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臘月,離年關越來越近。孩子的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因為馬上就要放假了。而成年人的臉上,就很難看到因為過年而揚起的笑容了。對于成年人來說,過年不再像兒時那樣無憂無慮,可以隨心所欲地玩耍。而是要面臨很多事情,尤其是人情世故。
身邊好幾個朋友都在說過年回老家的事情,雖然聽得出,大家都想要回家過年,但一說到過年走親戚的事情,紛紛無奈地搖頭,表示自己最不擅長的就是面對這種復雜又微妙的親戚關系。
![]()
聽著大家的討論,仔細想了想,其實小時候,很愿意跟著大人走親戚,或者家里來親戚的,因為這種走親訪友的活動,總會給我?guī)碛鋹偱c歡喜。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不想走親戚,僅僅是因為大家長大了嗎?
年輕人為什么不愛走親戚
網(wǎng)上曾有個討論度頗高的話題:為什么年輕人不愛走親戚了?當時參與討論的將近3萬人,大家的理由各種各樣,但每一個人的理由,似乎都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
理由一:對話困難,社交有壓力
有位網(wǎng)友說:從小不愛走親戚,對不熟悉的人根本熱情不了,親戚就是一種讓人社會性死亡的生物。
的確,對于一年到頭在外面上班的年輕人來說,所謂的親戚就像陌生人,甚至有的還不如陌生人,因為陌生人不會對他們指指點點,但親戚會啊!
而且,親戚并不了解年輕人的經(jīng)歷,只是通過道聽途說,或者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來與年輕人聊天。這對內(nèi)向或者不擅交際的人來說,會是很大的社交壓力。
![]()
理由二:時間和精力成本
中國很多地區(qū)有一個風俗,新婚夫婦會在婚后第一年的正月,受邀到兩邊親戚家吃飯。
剛結婚不久的表弟就有這樣的困擾。春節(jié)假期本就沒有幾天,還得去走親戚,甚至一天要跑兩家。時間和精力都在走親戚中消耗掉,對于他們來說,過年走親戚可能比上班還要累。
當然,除了新婚夫婦特殊的情況,對于很多工作繁忙或者生活壓力較大的人來說,走親戚浪費掉的時間和精力成本也是一種負擔。
![]()
理由三:現(xiàn)代生活方式改變
隨著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人更加注重個人空間和自由時間,不愿意被束縛在傳統(tǒng)的走親戚模式中,更愿意把時間用來休息或者去其他城市走一走。
就像我們家,也打算今年年底,一起出去旅行。可能過年之前就先串門,把禮物送去。等過完年,直接飛三亞或者其他南方城市,帶娃去玩一下。
三句場面話千萬別當真
雖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愿意走親戚,但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走親戚”依然是過年的保留節(jié)目。而且,到親戚家不僅要注意禮節(jié),還得留意一些親戚的“弦外之音”,否則很容易因為一些場面話而鬧出笑話。
![]()
場面話一:“來都來了,干嘛拿那么多東西”
過年走親訪友,都會帶禮物。見你拎著禮物來,他們會熱情又似乎帶一些“責怪”的語氣說:“來都來了,干嘛拿那么多東西啊,下次可不能這樣了啊。”
這些話都是場面話,屬于假客氣。如果你聽到一家對你說這句話,就認為下次來可以空手,或者去別人家可以不帶禮物,那么結果是不僅在禮節(jié)上失了禮數(shù),還會招來別人的笑話。
![]()
場面話二:“吃了飯再走吧,我去準備飯”
朋友薇薇經(jīng)別人介紹接觸過一位男士,第一次這位男士去家里找薇薇。兩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眼看天要黑,這位男士也沒有要回家的意思。父母看情況,只能客氣地說“吃了飯再走吧,我們?nèi)蕚滹垺?/strong>。
結果這位男士真的留下來要吃飯,薇薇父母見狀只能倉促的準備飯菜。(男士第一次去女方家,實在不適合留下吃晚飯哦!)
走親戚也是同樣的道理,當你去往對方家,快到飯點對方?jīng)]有任何準備,但卻說“吃了飯再走吧,我去準備飯”這樣的話時,其實是在提醒你該走了。
如果像那位男士一樣,當真留下來吃飯,親戚表面不說什么,但背后定然有閑話的。
場面話三:“這么大了不用給紅包了,不用給”
過年給孩子發(fā)紅包是一種傳統(tǒng),但也是讓人很頭大的事情。尤其是對結婚沒小孩的人來說,走親戚時會遇到很多親戚家的孩子,出于禮節(jié),總是要給紅包的。一些親戚會客氣地說:“不用給了,這么大不用給”。一邊說,還一邊推你的手。
這種時候,如果你真的把紅包收起來,那么等你回去后,親戚肯定會說“這人真小氣,給出去的紅包還收回去”。往后,兩家的關系也會越來越疏遠。
![]()
仔細想想,上面這三句話一定是你走親戚,或者親戚來你家時,常聽到的場面話。一定要說這些場面話虛情假意也不對,因為畢竟在中國這樣的人情社會中,總是要出于禮貌的去說這些話。
換個角度來說,如果親戚見你帶著禮物上門什么都不說,或者直言不諱地告訴你不留吃飯,亦或者在給紅包時直接拿走,你心里一定也會對親戚有看法,覺得這樣的人以后就別交往了。
所以說,這些虛情假意的場面話,是基于人情社會上,我們必須要說,必然會面對的話。
因此,當聽到這些話時,別當真,該留的留,該給的就給。畢竟這些場面話可能并不是完全發(fā)自內(nèi)心的,但它們旨在表達尊重和友好。
凌晨媽媽來叨叨:
雖然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走親戚,但傳承了上千年的民俗文明還是應該傳承下去。場面話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說,還是有些人說出這些話是出自于真心的。走親戚,記得帶著真誠和尊重哦!
(本文圖片來源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