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肅·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汪永凡 倪艷婷 侯玉琦
臨澤縣堅持分類指導、綜合施策原則,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區域為重點,結合退化耕地治理等項目實施深入推進鹽堿耕地治理,讓“白茫茫”的土地成為種出高產作物的“希望田”。
近日,2025年臨澤縣鹽堿耕地綜合治利用試點項目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工建設,該項目占地1050畝,主要采取開挖排水洗鹽渠系、鋪設暗管排水管網等工程措施和機械深耕、增施有機肥、微生物菌劑、土壤調理劑、秸稈還田等農藝化學措施改良治理鹽堿地。目前,增施有機肥、微生物菌劑、土壤調理劑等措施已隨農作物種植時間實施完成,機械深耕、開挖排水洗鹽渠系、鋪設暗管排水管網等措施正在有序開展。
據項目實施現場技術人員介紹,該項目共投資187.876312萬元,工程量為埋設排水暗管18754米,透水波紋管1741米,安裝檢查井3座,清理排陰溝446米。項目完工后可有效降低土壤耕作層鹽分含量,減少有毒有害離子對農作物的損害,增加作物產量。特別是暗管工程,能顯著改變自然狀態下土壤不同層次和不同季節鹽分和水分分布,增加適宜種植的作物種類,從而為提高糧食產能提供保障。
鹽堿地治理,要久久為功,更要強化政策保障、科技支撐、試點引領。近年來,臨澤縣大力實施鹽堿耕地綜合治理,采取疏通排陰溝、埋設暗管等工程措施,增施腐熟農家肥、生物有機肥、土壤調理劑等各項措施,累計完成鹽堿地改良面積5.15萬畝,退化耕地治理面積6.31萬畝,項目實施區鹽堿耕地質量平均等級提高0.55個等級,土壤含鹽量下降0.17g/kg,有機質含量提高2.18g/kg,全氮提升0.12g/kg,pH下降0.21,有效磷提高7.8mg/kg,速效鉀提升29.39mg/kg。同時,推動“以地適種”與“以種適地”有機融合,充分挖掘鹽堿地潛力,以“培肥改土排鹽”為核心,以科技配套為支撐,加強耐鹽堿品種推廣應用,創新集成鹽堿耕地生態治理與高效利用綜合技術模式,促進耕地質量持續提升,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讓鹽堿地真正成為百姓增收的希望田和豐收田。
歡迎全省各地的通訊員踴躍投稿:mrgstx@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