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勞動午報)
轉自:勞動午報
![]()
“青少年適合什么體育項目?”“每周需要多少次體育活動?”“要達到什么樣的強度?”……隨著家長對青少年健康的關注度提升,這類問題頻繁進入公眾視野。近年來,隨著我國體教融合的不斷深化,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加青少年的體育活動,持續為青少年強身健體助力。(11月5日 《光明日報》)
促進青少年健康是建設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健康的心靈寓于健康的身體”,體育的意義,不止于體質與體能,更關乎精神與人格。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要堅持體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體魄與人格并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各地要把青少年體育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完善頂層設計,加強對體育工作的指導,制定相關政策文件,統籌多方社會資源,推進青少年體育高質量發展,推進教育與體育融合發展,培養出更多體格強健、精神剛健,有創造活力、人格魅力的青少年,為國家輸送更多優秀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
在教育上,學校要充分發揮教育主陣地作用,推進體教融合發展,教育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家長應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把體育種子播撒在孩子心間,把運動變成家庭生活一部分,幫助青少年激發體育興趣、養成終身鍛煉習慣。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青少年擁有健康的體魄,民族才有興旺的源泉,國家才有強盛的根基。全社會要行動起來,凝聚起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提升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強大合力,為孩子開辟運動的空間,鍛造出能夠笑對風雨的強健體魄與強大內心,為中華民族的未來筑牢健康基石。□蘇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