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易福紅(豆包AI)
![]()
理想L9車內門把手為傳統機械結構。
![]()
有的車型應急機械把手標識明顯。
![]()
特斯拉Model Y的應急門把手藏在儲物格,需要掀開表層蓋板,掰開鎖扣,再拉出拉繩才可以開門。
![]()
2022款Model 3后排無應急把手,開關藏在門板內,逃生需爬到后備廂打開后廂蓋。
![]()
在一輛2024款領克07EM-P的車輛上,車主貼上醒目標識。
發生事故車輛起火,危急時刻打不開門?車輛斷電要逃生,卻找不到應急把手?熱銷車型出現嚴重事故因“開不了門”導致傷亡的事件,頻頻將隱藏式門把手及車內應急把手的話題帶上熱搜。
不久前,工信部發布《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要求禁止使用全隱藏式門把手,強制所有車型必須配備機械冗余開門裝置,并明確2027年1月起,所有新車必須達標。如果順利實施,中國將是第一個針對門把手設置國標的國家。
但市場存量無疑是龐大的。來自威爾森的統計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配備隱藏式門把手的新能源車銷量就高達323萬輛。這些車型開門方式如何?是否安裝了應急機械把手?能否快速識別?斷電情況下如何逃生?
南都灣財社記者選取包括比亞迪、特斯拉、問界、小米、理想、埃安、極氪、領克、嵐圖、iCar等十個品牌一共18款隱藏式門把手設計的新能源車型,進行了一場逃生實測。
問題1 前后排“同車不同命”
Model 3后排機械把手藏進門板 客服建議“爬后備廂逃生”
此次實測的18款新能源車型中,應急機械把手前后排標準不一,是其中一個顯見問題。
理論上,此次實測的所有品牌車型后排座位幾乎都設置了應急機械把手。但與前排相比,后排隱蔽的應急把手設計,在緊急逃生時顯得并不友好。甚至有車型直接“閹割”了后排座位應急機械把手功能。
南都灣財社記者現場體驗特斯拉Model 3后驅版2022款發現,前排主駕與副駕門把手下方的扶手位置,均設有可用手指扳動的機械開關。但坐到后排,肉眼可見之處卻未見應急機械把手。而特斯拉為后排乘客提供的“逃生通道”竟然藏在后備廂:你需要將后排座椅放倒,鉆入后備廂,撥動內部應急門閂,打開尾門逃生,相比前排乘客多了“倒、爬、撥”三個步驟。
特斯拉官方客服也證實了這一點。該人士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原款Model 3只有主、副駕駛兩側設置了機械把手,后排的確無機械門把手,如遇到緊急情況時需通過后備廂逃生。2024款之后的煥新Model 3在后排車門底部設置了與Model Y一樣的應急拉鎖。另據不少車主網絡分享,舊款Model 3后排車門門板內部實際上存在機械開門機構,但需將門板卸下來才能看到,也可以通過改裝外顯。對此,特斯拉客服表示,官方未提供改裝服務。
這種前后排的“區別對待”也體現在記者體驗的特斯拉Model Y 2022款改款后輪驅動版上。該車型后排座位的應急機械拉手,藏在后排座位門邊下面儲物格里。需要掀開隱藏的塑膠面板,才可以看到鎖扣,再掰開鎖扣才能把里面的拉繩拉出來,相比前排乘客多了“掀、摳”兩步。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個版型的車不僅保有量極高,且因特斯拉穩定的品控與質量至今仍在二手市場廣泛流通,因此這種對應急逃生的“區別對待”值得重視。盡管最新款Model Y和Model 3都對此進行了優化,但是后排乘客相較前排的逃生步驟依舊繁冗。
問題2 應急把手設計五花八門
標識不一,位置不同,同一品牌也不同
除了前后排差異化之外,應急把手五花八門的設計,則是困擾車主們的另一個問題。此次實測18臺車型的應急把手位置各不相同,標識不一,同一品牌的不同車型也設計不同,難以一眼識別。
灣財社記者現場實測發現,超過2/3的車型應急機械把手位置在門邊,多分布在車門置物筐的前側、后側、頂部或底部。還有的藏在門邊儲物格上方的中間位置,難以一眼識別。
此外,各個車型的應急把手設計也各不相同,有的與門把手一體需要仔細辨別,有些藏在同色面板底下,有的在顯眼位置且有明確標識。比如2024年款宋EV,門邊儲物格下方有類似車門圖標開關,只要手指扳動一下就能打開車門,開關上面明確標注著“車門應急開關”幾個字。后排座位對應位置,也能一眼看到相同裝置。
小米YU7、2025款嵐圖知音則采用紅色標記,清晰可見。但同品牌的小米SU7、SU7 Ultra卻不一樣,其應急機械把手和內飾顏色相同,并不容易一眼識別。
還有造車新勢力的新能源車型,沿用了傳統燃油車的機械開門邏輯。比如理想L9、L8,內部只有一個傳統門把手,未見其他隱藏機械拉手。據介紹,其門把手本身就是傳統機械結構,理論上即使全車斷電,直接拉動門把手就能開門。比亞迪低端車型比如海豚等,雖然外部采用半隱藏式門把手設計,但從內部開門,也直接采用開門拉手、本身即機械拉手的方式。
設計五花八門的應急機械把手,對車主們在尋找這個“救命”功能時造成困擾。
灣財社記者實測發現,在一輛2024款領克07 EM-P的車輛上,車主將前后排門邊電子開門按鈕、應急機械把手的位置貼上醒目標識,使自己及車上人員危急時刻能一目了然。
問題3 “救命”把手在哪兒?
七成車主不知情,銷售與售后回復“打架”
另一個現實問題則是,大部分新能源車主對應急“救命”把手完全不了解。
南都灣財社記者隨機采訪了十位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車主,僅三名車主知道自己的車輛有“應急機械把手”,并知道所在位置、如何操作。“完全不知道還有應急把手,買車的時候店里的工作人員也沒有人告知。”一新能源品牌車主接受灣財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此次實測的車輛來源,大多數來自銷售商。如果說“應急機械把手”功能不常用到,普通車主不熟悉或許在意料之中。但包括新車授權經銷商在內的銷售、售后服務人員也不確定,則令人意外。
南都灣財社記者隨后走訪部分新能源車輛的大賣場發現,整天與各品牌車型打交道的銷售人員,業務表現也參差不齊。有的可以迅速告知不同品牌、不同年份車輛的應急把手所處位置及如何使用,有的卻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售車輛是否提供此功能。
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個別品牌4S店的經銷商銷售、售后服務人員,在問及該品牌多款車輛的“應急機械把手”是否提供以及具體位置時,同一個品牌不同內部人員之間還給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如灣財社記者在現場咨詢一名銷售人員時,對方稱該車并沒有應急機械把手,門邊的把手就是機械把手。但不同的售后人員卻給出不一樣的答案,有的與銷售人員說法一致,有的則表示具體位置需要再確認。
建議
知道應急把手“藏”在哪兒還不夠
業內:要提高逃生率,掌握幾種方法
車輛已自帶開門裝置,為什么熟知應急機械把手操作仍然如此重要?遇到危急時刻,怎樣自救/救人才能提高逃生幾率?
“無論你開的新能源車是隱藏式還是外露式門把手,遭遇碰撞事故后也可能面臨一樣的結果。車門的開鎖與解鎖通過小電瓶供電,而不是由高壓電進行控制。”某自主品牌一名負責車身外飾的工程師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她表示,如果事故發生時,小電瓶被撞壞導致斷電,車門就無法正常解鎖。
在此情形下,車內應急機械把手就成了“救命把手”,熟知位置并且在最短時間內打開車門,就成了車主及乘客的必備技能。
前述工程師進一步建議,如果在撞擊事故中車門被撞變形,通過應急把手也很難開門,但其他未被撞擊的車門仍能正常通過應急把手解鎖。除非極端情況下四扇車門都受到強烈撞擊變形,無法車內開門,但這種現象出現的概率極小。
一名售后人員表示,一旦機械把手都失效,還有一種逃生方法:放倒后排座椅,爬到后備廂,在靠近尾廂門位置找到顯示開啟后備廂圖標,通過拉手打開后廂蓋逃生。
如果不得已要采取破窗方式自救或救人,如何正確操作?華汽(廣東)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吳耀權提醒,現在很多車輛的車窗材質都是鋼化玻璃,加上不少車主會貼上防爆膜,且前擋玻璃還采取了一層夾膠結構,更增加了敲碎玻璃的難度。
“如果不掌握一定技巧,想破窗救人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首先,在試圖敲碎車窗玻璃時,最好選尖銳硬物進行撞擊;其次,要敲碎車窗的邊角位置,而非中間位置。同時,還要注意避免敲碎車窗后的尖銳玻璃殘留物對人帶來二次傷害。”吳耀權說。
南都調研 總第849期
出品:灣財汽車質量觀察室
采寫/攝影:南都·灣財社記者 梁羅喆 陳鏡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