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康巖 潘語怡
為落地新時代勞動教育要求,讓學生在田野間感受勞動溫度、收獲成長力量,11 月 5 日,河南省實驗小學鑫苑校區(qū)組織二年級師生,走進 “心愿大農(nóng)場” 校外勞動實踐基地,開展一場兼具知識趣味與實踐意義的秋季勞動融合課程活動。
![]()
啟程赴農(nóng)場:開啟實踐新程
上午 8 時 20 分,載著師生的大巴車準時從學校出發(fā),向著“心愿大農(nóng)場”駛?cè)ァ5诌_基地后,活動在新實踐基地牌匾揭牌儀式拉開帷幕。河南省實驗小學鑫苑校區(qū)校長劉程元在現(xiàn)場向同學們分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劉校長說,勞動是成長的 “必修課”,希望同學們在親手實踐中出力流汗,不僅能掌握勞動技能,更能在過程中磨煉意志,建立對勞動的尊重與熱愛。
![]()
(劉校長和學生代表、家長代表共同揭牌)
雙師融課堂:知識扎根田野
本次活動的核心亮點,是將語文、數(shù)學知識與勞動場景深度綁定的 “雙師課堂”。農(nóng)場里長勢正好的蘿卜、白菜、南瓜、紅薯,成了最生動的 “教材”:語文老師引導學生觀察農(nóng)作物的葉片形態(tài)、果實顏色,鼓勵大家用鮮活的詞語描述所見所感,讓文字表達有了 “泥土氣息”;數(shù)學老師則結(jié)合播種需求,帶著同學們測量地塊、計算小麥種植的行距與株距,原本抽象的數(shù)字,變成了能讓麥種順利生長的 “實用工具”,讓同學們真切體會到 “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
![]()
![]()
![]()
田間踐勞動:汗水澆灌收獲
隨著課堂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最受期待的勞動實踐正式開啟。在農(nóng)場工作人員和老師的手把手指導下,同學們分組行動:有的握著耬具,小心翼翼地將麥種播進翻松的土壤,專注的眼神里滿是對 “種下希望” 的期待;有的穿梭在玉米地中,親手掰下裹著綠衣的玉米棒,感受顆粒飽滿的沉甸甸。現(xiàn)場的歡呼與笑聲此起彼伏,每個人的臉上都沾著泥土,卻透著最純粹的快樂。
![]()
![]()
![]()
![]()
![]()
![]()
![]()
![]()
心聲話成長:實踐點亮收獲
“原來播小麥要這么小心,一粒種子都不能浪費,以后我肯定更珍惜糧食了!” 二年級五班的同學擦著額頭的汗珠,認真地說。同行的家長代表也感慨:“平時孩子在課堂上學知識,今天在田里親手實踐,不僅學會了勞動技能,還懂得了‘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這樣的活動太有意義了。” 跟班教師則表示,勞動與學科融合的模式,打破了課堂邊界,讓學生在 “做中學”,既提升了動手能力,也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
此次 “心愿大農(nóng)場” 勞動實踐活動,是學校踐行 “五育并舉” 理念的生動實踐。未來,學校將繼續(xù)探索勞動教育新形式,讓更多學生在勞動中收獲成長,養(yǎng)成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品質(zhì),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少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