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雷小艷
![]()
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雷小艷
編輯|鄭琳
10月31日,投影產品頭部品牌企業極米科技(688696.SH)發布2025年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23.27億元,同比微增1.99%,實現歸母凈利潤7965.01萬元,與去年同期虧損4033.08萬元對比,盈利狀況得到改善。
需注意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極米科技的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出5.07億元,凈流出規模創近五年新高。這意味著,極米科技上述盈利改善缺乏實際現金流支撐。
Wind數據顯示,2022—2024年,極米科技的營收從42.22億元逐年下滑至34.05億元,業務規模收縮了19.35%;歸母凈利潤從5.01億元逐年下滑至1.20億元,盈利規模收縮了76.04%。
9月29日,極米科技遞表港交所。該公司在遞表當日披露的最新招股書中解釋,2022—2024年期間,公司收入呈下滑趨勢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投影產品平均售價下降。
為了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驅動,極米科技一方面堅定實施品牌出海與全球化戰略,另一方面探索和培育投影創新業務。
從實際經營成效看,極米科技的出海戰略取得了一定成效。定期報告顯示,2022—2024年,該公司境外業務收入規模持續增長,但境外業務收入的增長規模抵不過國內業務收入的下滑規模,導致總營業收入在過去兩年仍逐年下滑。
此外,極米科技推出創新型產品業務,包括阿拉丁吸頂式投影儀、智能座艙投影、智能車燈投影等領域。定期報告顯示,該公司車載投影產品已在2025年上半年開始交付上車,但整體營收規模占比仍不足10%。
面對尚不明確的經營趨勢,極米科技多位股東紛紛選擇減持該公司股份。截至11月6日收盤,該公司股價為115.68元/股(前復權,下同),較歷史最高價614.43元/股已下跌81.17%。
10月14日、11月6日,就股東減持進展、經營業績最新動態、新業務培育進展等相關問題,時代商業研究院向極米科技發郵件并嘗試致電詢問。截至發稿,該公司尚未回復相關問題。
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出額創歷史新高,部分投影產品售價降幅超50%
9月29日,科創板上市企業極米科技遞表港交所,擬進行H股募資。
最新招股書顯示,極米科技主營長焦、短焦、創新投影產品。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2018—2024年,該公司七年蟬聯中國投影行業銷量第一,并以2024年營收計,該公司是全球第二、中國第一的投影品牌。
不過,過去三年,極米科技的業績呈下滑趨勢。Wind數據顯示,2022—2024年,該公司的營收分別為42.22億元、35.57億元、34.05億元,營收規模累計下滑了19.35%;該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01億元、1.21億元、1.20億元,盈利規模累計下滑了76.04%。其中,2023年,該公司營收、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下滑15.77%、75.97%。
對此,極米科技在2023年年報中指出,根據IDC數據,2023年中國投影機市場總出貨量為473.6萬臺,同比下降6.2%,銷售額為147.7億元,同比下降25.6%,國內投影產品銷量出現下滑,導致該公司整體收入下滑。
最新招股書顯示,從銷售數據看,2022—2024年,極米科技的投影產品銷售量分別為113.58萬臺、100.33萬臺、108.93萬臺,呈“V”字走勢,2023年同比下滑11.67%。
最新招股書還顯示,從產品平均售價看,2022—2024年,極米科技的投影產品子系列平均售價全線下滑,其中長焦投影儀、短焦投影儀、創新投影產品的平均售價分別從3400元/臺、15400元/臺、4500元/臺下滑至2700元/臺、6600元/臺、3900元/臺,價格累計跌幅分別為20.59%、57.14%、13.33%。
對此,極米科技在最新招股書中解釋,公司的收入對產品價格變動高度敏感。2022—2024年公司收入呈下滑趨勢,主要原因是消費需求轉變,對高端型號的興趣減弱,對入門級產品的偏好日益增長,導致公司投影產品平均售價下降。
2025年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極米科技營收、歸母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但上述業務增量背后,該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出5.07億元,經營質量或并未實質性改善。
Wind數據顯示,2020—2024年,極米科技的經營性現金流僅在2022年凈流出5896.05萬元,其余年度均為凈流入;2020—2024年的歷年前三季度,極米科技的經營性凈現金流僅在2022年凈流出2.82億元,其余年度均為凈流入。這意味著,今年前三季度,極米科技經營性現金流的凈流出規模較過去五年創歷史新高。
對此,極米科技在最新三季報中解釋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滑1073.01%,主要系結算周期的影響,本期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減少,同時策略備貨對應的支付款項增加所致。最新招股書則顯示,除了提前備貨,客戶信貸期較長的車載投影產品銷量增加,亦是經營性現金流大幅凈流出的原因之一。
境內業務收入連年下滑,車載投影新業務成效待觀察
面對國內市場收入下滑,極米科技曾在2023年年報中提出了堅定實施品牌出海與全球化戰略以應對市場變化。
定期報告顯示,2022—2024年,極米科技的境外營業收入分別為7.90億元、9.13億元、10.8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56億元、1.23億元、1.73億元。同期,極米科技的境內營業收入分別為34.01億元、26.17億元、22.29億元,分別同比減少1.72億元、7.85億元、3.87億元。
可見,品牌出海與全球化戰略實施后,極米科技的境外業務收入確有增長,并在2022年抵消國內業務收入同比減少的影響后,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不過,2023—2024年,即便境外業務收入持續增長,但無法抵消國內業務收入的減少幅度,該公司營業收入連續兩年同比下滑。
2023年年報還顯示,除了品牌出海與全球化戰略,極米科技亦積極培育車載投影等創新產品業務,在宜賓生產基地組建了車載投影產品生產線,并獲得了IATF16949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符合性認證。
2024年年報顯示,該年初,極米科技新設立車載產品線事業部并組建業務團隊,并在該年實現業務零突破,獲得8個車載業務定點。2025年半年報則顯示,今年上半年,極米科技部分車載產品已交付上車,問界M8、問界M9、尊界S800、享界S9等多款車型已搭載該公司車內后排投影產品。
不過,即便已有產品交付,極米科技車載投影產品銷售規模仍較小,對營收的貢獻比例不高。
最新招股書顯示,2022—2025年上半年,該公司含阿拉丁吸頂燈式投影儀、智能車載投影、智能車燈投影產品在內的創新產品業務收入分別為1.61億元、1.91億元、1.22億元、1.16億元,占當期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8%、5.4%、3.6%、7.2%。
多名前十大股東減持,李彥宏實控企業累計套現超9億元
面對傳統業務規模收縮、新業務尚待培育的經營現況,極米科技的多名股東選擇了減持該公司股份。
上市首年(2021年)年報顯示,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百度網訊”)、芒果傳媒有限公司(下稱“芒果傳媒”)、四川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四川文化產業基金”)、實控人一致行動人鐘超均位列極米科技前十大股東。
天眼查顯示,百度網訊由李彥宏持股99.5%,是2021年末極米科技的第二大股東,此外,極米科技另一名股東北京百度畢威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稱“百度畢威”)與百度網訊為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由此被認定為一致行動人。
減持結果公告顯示,百度網訊分別于2022年3—5月、2022年7—9月、2024年5—8月減持127.7058萬股、62.30萬股、98.0253萬股極米科技股份,對應減持總金額分別為4.45億元、2.11億元、9194.30萬元,合計為7.48億元;百度畢威則分別于2022年3—5月、2022年7—8月、2024年5—8月減持22.2922萬股、31.2033萬股、24.0741萬股極米科技股份,對應減持總金額分別為7927.20萬元、1.01億元、2240.67萬元,合計為2.03億元。
綜上,百度網訊和百度畢威通過減持極米科技股份已累計套現9.51億元。2025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百度網訊減持了70萬股極米科技股份,但未披露具體減持價格及減持金額。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百度網訊對極米科技的持股比例從上市初的9.88%下降至4.04%,為該公司第五大股東。
10月10日,極米科技披露該公司實控人原一致行動人鐘超、廖楊的減持計劃。該減持計劃顯示,今年上半年,鐘超、廖楊分別已減持70萬股、35萬股極米科技股份,計劃將在2025年10月—2026年1月分別減持不超過1.2%、0.78%的極米科技股份。若上市減持計劃100%執行,廖楊將清倉所持極米科技股份,鐘超的持股比例則從2.4%降至1.2%。
除了上述股東,芒果傳媒、四川文化產業基金分別于2022年、2023年減持18.2907萬股、37.6193萬股極米科技股份。
(全文3155字)
免責聲明:本報告僅供時代商業研究院客戶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本報告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本公司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反映報告發布當日的觀點和判斷。本公司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本公司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客觀、公正,但本報告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的買賣出價或征價。該等觀點、建議并未考慮到個別投資者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戶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報告內容,不應視本報告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圍內,與本報告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關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本公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頭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之提供或者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或者金融產品等相關服務。本報告版權僅為本公司所有。未經本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復制、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權。如征得本公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時代商業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利。所有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均為本公司的商標、服務標記及標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