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網)
轉自:中國環境網
記者從11月5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3年以來,河北省堅持“以種適地”和“以地適種”相結合,聚焦耐鹽堿品種選育推廣、鹽堿耕地改造提升、特色農業發展等領域,多措并舉,扎實推進鹽堿地改造利用。
加大鹽堿地改造利用力度。河北省鹽堿地面積583.42萬畝,其中鹽堿耕地570.25萬畝,鹽堿荒地13.17萬畝。在摸清鹽堿地資源底數基礎上,河北省持續加大高標準農田項目在鹽堿地實施上的傾斜力度,2023年、2024年合計建設鹽堿地高標準農田52萬畝,顯著提高了耕地產出能力。推廣中度鹽堿地苜蓿—旱堿麥“5+2”糧飼輪作技術20萬畝,即種植苜蓿5年后,翻耕輪種一季旱堿麥和一季夏玉米,耕層土壤含鹽量降低60%以上。
積極推廣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唐山市稻漁綜合種養面積11.52萬畝,年產水產品5110噸,與水稻單作相比,稻漁綜合種養畝均收益提高1倍以上,化肥、農藥使用量分別降低30%和50%。
此外,河北省還強化耐鹽堿作物品種研發推廣,旱堿麥育種水平居全國前列。2025年,全省種植旱堿麥184.98萬畝,畝產289.5公斤,種植面積和單產均創歷史新高。圍繞打造鹽堿地特色農產品,加快發展特色精深加工,滄州鹽堿地農產品全產業鏈產值達139億元。著力打造鹽堿地產品品牌,“黃驊旱堿麥”“滄州旱堿麥”等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