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西坡
昨天的文章激起了很多美麗的漣漪。今天早上去騎了一圈自行車,又用動力坐在星巴克寫稿了。騎得略有點遠,點單的時候,熟識的服務員問:今天來晚了呀。我如實交代。頓時騰起上班打卡的感覺,愉悅的那種。
這是寫作可以給寫作者最好的回報,所有看起來不好的境遇和情緒,都可以在勞作中得到排解和轉化。不是注意力的轉移,不是自我安慰,而是把一切苦厄釀入濃酒,這些讓人感到不舒服的東西,恰是創作必需的原料。所以恐怕每個在路上的創作者,多少都會養成一種病態的心理,當痛苦來臨的時候,提前感到一抹不為人知的甜蜜,因為痛苦激活了我,豐富了我,就像暴雨蕩去陰霾,把遼闊的云天還給大地。
代價則是,當創作者終有一日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的時候,他得擔心自己的創作生命是否會終結。被成功殺死的創作者,不比被失敗殺死的少。
我最近發現,對于創作有效的東西,對于日常生活也是有效的。或許真如那些大詩人、大藝術家所說,生活和創作本來就不是兩回事。那些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人,可能都是天生的創作者,不管他們對創作這個詞感到怎樣的陌生。
我發現的是一件詭異的事情,我琢磨了很多天,通過閱讀來琢磨,通過交談來琢磨,通過無聊來琢磨,也通過寫作來琢磨,現在我認為它是成立的,而且是重要的。
我發現,唯有感性可以為生活指引方向,而理性常讓人陷入迷亂。理性就像滴溜亂轉的玻璃球,感性才是把球彈出去的手。
假如我過于知道每天在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以及這么做會有什么得失利弊,那么生活的滋味就會不知不覺蒸發掉,動力會慢慢枯竭,我需要刻意尋找一些力氣給自己加上,去完成設定好的目標。時間一長,就會懷疑自己,這么做究竟是值得的嗎?這個時候按照理性去檢查路線圖,發現都沒錯啊,我是不是不夠努力?
于是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越來越有心無力。好像不是我在走路,而是路在走我。
終于有一天再也“正確”不動了,掙扎無效之后破罐破摔,愛誰誰,愛咋咋,不伺候了。這時候你以為自己要偏離方向了,恐懼,不安,都來了。但是也有快意,帶著罪惡感的快意。顧不得這么多了,活命要緊,理性失守之后,你變成了一頭動物,它要吃肉你就給它吃肉,它要喝酒你就給它喝酒,它要睡覺你就給它睡覺,它瞪著眼睛熬到天亮你就陪它熬到天亮。
奇怪的是,當這頭動物吃飽喝足發泄一陣之后,你發現它并沒有一味墮落下去,走著走著,它又回到了原來的路上。不少時候,它還會發現一條美麗的小路,這條小路和那條大路的方向是一樣的,但它更適合你,所以走起來輕快便捷,路上有泉水有果子。關鍵是,這條小路在你處于“理性人”模式的時候,是絕對看不見的,好像壓根不存在。
在人與動物之間,在光明和陰影之間,來回切換若干次之后,你想起那些神話故事、英雄傳奇乃至科幻電影里反復講述的同一個主題:一個人只有失去自己,才能發現真正的自己。
這是真的。我們就是這樣被造的。我們要是永遠清醒、理智,反而會迷失在那條除了正確一無所有的大路上。
動物兇猛,但關鍵時刻我們要聽動物的。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我每次悟出一個重要的道理,然后按照那個道理去行事,但一開始的恍然大悟每次都會衰減為最后的不過如此。
我回憶起我的年輕時候,我知道的那么少,擁有的那么少,但我是那么勇敢,那么堅定。雖然我經常感到孤獨,經常感到悲傷,但我總能滿血復活。
比較起來,在擁有了經驗和能力之后,我失去的恰恰是感性時刻,我不再敢撒手讓自己進入無知,做回動物。
我知道的道理越多,把自己的路堵得越死。
這不正是現代人所遭受的最大的詛咒嗎?我們有無窮無盡的攻略、指南、方法,卻經常失去無來由的沖動,每一顆玻璃珠都畫地為牢。哪怕我們偶爾意識到過度平滑的危害,轉入一條小路,但是由于理性工具是如此便捷而豐富,小路也很快變成大路,探索的激情迅速被記錄、展示、比較的欲望替代。
現在和將來最稀缺的不是理性,而是感性。
每當有感性的雨云開始堆積,理性就著手破壞它,要么把它吹散免得擋住陽光,要么人工降雨去澆灌荒漠里的植物標本。
所以我最近決定,制造屬于自己的感性時空膠囊。這是只有理性過度的頭腦,才能設想出來的玩意。我們活成三體人了,那么就讓我們相互提醒,記得泡水。
今天早上,在我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有位好朋友分享了兩段話,我說我正要寫這個,提前握手。我們相信這是量子糾纏,而不關心究竟什么是量子糾纏。那兩段話說:
“任何的故事化形式,都無法重新點燃那團把人聚在一起相互講述故事的篝火。篝火早已熄滅。”
“真正的敘事正在消失。盡管我們所處的社會表面上充斥著各種’故事’,但這些所謂的’故事’不過是消費主義驅動下的’故事化’營銷,而非能夠賦予生命以意義、聯結共同體的真實敘事。”
繼續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