶硅、單晶硅棒到電池片、組件封裝,逐步打通從原料到組件的制造鏈條,打造產業鏈集群。
尤其是2022年《曲靖市新能源開發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出臺后,曲靖在政策、土地、資金、人才等方面全面向光伏產業傾斜,曲靖也成為云南首個實現綠色硅光伏產業鏈閉環的地級市。
很快,曲靖的經濟又開始加速。
![]()
圖說:曲靖經開區南海子工業園區硅光伏產業基地
來源:云南省工業園區協會
當然,這場光伏產業的全面躍進,也離不開背后的關鍵“推手”——曲靖前市委書記李石松。
李石松于2019年1月調任曲靖,先后擔任市長、市委書記,任職期間正是曲靖從“去煤化”向“綠色轉型”急速調整的關鍵階段。
據了解,李石松尤為看重新能源產業,為此曾提出把曲靖建設成“綠色晶硅光伏之都”和“世界光伏之都”。
為了吸引投資,在2022年上任曲靖市委書記后,快速提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5)》,主要打造新能源電池、綠色硅光伏、綠色鋁精深加工3個千億級產業和其他6個百億級產業以及2個特色產業。
后來,他還支持出臺了不少激進政策,例如“先建后批、先建后審”。實際上,按照有關規定,重大政策、協議上政府常務會之前,都需要相關部門進行審查,并提出修改意見。但李石松認為這些意見過于謹慎,限制了曲靖發展速度。
于是,在李石松的推動下,曲靖市不僅迅速規劃建設了光伏相關產業園,為企業“拎包入住”提供一站式服務,還對光伏項目的審批等方面開通“綠色通道”,甚至動用專項債、地方平臺公司為企業項目配套投資,引進了寧德時代、德方納米等行業龍頭企業。
這種幾近“定制式”招商方式,極大地提升了曲靖的“項目落地效率”。
曲靖市2023年的一份報告顯示:當地已建成和在建硅棒及切片產能80GW,約占全國產能的20%;在新能源電池中的磷酸鹽系正極材料領域,已建成產能34.5萬噸,約占全國產能的30%。
然而,在這場被李石松精心包裝的“光伏產業”背后,卻隱藏著統計數據失真、產業泡沫堆積、財政資金過度透支以及系統性腐敗,最終導致了“曲靖奇跡”的崩塌。
首先,是產業數據嚴重失真與泡沫化嚴重。為了體現政績、吸引更多投資,不少企業在統計報表中夸大產值、虛報產能。
2021年,云南省紀委監委通報稱,曲靖市沾益區多家企業存在虛報產值、夸大投資的情況。抽查的29家規上工業企業和15個投資項目,統計數據嚴重失實。但李石松并不在意此事,依舊激進追逐“GDP”數值。
其次,是財政過度投入與資源浪費。為配套光伏項目,曲靖大舉投資園區和基礎設施。李石松推動的“先建后批、先建后審”政策,導致企業陷入補貼依賴和產能閑置。
但2024年光伏行業下滑,大量企業產出減少、稅收未達預期,許多廠房和設施成了“沉沒成本”。有曲靖市經濟部門人士直言,寬松招商引來不少魚龍混雜的企業,雖建成全產業鏈,實際收益卻遠低于預期。
更深層的問題,經濟高速發展和產業快速轉型背后一整套產業政商運作機制的腐敗化。
![]()
來源:南方都市報
2024年12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李石松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在曲靖任職的5年,是李石松仕途最重要的站點。然而,他卻對統計造假失察,違規干預插手司法活動;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工程承攬、企業經營等方面謀利,并非法收受巨額財物等。
與此同時,以李石松為首,當地有70余人因涉嫌違紀違法接受調查,其中包括1名市委原副書記,1名市人大常委會主任,3名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以及3名副市長,這些人不少都是李石松共事多年的下屬。
如今,隨著李石松落馬、涉案官員被查,曲靖官場逐漸回歸平靜,但經濟運行仍未恢復元氣,“曲靖奇跡”之后,留下的是一個滿目瘡痍的產業結構。
2025年一季度,曲靖經濟依然延續頹勢。據官方數據顯示,全市GDP同比減少109億元,不僅繼續處于負增長區間,且跌幅顯著。其中,作為曾經支柱的新興產業——綠色硅光伏(不含光伏發電)同比下降高達39.2%
更為扎眼的,是曲靖此前被用作“增長樣板”的統計數據,也在重新審視中被“擠掉水分”。在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中,曲靖下調2023年GDP數據,從4049億元調至3724億元,一夜“縮水”超300億元,幾乎抹去了全年增量,證實了此前外界對“政績泡沫”的質疑。
曲靖這場看似“走對了方向”的光伏豪賭,卻在幾年之內跌落神壇,這里不只是因為一次產業選擇,更是整個地方治理的系統性失靈。
正如某地方干部所說,“過去幾年,大家都在追趕進度,拼命上項目、造數據、趕排名,現在發現回頭一看,有些東西根本站不住腳。”
參考資料:
[1]南方都市報:55歲高官,被雙開!曾承諾“坦蕩做人清白從政”
[2]界面新聞:曲靖官場地震背后:“霸道”書記和GDP狂飆史|界面調查
[3]城市進化論:GDP增量為負,這些省域“第二城”怎么了?
[4]中國經濟周刊:曲靖,云南副中心
[5]云財財:曲靖:一切盡在不言中
[6]中國能源報:云南曲靖打造“光伏之都”底氣何在
[7]云南發布:破解“一煤獨大”!《經濟日報》整版關注云南曲靖
免責聲明:
本文僅用于學術交流和傳播,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