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做書圖書市集圓滿結束,除了有《口罩》《從莫扎特到貝多芬》等新書亮相,也有《清單》《未曾敘說》《布勞提根詩集》等經典好書和大家重新見面。
我們整理了這份銷量排行榜,一起來看看書市上被頻繁帶走的12本書吧。
![]()
從莫扎特到貝多芬
作者:[法]埃里克?侯麥
2025年4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二戰后法國新浪潮導演埃里克·侯麥的一本音樂評論集。侯麥曾受邀在一個法國知名音樂廣播節目里講莫扎特和貝多芬,由此生發而撰成本書。身為導演的侯麥以其嶄新獨特的眼光看待音樂,將對電影藝術的思考方法應用到音樂領域中。
書中談論了莫扎特、貝多芬等音樂家激動人心的古典音樂作品,映照時代思想潮流的變化,從主題、調式、聲音與色彩等分析音樂,探討了古典音樂的性質,挖掘其哲學內涵,更將之與文學、繪畫等藝術交相比照,引讀者沉潛于藝術之美中。
作者簡介:
埃里克?侯麥(éric Rohmer,1920—2010),法國電影編劇、導演、制片人,作品有“六個道德故事”“喜劇與格言”“四季故事”等系列影片;也是電影評論家,曾任《電影手冊》雜志編輯;同時還是電影理論作家,著有《美的趣味》《希區柯克》《茂瑙的浮士德》等著作。他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重要人物之一。
![]()
詩歌小史
作者:[英] 約翰·凱里
2024年5月
內容簡介:
流傳至今的最古老的詩歌講了什么故事?與荷馬齊名的女詩人是誰?歐洲人眼中的李白、蘇軾作品什么樣?
詩歌是用特殊的方式構成的語言,因此它會被人記誦,被人珍惜。本書要講的,就是這些至今沒有被遺忘的作品,主談英美詩歌,兼及歐洲其他地區和東方詩歌。英雄史詩如《吉爾伽美什》《貝奧武甫》,傳奇歌謠如《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仙后》,中世紀大師如但丁、彼特拉克,現代主義詩人如華萊士·史蒂文斯、蘭斯頓·休斯……還有各個歷史時期,不可不提的女詩人如畢曉普、普拉斯。他們共同構成了本書璀璨的詩人星圖,他們的故事與創作寫就了四千年詩歌史。
詩人告訴我們,一切都將變為塵土,但這首詩本身不會消亡。
作者簡介:
約翰·凱里(John Carey),英國文學評論家,畢業于牛津大學圣約翰學院,退休后擔任牛津大學英國文學榮譽教授。曾于1982年和2004年兩次擔任布克獎委員會主席,2005年擔任首屆布克國際獎評委會主席。已出版作品《閱讀的至樂》《知識分子與大眾》《藝術有什么用》等。
![]()
口罩
作者:張蒙 主編
2025年5月
內容簡介:
口罩,這件如今深刻嵌入我們生活習慣與生命記憶的醫療用品,其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
現代口罩誕生于19世紀末,隨著20世紀初香港鼠疫、東北鼠疫、西班牙大流感等數次疫情的暴發,口罩在政府政策、現代醫學與社會思潮的角力下,作為政府與醫學界宣傳推廣的防疫用品,在中、日、韓等東亞地區推廣開來。
口罩的普及不僅僅是醫學、科學知識宣傳的過程,也是政策力量、社會輿論等公共博弈的結果,對這件物品的探究揭開了近現代政治、文化、社會史的沉重一角。
作者簡介:
張蒙,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醫療史,旁涉東亞科技史。譯有《權力源自地位:北京大學、知識分子與中國政治文化,1898—1929》。
![]()
在美國釣鱒魚
作者:[美] 理查德·布勞提根
2023年10月
內容簡介:
本書為后垮掉派詩人理查德·布勞提根的小說代表作,在本書中,作者以當時美國社會廣為盛行的釣鱒魚活動和露營旅行為關鍵詞,以“在美國釣鱒魚”作為一個身份百變的主人公,串起一系列在時空之中、在虛構與現實之間穿梭跳躍的釣鱒魚之旅。
布勞提根既是詩人又是小說家的雙重身份,使得《在美國釣鱒魚》一書既呈現為小說的形式,又具有詩的質地,在小說和詩歌兩種文體和思維方式之間自如切換。他的幽默與奇思中往往帶著一點瘋癲、殘酷的意味,總是圍繞著“死亡”打轉,卻又不失輕盈,這種獨特的書寫語調既形成了他個人性的標志,又與美國文學的氣質相契合。在全書中,荒誕、反諷、幽默、神經質的氣質與田園牧歌般的寧靜回憶相映成趣,展示出一個“酒徒們的瓦爾登湖”。
作者簡介:
理查德·布勞提根(Richard Brautigan),美國詩人、小說家,被認為是美國“第一位后現代主義小說家”和“反文化運動”在作家中的最佳代表。1935年生于華盛頓州的塔科馬,1984年于加州的波利納斯家中自殺身亡。曾參加“垮掉派”活動,但處于邊緣位置。小說《在美國釣鱒魚》使其成為美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文學偶像,并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巨大聲譽。其詩歌同樣也收獲了龐大的讀者群,主要詩集包括《避孕藥與春山礦難》《由愛的恩典機器照管一切》《請種植這本書》《隆美爾駕車深入埃及》《用干草叉裝載水銀》等。
![]()
我也只是一個人
作者:[匈] 特雷齊婭·莫拉
2025年4月
內容簡介:
“房地產危機正在拖累所有人。”
“我們的個人素質和專業能力根本無關緊要。”
達留斯·科普生活在新經濟泡沫背景下的德國。總部位于美國的跨國集團收購了他所在的公司,又解雇了幾乎所有人,只留下他作為歐洲大陸辦事處的唯一員工。從網絡工程師變為銷售經理,面對一個人的辦公室,科普自嘲:“從今天開始,我就是大陸上唯一的男人了。”
有一天,客戶在留下一個裝滿現金的紙箱后便不見人影,科普卻遲遲聯系不上遠在英美的上司。與此同時,妻子需要他提供更多真正的支持與回應(而非僅僅停留于口頭的“愛”),住院的母親和待業的妹妹期待他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朋友透露了科普的公司又將重組的傳言……他隱約感覺到工作和婚姻都岌岌可危,自己的生活即將崩潰。必須行動起來,可除了拖延和自欺欺人,他還能做些什么?
“我也只是一個人而已。”
作者簡介:
特雷齊婭·莫拉(Terézia Mora),1971年出生于匈牙利,近年來備受矚目的德語文學作家,編劇、翻譯。曾獲畢希納文學獎、巴赫曼文學獎、德國圖書獎、不來梅圖書獎等。
![]()
杰作何以誕生
作者:孫琳琳
2025年4月
內容簡介:
醉心于發明創造的達·芬奇、天才學生拉斐爾、外交大師魯本斯、市井狂徒卡拉瓦喬、用畫筆復仇的女畫家真蒂萊斯基、離世2個世紀后才被讀懂的維米爾……
為什么是他們留名于藝術史?怎樣的時代造就了藝術家及其杰作?名作中的構圖、光影與色彩,又披露了執筆人怎樣的命運?
本書是一部藝術小史,從文藝復興的黎明開始,書寫13—17世紀歐洲18位卓越藝術家的故事,對250余件藝術史經典作品進行細讀。作者結合史料,將藝術家的人生際遇與作品分析融通,以獨有的方式重新審視既熟悉又陌生的杰作。
看畫,可以是一個紛繁復雜的思維過程,唯一的門檻就是睜開眼睛。
作者簡介:
孫琳琳,藝術史寫作者,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候選人,中山大學人類學系碩士、歷史學系學士。曾任《新周刊》主筆、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新媒體總監。著有《藝術永不眠——中國當代藝術的24小時》。
![]()
思考的紋章學
作者:[日]澀澤龍彥
2022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澀澤龍彥從“博物志風格的文章”到“短篇小說風格的虛構故事”這一轉型期的標志性隨筆集。自20世紀50年代起,澀澤龍彥一直以歐洲文化的介紹者、法國文學的譯介者的身 份活躍在日本文壇,而本書是他首次將目光投向母國日本,將日本與西洋的文學傳統并置討論。在本書中,澀澤摘取了文學作品中的眾多經典意象,進行了紋章學式的書寫,探討在東西文學作品里蘊藏的或同或異的想象力內核。
作者簡介:
澀澤龍彥(1928—1987),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評論家。對三島由紀夫、寺山修司等人影響甚深的“暗黑美學大師”。他致力于將西方社會中的文化與思想暗流介紹給日本學界。著有《唐草物語》(1981年獲得第九屆泉鏡花文學獎)、《虛舟》、《高丘親王航海記》(1988年獲得第三十九屆讀賣文學獎)等。
![]()
夢的宇宙志
作者:[日]澀澤龍彥
2019年11月
內容簡介:
本書為日本文化學者、翻譯家澀澤龍彥的博物隨筆集。作者自如地游走于古今東西秘聞的縱深溝壑中,在幻想與現實的錯位間穿梭延展,于不同的學科分野間恣意跳躍,引經據典,憑借過人的想象力與敏銳的感觀,探討了機關人偶、怪物、天使等各種趣味話題,以物的歷史講述社會文化史。
作者簡介:
澀澤龍彥(1928—1987),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評論家。對三島由紀夫、寺山修司等人影響甚深的“暗黑美學大師”。他致力于將西方社會中的文化與思想暗流介紹給日本學界。著有《唐草物語》(1981年獲得第九屆泉鏡花文學獎)、《虛舟》、《高丘親王航海記》(1988年獲得第三十九屆讀賣文學獎)等。
![]()
巫師
作者:[英] 羅納德·赫頓
2020年9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歷史學高級教授羅納德·赫頓的巫師研究專著。作者以盡可能廣泛和深入的視角切入近代早期巫師審判,將巫術視為從古至今全世界共同面對的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追溯了巫術觀念和獵巫文化的發源和流變。作者綜合英美和歐陸學者的觀點和研究路徑,結合歷史學和人類學的方法,考察了世界各地人們對巫師及其他類似的信仰的態度以及巫師嫌疑人的遭遇。其視域跨越非洲、中東、南亞、澳大利亞以及美洲,洞見貫穿古代異教時期到當代社會。本書是巫師研究領域的集大成之作,致力于消除人類社會對巫術的恐懼。
作者簡介:
羅納德·赫頓(Ronald Hutton),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歷史學教授、英國皇家歷史學會會員、英國文化遺產信托基金專員,研究領域涉及基督宗教、民間傳說和民俗文化。其著作主題廣泛,包括14至17世紀英國史、英國古代和現代異教,以及西伯利亞薩滿教等。
![]()
黑魔法手帖
作者:[日] 澀澤龍彥
2020年7月
內容簡介:
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評論家澀澤龍彥在1960年代時曾十分迷戀惡魔學和神秘學,本書是其初涉神秘學領域時的結果。本書收錄了十余篇隨筆,主題圍繞中世紀歐洲民俗及神秘學展開,譬如卡巴拉、玫瑰十字會、塔羅牌、煉金術、星座、巫魔會、黑彌撒等,不一而足。隨筆篇幅精悍,內容卻極其豐贍,不僅征引了許多不甚為人了解的歷史、故典、傳說等文獻,更在看似松散的架構下,概而不濫地介紹了有關中世紀巫術魔法的發展歷程,以及相關知識。作者表明,黑魔法之“黑”,其歷史及被人們信以為然的面貌,皆在與中世紀歐洲教會和民眾的互動中形成。
作者簡介:
澀澤龍彥(1928—1987),日本現代著名小說家、評論家。對三島由紀夫、寺山修司等人影響甚深的“暗黑美學大師”。他致力于將西方社會中的文化與思想暗流介紹給日本學界。 著有《唐草物語》(1981年獲得第九屆泉鏡花文學獎)、《虛舟》、《高丘親王航海記》 (1988年獲得第三十九屆讀賣文學獎)等。
![]()
無盡的盛宴
作者:[英] 香里·奧康納
2023年5月
內容簡介:
宴會在整個人類歷史和世界各個地區都居于生活的核心。無數幽靈般的盛宴的遺骸充塞了世界各大博物館——曾經堆放豐盛肉食的盤子、傾倒佳釀的陶罐、用長長的金制或天青石吸管從中啜飲的啤酒罐、能夠制作上百人份食物的大鍋。
《無盡的盛宴》是一部開創性著作,利用人類學、考古學和歷史學方法來考察一些以壯麗宏大聞名的偉大古代社會中飲宴的動力。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宴會如何成為展示階級、地位和權力的競技場,貴族談判的舞臺,調動和分配資源的場合,取悅神明的手段,以及身份被創造、融合與毀滅的地方。
作者簡介:
肖恩?厄舍,信件與清單的愛好者,1978年出生于英國圣奧爾本斯,現居英國曼徹斯特。他于2009年建立了博客“信件陳列館”(Letters of Note),以在線博物館的形式收集各式各樣的信件。厄舍的第一部作品于2013年出版,盤踞《周日泰晤士報》暢銷榜六周,并售出了多國版權。在收集信件的過程中,厄舍也發現了很多有趣的清單。2011年,他建立了博客“清單陳列館”(Lists of Note),展示收集到的各種有趣的清單。
![]()
中文打字機:數字時代下的漢字
作者:[美] 墨磊寧
2023年1月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文打字機為對象,追溯了中文與現代信息技術相適應的歷史。近現代以來,漢字作為非字母文字,在技術語言現代化的過程中遭遇了來自字母文字中心主義的重重阻礙,其一便是無法適應西式打字機。本書通過講述中 文打字機的發明歷程,展示了漢語世界的機械革命,探索了中文尋求生存、適應且 影響科技變革的歷史。書中描述了在近一個世紀之間,中文使用者在發明中文打字機的過程中進行的各種嘗試、經歷種種失敗或成功的故事,由此反映了中文如何突破字母文字霸權而融入全球化信息時代,重新獲得獨特地位。
作者簡介:
墨磊寧(Thomas S. Mullaney),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美國斯坦福大學歷史系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歷史。著有《與國家和解:現代中國的族群》《立國之道:現代中國的民族識別》等。
- End -
![]()
成為更好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