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野雞泛濫成災,為何很少有人吃?當地農民直言:“別說吃了,我們甚至都不敢招惹它!”
你要說這兩年東北農村什么最“橫”,不是家里的大鵝,也不是村頭的二黑,估計非野雞莫屬。
這野雞,不光是山林田野里一霸,偶爾還會竄進村子里串個門,膽大的直接飛到炕頭上來找點存在感。
你看著這么多野雞滿地跑,很多外地人都納悶,咋沒人下鍋燉了呢?
其實,東北的農民心里比誰都清楚,別說吃野雞了,連正眼去瞅它一眼都帶點忌憚,這背后的門道,不是三言兩語能道明白的,咱今天就給你掰扯明白。
要說東北野雞為啥突然“扎堆”,那跟這幾年生態環境變好脫不了關系,樹林多了,草地綠了,蟲子啥的也多起來,這可不就是野雞的天堂嘛?
加上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的政策越來越嚴,這野雞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滋潤,數量也水漲船高。
你想象一下,黑龍江、吉林、遼寧的大地上,幾乎每個早晨都能聽見野雞打鳴,1000多萬只野雞,活躍得跟家雞似的。
前兩天,村里老張家還碰上一只野雞直接撞碎了窗戶玻璃,暈頭轉向地躺在屋里,把家里的雞嚇得亂飛,老張想伸手拎出去,媳婦趕緊攔住,生怕這“不速之客”是個“惹不起”的主。
其實,老百姓對野雞也沒啥惡意,就是被這“保護動物”整得有點無奈,你說它刨地啄種子、偷吃莊稼吧,農民也是敢怒不敢言。
人一靠近,野雞嗖地飛到林子里,等你前腳剛走,后腳又出來吃個痛快。
要是想趕走它們,稻草人、塑料袋、甚至大棚都用上了,結果人家野雞照樣來去自如,根本不把這些障礙放在眼里,辛辛苦苦一季莊稼,就怕被野雞禍禍了個七零八落。
有人說,那咋不直接捉來吃了呢?這主意聽起來簡單,實際誰都不敢真干,原因擱這擺著:野雞是“三有”保護動物,動它一下,就是違法,輕則罰款,重了還得吃官司。
咱農村人本本分分,誰也不想因為一只雞惹上麻煩,前幾年有村民因捕捉野雞被罰的事兒,就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提醒,誰還敢打這個主意?
再說了,野雞可不是養在家里的笨雞,野外跑慣了,身子骨結實,肉質又柴又帶點腥,燉出來的味道并不討好。
再加上這些年大家對野味也沒啥興趣了,食品安全放第一,誰還敢隨便嘗鮮?有些老人甚至說,野雞身上不知道帶著啥病菌,吃了不安全,還是離遠點好。
野雞多了,給農民添的麻煩真不是小事,春天播種的時候,剛撒完種子,轉眼就被野雞刨了個干凈;秋天快收割,野雞又跑來撿漏,把玉米棒子啄得七零八落。
農民們看著自家地里折騰半年的成果,被野雞糟蹋,心里那個憋屈,真是說不出的滋味。
村里曾經試過集體驅趕,大家拿著鍋蓋、敲著鐵盆,鬧騰得跟趕集似的,結果野雞該吃吃、該飛飛,就是不見少,甚至有時候,野雞還跟家雞搶食,氣勢洶洶得像是地主回來了。
除了田里的折騰,野雞還會進村鬧點小動靜,前陣子,鄰村老李家聽見屋里雞飛狗跳,進去一看,原來是一只野雞飛進窗戶,把家雞嚇得四散奔逃。
老李本能地想趕出去,又怕碰了國家法律,最后只能用掃帚小心翼翼地“請”出門外,村里人都說,這年頭,野雞是“橫著走”的主兒,遇見了只能認栽。
這種局面,其實也反映了農村和野生動物保護之間的矛盾,國家政策沒錯,生態環境要保護,野生動物也要有家。
可農民的利益誰來保障,野雞吃莊稼,農民損失,光靠稻草人和塑料膜可不是長久之計。
有人建議過給農民補貼,可落實起來難度不小,還有說能不能圈起來養殖,結果一調查,手續繁瑣、成本高,普通農戶根本負擔不起。
眼下,農村人只能靠自家經驗和點子,跟野雞斗智斗勇,其實,東北人骨子里是善良的,面對這些野雞,心里多少還有點“遠親不如近鄰”的意思。
誰家院里多了只野雞,孩子們還會追著看熱鬧,大人們也會叮囑別輕舉妄動,可真要遇上莊稼受損,心里那股無奈也不是一兩句能化解。
更現實的是,野雞多了,也暴露了野生動物保護和農民生活之間還沒完全協調好的地方。
村里老趙說得明白:把野雞當寶,農民的心血也不能白搭,咋讓野雞有個家,農民也不吃虧,這事兒還真得好好琢磨。
說到底,東北的野雞泛濫,不是沒人管,也不是沒人想吃,而是這背后牽扯的法律、環境和民生問題太復雜。
農民面對野雞,既想保住莊稼,又怕動了保護動物的“紅線”,只能在現實和無奈中找平衡,你說以后咋辦?咱不妨開動腦筋,看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或許通過科學管理、合理補償,甚至社會參與,能讓野雞和農民都過上安穩的日子,你要是有啥高招,歡迎留言支招,咱一起想招給野雞和農民都謀個好前程。
野雞多了不是錯,農民的苦也不能被忽略,我們希望,未來能有更科學的辦法,讓保護和發展兩不誤。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