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條措施》(以下簡稱《十條措施》),直面學生最緊迫的心理困境。有效緩解學生考試升學焦慮、每天運動2小時、保障學生充足的睡眠時間、實施全員育心、健全部門協同防護機制……一套“政策組合拳”為做好學生心理健康防護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尋找今天大笑5次的你”
“尋找不開心時,會找人傾訴的你”
每年5月 北京市廣渠門中學
都會舉辦心理游園會
學校發起
“尋找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你”召集令
學生通過創意繪畫工作坊
戲劇與角色扮演
正念色彩填充畫
舞蹈與動作表達等形式
得到情感釋放和心靈成長
![]()
![]()
廣渠門中學的特色做法是北京市近年來高度重視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一個生動體現。推行課間一刻鐘、每天運動2小時、以體強心、醫教聯合……一系列有效嘗試,讓守護學生身心健康有了“北京經驗”。
促進身心兩健
北京再出新舉措
蔡元培先生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幾乎所有的體育項目都或多或少需要堅持到底、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也關聯著快樂、友愛、樂觀等情感意識,可見體育對于發掘學生心理發展潛能的作用。
在北京,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實現“課間一刻鐘”全覆蓋,上下午各安排30分鐘大課間活動。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的學生班級聯賽,正在學校里火熱開展。
近日,北京教育學院正式發布了《體育強心手冊:場景育人促進心理健康155例》(以下簡稱“《手冊》”),通過155個場景式體育活動案例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為中小學“體育育心”課堂實踐提供了方向指引。
身體瑜伽、武術練功、酣暢玩耍、團體游戲、全員比賽……據介紹,該《手冊》集合五大板塊155個案例,聚焦學生身心健康,身體瑜伽為女生設計,融合調息、正念冥想與柔韌訓練;武術練功則為男生設計,通過訓練掌握情緒管理方式;酣暢玩耍實現1分鐘內心率提升與情緒激活,聚焦即時性心理調節;團體活動則以趣味為核心,將多元情景融入多元競技;全員班賽注重全員參與創新,在競技壓力中提升專注度。
“《手冊》在促進體育教師育人能力提升和家校共育能力提升、發揮體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作用方面有著重要影響。”北京教育學院體育與藝術教育學院院長潘建芬表示。
推廣到全市中小學,學校層面該如何使用?潘建芬表示,未來,教育學院將開展“體育促進心理健康”五項行動,即課堂提質激趣增效行動、強心主題游戲拓展行動、運動促進健康情緒周行動、跑步促進身心健康行動、學生體質健康優良行動。
陽光跑、學區親子馬拉松、校長帶隊領跑……跑步已成為北京中小學生鍛煉新常態。海淀區注重通過體育運動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積極組織開展體育節系列活動,舉辦各類班級體育比賽2600余場,還在新修訂的綜合素質評價手冊中增加了“運動習慣養成”等指標。2024年的調查結果顯示,97.6%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樂觀品質和主觀幸福感提升明顯。
![]()
專業指導
提升教師全員育人能力
當下,心理健康問題正在成為影響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袁圣敏作過一項調研,結果顯示全國各地正在逐步筑牢遏制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增長的防線。參與調研的93.52%的學校開展了心理健康專題講座,89.81%的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
筑牢學生心理健康防線,學校開設的心理課和教師的指導是第一道專業防線。
![]()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學的心理健康活動周中,學生在進行趣味“毛毛蟲賽跑”活動。
在東城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覆蓋中小學全年級。其中,小學四年級及以上、初高中非畢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將不少于每兩周1課時。全區每所中小學配備至少1名專職心理健康教師;一校多址、集團化辦學以及擁有500名以上學生的學校,在每個校區配備至少1名專兼職心理教師。
為提升教師指導學生心理健康的能力和水平,中國疾控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廣渠門中學還聯合編制了《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手冊(教師版)》,幫助教師盡早識別和支持面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
“盡管社會越來越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但對許多非心理專業教師而言,在面對孩子心理健康問題時仍然需要獲得更多支持。這本手冊的編制正是希望幫助教師們科學認識常見心理問題,讓他們能很快觀察和幫助到身邊有需要的孩子,讓教師人人成為心育者。”廣渠門中學副校長畢姍介紹,下一步還將編制“家長版”,以便更好地促進家長對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科學認知。
![]()
今年上半年,豐臺區啟動AI(人工智能)賦能心育公益項目,通過引入多模態心理健康測評系統、無感情緒感知雷達等人工智能工具,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AI護心小屋則相當于為學生聘請了一位“校園數字輔導員”,可以聆聽學生煩惱,為學生提供趣味減壓放松的方法等。
![]()
中關村一小開展“心向陽光·共筑成長”葵園第三屆心理節活動。
從心理課程一體化建設到運動干預提升心理韌性,從心理疏導閉環體系到校家社協同育人網絡,海淀區為學生撐起了一片心靈的晴空。海淀實施全員心理賦能,打造校家社協同育人體系,舉辦家庭教育大講堂,累計參與學習的家長達378萬人次;強化教聯體建設,推廣社區心理服務站、教育資源進社區等活動,多方合力保障學生身心健康。
多方協同
醫教聯合為學生健康托底
發現孩子有心理問題時,許多家長很茫然,不知道在什么樣的病癥情況下需要轉介就醫;還有一些家長帶有一定程度的“病恥感”,不知道就醫時是先到心理科,還是精神科。
有專家表示,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對心理問題學生病癥程度初步評估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轉介制度亟須進一步完善。
在北京市,很多區對醫教協同做了系列探索和嘗試。東城區聘請心理和醫療“雙顧問”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護航。今年3月,東城區下發了《東城區加強醫教協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服務質量的實施方案(試行)》,建立了心理健康教師研修實踐機制、醫療和心理顧問“雙包聯”學校機制,并健全學生心理健康分級轉診機制,加強教育部門和衛生健康部門的協同聯動。
“我們通過課程、活動、測評、輔導多渠道推進,構建了班級、學校、區級三級學生心理防護網絡,護航學生健康成長。”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心理部主任趙曉穎介紹,未來,東城區將面向教師、學生、家長三個群體,以活動建設為抓手,以課程研發為載體,持續推進工作,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豐臺區同樣聘任了心理顧問和精神醫療顧問,為學校心理健康工作“雙賦能”。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心理教研室主任程忠智表示,根據學校實際工作需求,精神醫療顧問和心理顧問將參與學校的科普宣傳與咨詢輔導、專業訪談和援助服務、危機個案轉化與指導等工作。豐臺區心理教育還實現了理念和技術的更新迭代,開展敘事療愈、短期焦點解決等專業輔導技術培訓;圍繞典型案例,通過團體督導持續提升教師咨詢技能和助人能力。
海淀區則構建鏈條式心理疏導干預體系,涵蓋咨詢服務、危機干預、轉介處置等環節的遞進閉環機制,實現143名中小學心理副校長全覆蓋,構建六級工作團隊,包括心理委員、班主任、學科教師、心理教師、心理副校長及志愿服務隊,連續四年開展全覆蓋心理測評,實施“一生一檔”分級跟蹤處理,完善“學校—區域—康復醫院—專業機構”四級診療逐級干預。
“心理健康教育是貫穿育人全過程的系統工程,單一依靠學校無法解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復雜問題,只有凝聚多方合力,才能構建學校支持、家庭關愛、部門協同的心理健康防護網絡。”首都師范大學副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張俊認為,《十條措施》強調推進學校持續加強“教聯體”建設,密切家校協同,為系統構建青少年心理健康防護網絡指明了方向。

轉載請注明來源“現代教育報(ID: modedunews)”
如您對本文內容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發郵件至xdjyb18@126.com,我們將第一時間與您溝通。
文字:趙翩翩 呂慧
編輯:楊旭
校對:姜思瑤
審核:張秋穎
終審:冉陽 郝彬
![]()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