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起塵遮牧道,近岸無舟困漁人。
總在忙著評說遠方的風浪,往往忘了也不在意,自己腳下正被浪拍打著。
這是媒體發布的一條關于“土耳其”的畜牧現狀,總臺記者千里迢迢跑過去采訪,得知“土耳其傳統畜牧業的農場主們,正在承受極大的壓力,月薪兩三萬招人去放羊,都招不到,導致當地肉價瘋狂飆升等一系列問題。”
可苦了土耳其的普通人了,為了吃點肉,必須大把大把的花錢。
報道寫得確實是盡顯“人文關懷”,只不過這份關懷跨越山海,卻繞開了眼前。
![]()
這可不是我瞎說,你可以看到,報道里的原文便是如此。他們甚至還引用了一位當地農場主的“原話”。
“電、柴油、人工,樣樣都貴。成本太高了,根本賺不到錢,附近十幾家農場都關了。”
“土耳其的紅肉價格至少漲了三成,老百姓的餐桌受到沖擊。”
“這背后不是一場職業危機,而是土耳其的農業難題。”
![]()
可惜,這悲憫的筆觸,卻隔著萬里之遙挑選了對象。
不知道土耳其的人有沒有感動,畢竟這么遠,咱都跑過去關心起了他們的畜牧業和肉價,甚至升華到土耳其的農業難題上。但不得不提一句,“紅肉價格至少漲了約3成”,這個數字很高嗎?
“約3成”,估計都沒有三成,但且算他漲了三成。
按照我們的計算方法,漲3成,就是單位從1變成了1.3。舉個例子,也就是說原本如果豬肉價格11塊錢一斤,漲3成,那就是14.3元一斤。
這個漲幅,有多夸張啊?值得弄出一篇報道。關鍵還不是我們自己的事情。
其實大部分人應該也能看得明白,這是一種對比映照法。通過土耳其的“困境”這個參照物,大家應該感到慶幸和滿足。只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跟土耳其比沒啥意思,或者講:土耳其憑什么和我們比?全世界有幾個國家可以送外賣3年掙100多萬,擺個地攤一天掙七八千。更有甚者,搬磚也能買房買車過上豐腴生活。
這世界的離奇之處,不在新聞說了什么,而在有人信以為真。
精選評論妝聾啞,矩陣新聞掩雜聲。
文章歌盡太平事,不肯俯首問蒼生。
![]()
這是九派新聞今天發布的一條相當火的消息,一名母親稱,馬上要交房租,身上只剩200塊,在附近找到一份夜班工作,但是找不到愿意晚上幫看娃睡覺的人。于是只能給寶寶喂安眠藥,然后去上班……
看到這條消息的第一眼,就一種感受,內心絞痛。如是這般,真的不如不生。主要是小孩太可憐了。
為什么說“第一眼”的感受,而不是后續?
因為后續,看不懂!
記者聯系到當地婦聯,對方稱:經核實,發帖人確屬經濟困難,婦聯及民政部門已為其提供相應關愛幫扶。
但是記者聯系到當地派出所,得到的回答卻是:上述帖子為“不實內容”,是為博取流量。針對當事人散布謠言,已批評教育。
這誰能看得懂?
我估計,困難是真的困難,只不過找到其中“一分出入”,就成了“不實的謠言”。于是是否困難,便不再重要,不再是關鍵了。
![]()
沒別的意思,就是作為普通人,只想也更愿意關注的事情,它首先就是要真實,其次則是離我們的生活很近。
事實上,一件事兒離人們現實中的生活是遠是近,并不需要判斷,本能反應就足夠了。至于它是否真實,大部分老百姓的內心之中,是有答案的。
上述這條新聞里,婦聯在新聞報道后,稱第一時間核查并介入幫助當事人。這很好,但不夠好,有很多人會意識到問題:為什么不上新聞,就關注不到。那畢竟是你們當地的事情,卻由外人率先得知。
風吹萬里照人寒,墨寫千言遮世難。
若關心的尺度,只能伸向遠方而避開腳下,那報道的紙再白,也是冷的。
而真正的溫度,不僅在報道里,更在那敢于面對現實問題的內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