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諾酮類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是臨床上廣泛使用的抗菌藥物,尤其在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及皮膚軟組織感染治療中地位顯著。然而,這類藥物可能帶來一種罕見卻嚴重的不良反應——跟腱斷裂。
![]()
盡管其絕對發生率較低(0.14%~0.40%),但一旦發生,可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引發醫療糾紛。
風險概率與機制
根據美國FDA數據及國內監測報告,喹諾酮類抗生素引發肌腱損傷的概率介于0.14%~0.4% ,使用此類藥物的人群跟腱斷裂風險較普通人高出27%。
不同喹諾酮類藥物風險存在差異。左氧氟沙星導致的肌腱炎和肌腱斷裂病例占所有報告的45%~57%,環丙沙星為44%~51%,而莫西沙星風險相對較低,僅占3%~4%。
左氧氟沙星可能通過多種機制損傷跟腱:抑制肌腱中蛋白質合成并加速降解;對肌腱細胞具有直接毒性作用,導致細胞凋亡;干擾肌腱修復過程和血液供應。跟腱因承受最大壓力且血液供應相對較少,因此更易受損。
值得注意的是,跟腱損傷可能發生在用藥后數小時,也可能在停藥后長達6個月才出現,但多數癥狀出現在用藥后的2周內。
六類高危人群
60歲以上老年人由于肌腱柔韌性和血供隨年齡增長而下降,更易受到藥物損傷。
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風險顯著增高,糖皮質激素本身可能對肌腱產生不良影響,與氟喹諾酮類藥物合用會“雪上加霜”。如果患者是老年人又同時使用糖皮質激素,發生肌腱斷裂的風險會比普通患者高19倍。
腎功能不全者因為藥物排泄減慢,血藥濃度升高,從而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實體器官移植受者(如腎移植患者)通常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可能包含糖皮質激素),且身體狀況相對較差,使用風險更高。
運動員或長期從事高強度體育鍛煉的人群,因肌腱本身承受較大負荷,更易受損。
有肌腱疾病史或類風濕關節炎等基礎疾病患者也是高風險人群。
臨床風險規避
【風險評估與藥物選擇】
開具喹諾酮類藥物前,評估患者是否屬于高危人群。對于高風險患者,考慮替代抗生素(如大環內酯類或β-內酰胺類)。
若必須使用喹諾酮類藥物,可優先選擇風險相對較低的莫西沙星,尤其是對高風險患者。
【患者指導與監測】
明確告知患者跟腱損傷的早期癥狀(如跟腱疼痛、腫脹、壓痛),并強調出現這些癥狀需立即停藥就醫。
特別提醒患者在用藥期間及停藥后至少1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和高強度體力勞動,如跑步、跳躍、打球等。
【劑量與療程管理】
采用最短有效療程和最低有效劑量,避免不必要的長期用藥。
對于高齡或腎功能不全患者,根據肌酐清除率調整劑量,防止藥物蓄積。
局部用藥與全身用藥的風險差異
臨床醫生需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耳液等局部制劑引發的跟腱斷裂風險極低。局部用藥全身吸收率不足1%,其血藥濃度遠低于引發全身毒性反應的閾值。目前數據庫中尚未見到左氧氟沙星眼藥水導致肌腱斷裂的可靠病例報告。但為最大限度降低風險,可指導患者點眼后按壓內眼角1~2 min,減少藥物經鼻黏膜全身吸收。
案例
浙江醫院骨科中心副主任顧增輝接診過一例典型病例:一位72歲糖尿病患者,平日酷愛步行,每日至少行走1萬步,服用左氧氟沙星后發生跟腱斷裂。
這一案例揭示了高齡、運動量較大、可能合并腎功能減退(糖尿病) 等多個風險因素疊加的臨床情景。
另一例網絡熱議案例中,患者在舞蹈熱身時發生跟腱斷裂,此前曾使用左氧氟沙星。盡管舞蹈活動本身是誘因,但藥物可能已使肌腱脆弱化。
這些案例提示我們,對于活躍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開具喹諾酮類藥物前應評估其活動模式,并給予充分警示。
臨床建議
對于60歲以上老年患者,如必須使用喹諾酮類藥物,建議優先考慮風險相對較低的莫西沙星,并在用藥前評估腎功能,避免聯合使用糖皮質激素。患者出現肌腱疼痛時應立即停藥并就醫,必要時換用大環內酯類或β-內酰胺類抗生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