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節目介紹:《品牌消像》是由消研所主理人云瑤發起的一檔聚焦消費行業和品牌人的播客,邀請正在做品牌的每一個個體,從具體的經驗當中,看到品牌更真實的樣子,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品牌消像》第五期對談有棵樹CMO王洋(Linda)。從「有棵樹無拘束」到「有棵樹有植物」再到「從大自然借來的舒適」,有棵樹一直都是內衣行業不可忽視的玩家,不斷以環保為初心拓展自己的邊界。Linda加入有棵樹后,成功打造了植物肉肉杯等爆款產品,開啟有棵樹2.0時代——「植物內衣」時代。關于如何完成健康環保的使命,深度綁定供應鏈,讓抗菌內褲、「植物停螨衣」成為行業新品類,這次聊天Linda也分享了「特別難」背后的故事。
Linda是消費品牌圈資深的操盤手,曾經擔任過內衣頭部上市公司、授權類百億品牌的品牌負責人,在內衣行業擁有十幾年的經驗積累。Linda稱自己是「非典型性品牌人」,聊天過程中,她也更愿意自稱內衣人。
從百貨時代到電商時代,Linda經歷過內衣行業的幾個重要周期,在Linda看來,雖然內衣行業沒有以前「精細」了,但是健康環保肯定是未來。
從「有棵樹無拘束」到「有棵樹有植物」再到「從大自然借來的舒適」,有棵樹一直都是內衣行業不可忽視的玩家,不斷以環保為初心拓展自己的邊界。Linda加入有棵樹后,成功打造了植物肉肉杯等爆款產品,開啟有棵樹2.0時代——「植物內衣」時代。關于如何完成健康環保的使命,深度綁定供應鏈,讓抗菌內褲、「植物停螨衣」成為行業新品類,這次聊天Linda也分享了「特別難」背后的故事。
抱著對內衣行業的熱愛與期待,Linda和有棵樹一起走到了20億的關口,經歷過「新消費時代」和瘋狂拓品階段,Linda和團隊也非常清醒,對于有棵樹來說,2024年是謹慎拓品,夯實基礎功的階段。
■本期主播
嘉賓:王洋Linda|有棵樹CMO
主播:云瑤 |「消研所」主理人
以下是本期播客的對話節選:
![]()
加入新品牌,想要離用戶更近
Q:經歷過上市公司、百億品牌,為什么想要加入一個新品牌?
A:我來有棵樹已經有兩年多了,之前一直base在北京。雖然服務過上市公司內衣品牌、授權類的百億品牌,但總覺得離用戶,特別是年輕用戶很遠,我覺得我的人生是差一塊工作經歷的。2018年、2019年新消費時代來臨,當時就決定換一個賽道,去找最熟悉內衣行業里的新消費品牌。很巧的是,當時有棵樹正值A輪融資結束,然后就跟創始人李劍總有一次深度的聊天,還是非常吸引我的。
Q:當時跟李劍總聊了什么內容?是什么打動了你?
A:我覺得李劍總作為品牌創始人特別不一樣,完全沒有架子。
有一點特別打動我,他們兩三個人聯創在一起,非常真誠地跟你聊生意聊品牌,會覺得自己對品牌的認知高度還不夠,會認可你的專業,虛心地向你請教:你覺得我們該怎么做?你覺得我們下一步該怎么做?
第二點是他們對于環保的認知。其實中國大多企業做環保和可持續,更多的是把它當成一種社會責任;但是我們聊天時的三分之一時間,老板都在說為什么要創立這個品牌?品牌環保初心是什么?以及他看到當前很多做環保的品牌都會給產品定高價,甚至把它當珍寶供起來。首先,他對環保沒有很深的固化印象,其次,他覺得這樣跟消費者對話是不對的,會讓大家覺得環保距離感特別強。
我就覺得很有趣,這才是真實的創始人的本能,普通人的本能。
Q:當時作為行業的資深人士,會覺得內衣品牌做環保有難度嗎?你給創始人的反饋是什么?
A:在我之前的行業經歷里,品牌頂多是推出一個環保系列,使用部分可持續的材質,甚至不做環保這個事。在當下中國市場的環境下,大家都沒有太大的信心和決心抗起這個大旗。
我們就是在聊天喝茶中共創,比如如何能把供應鏈價格打下來,做一些大家能理解的環保產品,不奢望它能放在土里立馬全部降解,或者能不能先做到部分可降解。
Q:從開始的“有棵樹無拘束”,是如何轉換到“有棵樹有植物”的?
A:我入職那個時候,有棵樹已經進入1.0階段健康賽道了,抗菌內褲做到了首個千萬級鏈接。但是當時的slogan“有棵樹無拘束”,我們在想無拘束是怎樣無拘束呢?我們需要一個讓自己堅定走下去,三到五年不再懷疑的一個方向,不是一句slogan,而是整個品牌價值鏈,研發、企劃、供應鏈應該怎么走。
其實設計內衣是一個半標品,沒有多大的設計(空間),除非是版型變化,所以決定從面料入手,堅定地走“植物基”,因為植物基本身就是環保、可再生、可持續的,它是通過可持續資源代替有限資源做的產品。
高性價比的環保產品是如何誕生的?
![]()
Q:大家知道有棵樹是從抗菌內褲開始做起的,從抗菌內褲到植物內衣,有沒有重要的決策點?
A:這個印象特別深,我是二月份來到有棵樹的,三月份的節慶消費“三八女神節”,整個內衣行業都是背水一戰的狀態。當時“植物基內衣”戰略已定,我們需要快速找到一些匹配戰略的產品,同時想要做一些顛覆和轉變行業的事情,所以品牌和供應鏈強綁定,互相賦能,希望能研發出保證功能平穩的基礎上,還能可持續的杯墊。我們當時就做出了植物肉肉杯,經過不停的研發檢測,包括透氣性、柔軟度、回彈度、穩定性以及植物基成分含量的檢測,當時國內還沒有建立檢測標準,我們又跑到國外不停地反復檢測。也是經歷過一些扒了皮的痛苦經歷,然后終于成功上市了。
![]()
成功上市以后效果很好,開創了有棵樹內衣賽道的第一個爆品,我記得當時上市的那個月,就已經是單月的文胸品類的TOP。以前我們都沒有上榜。之前我們更多用戶是在男性用戶,男性用戶及女性用戶占比是6比4,女性用戶沒有達到那么高的占比,并且沒有一款是文胸類產品能夠出圈兒的。
Q:植物成分會有其它缺點嗎,比如支撐力度或者是其它?
A:會有一些不穩定性。就像我們推出PA56(植物尼龍),是2024年我們最大的一個創新。PA56像大品牌lululemon、優衣庫也只是嘗試做了一個系列,沒有大肆宣傳,甚至很少人能看到。
![]()
PA56在兩年前我們就已經在做了,一直沒有成功。PA56是一種植物尼龍,以前尼龍可能更多的是用石油來做,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們現在的植物尼龍是用秸稈、玉米這些農作物經過發酵制成賴氨酸,在進行切片、晶體、熱熔、然后再噴射,它可以噴射出一種長纖維叫PA56。
其實在很多內衣產品里,大家都會聽說,“我的內衣是玉米做的”,我不想推玉米做的這個事情,我只想告訴大家,我們有棵樹有個PA56環保計劃,而且一直致力在做這個事情。真的很難,因為這面料非常的不穩定,我們品牌的面料專家、材料開發人員,每天拿著面料對著光看有沒有橫紋,做出來是不是和正常尼龍一樣平紋、順滑。解決PA56的不穩定性需要整合各個鏈路協同去做,但凡有一塊沒有注意好,那這個面料出來就會有問題,包括存儲,運輸,織造,染色等等。所以,我們正在做的,是其它的新消費品牌都不太愿意去碰的一個領域。
Q:大家雖然有環保意識,但具體到PA56這個產品時,教育成本還是蠻高的。
A:相當大,研發成本大,教育成本大,投放成本大。PA56這個詞對大家來講是非常新的,但PA56有一些天生的特點,自帶涼感、透氣,柔軟度很高,生物基面料等等。當你把它穿上身的時候,你才能(體驗到)它的特點,所以說對于后期的營銷,市場的打法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Q:PA56系列是整體產品線都有涉及?
A:除了防曬衣還有很多,比如女性貼身內衣、內褲,貼身的都是可以運用,用途很廣泛,特別用在春夏產品上。特別是夏天的冰絲面料,以前用的傳統尼龍面料,目前(幾個大爆品)我們都將傳統尼龍面料升級為植物尼龍PA56了。多品類去使用PA56環保面料,我們是有決心、有信心帶動整個行業的,也不斷有行業內的專家對我們表示,說這是他們不太敢去觸碰的事情。
Q:因為剛剛提到說,環保產品其實很貴,有棵樹的成本是如何控制的?
A:特別難,因為它產量很低,產能有限,所以說其實是很難的把價格打下來。因為像PA56,一定是重度綁定供應鏈,其實我的上游也在賠錢推廣這個事情。據我了解,我們上游大部分在做合成材料開發,專研高科技技術。有的是百億或者大幾十億的實體品牌,產品、技術研發很成熟,但他們在做PA56。他們都不是為了賺錢做這件事,甚至做了連續三四年都是大幾千萬的虧損。
其實我們并沒有希望初期PA56能給我們帶來多少的營收或怎么樣,只是希望它(PA56也是中國品牌研發)能夠在中國的品牌推廣起來,而不是依靠國際品牌。如果我們大規模推廣起來,被消費者接受喜歡,那它可能有一天就會變成蘭精莫代爾、萊卡,成為必備品,就可以大規模生產了。所以前端我們挺難的,更多是通過我們大的訂單,跟合作伙伴進行戰略性合作,才能把整個環保成本價格給壓下來。
現在有棵樹在做高性價比的可持續類產品,還有一些沒有做到可持續的產品,也在通過這種方法,通過大量的市占率,做到可以有營收,甚至可以活得很好,我們就是這種和供應鏈建立戰略級深度的生意模式。
Q:如果PA56變成像莫代爾那樣的材質,最終被廣泛用到整個行業中,你們會擔心自己最終不一定拿到紅利嗎?會有這樣情況產生嗎?
A:理解你的問題,就像植物肉肉杯、植物停螨衣,大家現在也都在做這個。有棵樹我們不靠能設計一個多漂亮的印花,我們是靠功能性產品理念以及高性價比去取勝的。我們前期投入大量的精力、物力、財力去做這個事情,能夠推動行業的發展,甚至能夠把這個面料變成像蘭精莫代爾一樣,大家都能夠去大批量生產的。我覺得是有價值的,大家的成本都低了。
但我是最早做開拓者的那批,包括防螨,你現在可能做到防螨率50%-60%,我能做到防螨率99%,這就是我的差異,以及我跟供應鏈這批先驅強綁定的戰友關系,這些都是紅利。并不是說我把價格打下來了,大家都做到了,可能就沒有任何紅利了。我們覺得能夠推動行業,心智是我們是第一批去占領的,甚至我們前期的經驗是有溢出的,這也是給我們能帶來收益的地方。
內部共識:「中等生」心態
![]()
Q:目前有棵樹全品類都在做,現在拓品節奏是怎么樣的?
A:我們經歷過一年的瘋狂拓品,比如洗臉巾、棉柔巾、浴巾、居家拖鞋、防曬,但經歷過這些,我們覺得是錦上添花,沒必要做這么大的品類耗費,還是希望能夠在現有爆品上進行很好的迭代。如何去own住我們現在的客戶,提高復購,是有棵樹要做的。如何能夠給客戶制造超預期的產品和服務,他才能對你有用戶感。
所以現在有棵樹不著急去拓品類,更多是做一些跟基礎內衣相關聯的品類,在現有基礎上迭代升級,階段性地給消費者提供更好體感的產品。
Q:現在哪個產品的營收占比最多?
A:最大的營收占比是男女基礎內褲,然后是文胸,家居服、保暖、防曬的品類。
Q:你會擔心同質化現象嗎?
A:這個我不太擔心。雖然有棵樹現在沒有頂級的視覺資產或頂級產品,但目前品牌方向性 60%到70%是OK的,所以對于同質化我不是很擔心,選擇有棵樹,那我們跟用戶一定是有相像性的。就像去年為什么沖鋒衣戶外品牌崛起,其實是男性消費的崛起。一直被忽視的男生,他們購買力和依附性很強。
Q:目前男內與女內哪個營收占比更高一些?
A:現在是五五,原本其實更高是六四,我們品牌其實年輕用戶多一點,19歲到29歲,男生大學生也多一些。我們是希望能夠通過提高產品的材質、面料、版型,吸引更多的對質量、品質有追求的中產用戶。
Q:2024年對于有棵樹來講算是什么樣的階段?有什么目標?
A:我們現在更多的是低調了安靜了。對內希望回歸到產品研發和消費者溝通,保住可持續環保初心的同時,夯實基本功;對外是謹慎拓品,重點把爆品進行持續迭代,讓品牌心智更穩,這是我們現階段的一個目標。
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其實也不能算優等生,我們就是一個中等生。
Q:「中等生」這個說法是你們內部的共識嗎?為什么會這么說?
A:對,感覺我回國的時候真的是被市場的各種利好熏陶,但是回歸到現在,其實更多的是要自省,看自己到底做到了多少分,是外部環境的影響,還是有資方的力量,還是品牌力和產品力就是達到了現有的行業地位。我們希望無論品牌還是生意都要做長期主義,那就要長期的規劃,回歸本我,我們不希望轟轟烈烈起來,轟轟烈烈消失。
Q:因為剛剛提到用戶,DTC用戶層面有沒有做過一些成績?
A:我們做過調研,對于電商品牌來說,更多還是通過笨辦法,簡單的方法,比如說問卷電話取一些樣本量,甚至線下渠道的溝通,得到to c的聲音,但我覺得是不夠的,這塊也是我們今年和明年需要去做的。
Q:有沒有一些另你印象深刻的用戶反饋?
A:小紅書上有一個,說有棵樹你是做環保的產品,為什么包裝是單條裝,覺得這是重復包裝,無效包裝。其實對于電商來說,如果不單條裝,分揀的壓力會很大。另外一個就是會存在斷貨情況,一旦斷貨,這個鏈接就會有銷售類的損失。還有就是會存在大物流盒的問題,在運輸過程中可能要增加塑料貼,塑料貼對做環保也不好,所以說我們也是不停的在迭代。
還有個特別有意思的,有消費者發了一個小紅書,她說有沒有一家內褲能夠把底襠做長。為什么中國內褲底襠都這么短,其實女性的生理結構,大概有1公分的長度其實沒有被保護到。然后我就跟研發說,這個我覺得很有趣,我自己有體感并且也需要。然后我們其實就做了部分的研發去加強。我們沒有大肆的宣傳,但是我們是真的有加長一公分,讓用戶有更舒適更安全的體感。
Q:2024年對比2018年,“環保”會好做一些嗎?
A:好很多很多,而且大家也會覺得,既有高性價比又環保,為什么不去買。消費者愿意為這十塊錢或五塊錢的溢價買單,選一個可持續的,木源類或者植物類的東西,對我的身體是好的。我們是覺得無論是從銷量還是消費者反饋上,經歷過這一次疫情,大家對自身健康重視了很多。
真正的紅利是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是環保
![]()
Q:觀察整個內衣行業,為什么其他的品牌做環保,沒有被關注到?其他品牌有在做嗎?
A:其實他們一直在做,而且做的很好也很早,比如說像木源類纖維,海藻提取物,包括植物基的防蚊蟲叮咬。我覺得傳統品牌的確用了相當大的研發、資金成本、人才做這件事情,這也是我們新消費最值得學習的地方。可能因為盤子比較大,在傳統推廣上沒有我們做的專,我們可能切細分賽道做的更深,做的更扎實、專一,所以可能是這個區別。
Q:在內衣里面做面料的植物性迭代,跟服裝比起來會是「捷徑」嗎?比如可能因為料子少,內衣做起來會快一點,會有這種情況嗎?
A:一定。就像我們和之禾似的,之禾在國內做植物染,植物基、可持續做的也很好,但投入更大,要面對12315的投訴。中國對植物成分、植物染沒有標準,消費者會問你憑什么說你是植物染,加個靛藍就植物染了?消費者就會投訴你,所以只有像之禾這種大品牌,它才能承接住,像我們其實承接不住這么大的輿情,所以植物染我們一直都沒碰。
我已經考察一年了,成本太高了,像富平柿染很好,但在一定的光照下立馬褪色,甚至需要幾噸柿子才能染出多少幾百匹布,性價比很差,沒辦法支撐我們百萬的鏈接,所以我們在行業里只能看到植物染內褲,它是雜著織的,能看到30%或50%植物染編織在里面,顏色沒那么純粹。
Q:在整個服飾行業里,雖然是一個小小內衣,但剪裁、結構和整個過程是非常復雜的,現在內衣行業整體有什么趨勢?
A:之前有個說法是內衣換成平方數,單價比房子還要貴,面料成本低,但工藝成本高,因為要符合人體體態。好多人做服飾都喜歡從襪子做起,第二就是內衣,因為內衣供應鏈成熟,版型成熟,換面料、顏色,加個logo,再換個包裝就好了。
所以對于內衣行業,我覺得現在沒有以前做的精細了,以前可能大家都喜歡設計感的內衣,特別是現在審美回歸,蕾絲又起來了,用戶喜歡有設計感,有美學,有視覺表達的產品。
Q:有一個說法是,像安莉芳、愛慕這樣的品牌,其實是抓住了百貨公司的紅利,ubras這樣的品牌,是抓住了電商直播的紅利。那么對于有棵樹來說,環保是一個優勢嗎?
A:我覺得不是紅利,更多的是責任以及整個品牌DNA的傳達。真正的紅利,我覺得是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度,不是環保。有棵樹從抗菌內褲到「無拘束」,我覺得是健康加電商的紅利。消費者愿意為健康付出,尋找更好的產品,所以環保只是作為附加的購買動機,我覺得做環保可持續,給大家帶來健康的benefit,這個是我們一直要去探索的。
消費常態化,三個KOL代表不了品牌精神
![]()
Q:你在內衣行業十幾年,有哪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你最開始入行的時候,大概是什么樣的現狀?
A:第一個傳統內衣行業的百貨時代,渠道為王,重視會員資產;
學完金融然后回國,進入內衣行業,那個時候還是渠道為王,我記得很好玩,無論是海歸還是管培,我們都要去站專柜,要在王府井,華潤這種大商場里站柜兩個月甚至要半年,都要知道怎么跟消費者溝通,怎么銷售,怎么燙衣服,我非常感謝有這樣的人生經歷。最早期的時候我入職的集團也有電商,但電商的占比太小,當時我們都是做會員活動,比如在生活館里做手工,各種企劃會、走秀、跟時尚媒體雜志合作做別冊。
第二個時代是海外品牌進入中國,內衣審美的頂峰;
大概是2012年、2013年左右,海外品牌進入中國,那時候我關注的大部分都在高奢內衣,比如La Perla,Liza Cheng等品牌,我還會去巴黎內衣展,各種PV展。那個時候我們會去國外的展會看進口的蕾絲,感嘆太漂亮了,當時我覺得是審美的頂峰,各種風格的,比如波羅的海, 西西里,還有大內密探等等,當時覺得審美在升級,現在看來也不淘汰。
第三個時代是電商時代,更多的是意識形態的轉變;
大家都在做新銳的品牌,像無尺碼科技內衣,重新設計的內衣品牌,還有像大的外資品牌,比如ZARA、優衣庫、Oysho等等都有自己的內衣線。其實有棵樹是從電商時代的后期進入的,在時代紅利下,加上資本支持,做了自己的品牌。但這個時代更多的是意識形態的轉變,這是一個分水嶺,中國新消費崛起。
第四個時代是網生品牌的快速崛起;
現在就是網生品牌的快速崛起,可能一個鯊魚褲四個月能賣四個億,單品內褲一個月也能做一個億,這些牌子有很多相似性,可能找一個代言人,在抖音就做起來了,可能創始人有的是做DP起家,或者是流量操盤手,給他一個品牌,無論是什么品類,他都能做起來。以流量影響品牌的網生品牌很有趣,也很神奇,值得我們去學習。
第五個時代是時尚回歸,比如設計風格或需求更細分垂直的小眾賽道;
之后是時尚回歸,比如設計風格,或者素色、公主風、少女感、辣妹風等更細分垂直、更加多元的小眾賽道。
Q:2012年NEIWAI內外成立的時候也做過無鋼圈內衣,但當時并沒有把「無尺碼」提出來,無鋼圈和無尺碼其實是兩個賽道,你們內行人怎么看待這個?
A:都是非常優秀的品牌,代表中國內衣時代的迭代。內衣行業很神奇,像“無尺碼、無鋼圈”等詞其實本來是自己品牌的,后來成為行業品類詞,比如軟支撐、果凍條、停螨衣也是一個品類詞,我們也期待更多的品類詞出現。
Q:整體來講,以你在內衣行業十幾年的視角來看,中國消費者對內衣的審美和需求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是超出你的預期的?
A:我覺得儀式感和節日營銷在減弱,變得淡漠,這是我今年最大的體感,節日營銷我們越來越覺得做不動了,疲軟了。以前每年的三八節是一個內衣銷售的高峰,但個人感覺是大家已經把消費常態化,不需要過女神節了,沒有多大的觸動,“我不是女神,我也不要求自我的鼓勵,不要求3個KOL代表我的精神領袖”。
另外一個變化是審美回歸。會員時代的消費者,一年能消費10到20萬買內衣,現在好看的新銳品牌內衣,甚至小眾設計師品牌的蕾絲內衣,四五百也能很好看。以前是皇家蕾絲、宮廷蕾絲,現在中國東方美學的設計師內衣品牌,足夠滿足消費者的審美,這是一個變化。
第三個變化,我覺得是以KOL為主導風格的趨勢。這些意見領袖的審美在引領一些他的追隨者,就像卡戴珊的skims,我覺得我們也會有這樣的時代KOL,有調性、有審美、素質高的,真正用意識形態、生活價值觀和審美引導粉絲,然后大家愿意去追隨。
Q:你在內衣行業經歷了這么多變化,你期待你自己和有棵樹的近未來大概是什么樣子?
A:我覺得我是一個非典型性的品牌人,更多的是希望用我的經驗、靈感、嗅覺發現我們值得去做的空白地帶,在有棵樹我希望是能夠繼續進行有趣的產品研發跟共創。以前可能更多的是研發人員做產品,我們再去品牌相關的一系列動作,“孩子生出來了,我們不得不養了”。但是現在需要我們跟老板、研發、企劃共創,“如何把孩子生出來”,這樣我覺得是值得我花錢在市場推廣的產品,我會繼續致力于前端。
另外對于有棵樹,還是要回歸做生意,做環保,做可持續,實現創意落地,然后繼續循環,首先我們要把生意做好,在這個行業里立足,才有精力和實力去推動想要做的事情。
Q:我覺得你一直是一個能量很高的狀態,愛玩、喜歡探索世界,你有哪些自我評價呢?
A:我覺得做marketing的人永遠不服老。我覺得我是個非典型性品牌人,我沒有經歷過寶潔這種品牌,沒有像別人可能一來就講方法論,我覺得那套在中國并不是百分之百適用。我們國內的消費環境,更多的還是需要去探索一切的未知生活,這樣才能知道消費點在哪里。我覺得保持高度的好奇心,無論多少歲,都保持是一個“生活家”心態,我覺得才能做好品牌。
Q:你怎么看待目前中國品牌發展的現狀?尤其是在新消費品牌普遍增長乏力情況下。
A:我覺得對于中國現在的品牌消費市場,還是希望能有一些雞血性的事件能夠告訴大家:我們要堅挺住,我們要活得更好,哪怕慢一點,沒有關系,我是期待有這樣的聲音的,但是最近我看到了一些消費類的導向,幾乎都是清算破產的負能量新聞,我覺得這是正常的,像日韓市場其實更早地經歷過我們現在的經濟時代。
所以對于我們這種品牌以及同盟的戰友,希望大家充分地剖析自己到底能不能在這個時代站住,哪怕沒有資本,沒有紅利,要點清楚能夠支撐活下來的手里的牌是什么。另外就是看一下有沒有新的機會賽道,比如海外市場是怎么做的,這些都是生存的機遇,最終核心還是自己的產品力、品牌力和渠道力。
到現在我還是愿意去新消費大會,希望看到更多互相鼓勵的一些案例,去聽更多好的聲音,然后自我剖析,找到自己的方法論,沉下來,去做一些能夠激勵整個消費行業的事情。
![]()
■制作團隊
主播:云瑤
運營/剪輯:鹿角
視覺設計:劉棟濤
監制:羅文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