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更路簿》 歷史研究
編著者:張朔人 著
定價:98.00元
ISBN:978-7-5013-7809-8
裝幀開本:平裝32開
出版時間:2025.09
-內容簡介-
更路簿是中國古代漁民在南海海域航行、作業時,世代相傳的手繪航海指南,堪稱南海 “活的航海史”。本書聚焦南海《更路簿》,先界定其為帆船時代海南漁民記錄南海航行信息的指南,厘清與閩粵 “針路簿” 的異同,梳理 30 余種抄本并分類。再分析其產生背景,包括海南東部自然環境、涉海人群演變,晚明文昌大族壟斷資源迫使漁民遠海拓展,以及造船、航海技術支撐。同時,還原漁民周期性移民、“站峙” 等生產生活場景,解析島礁廟宇文化,梳理漁業經濟形態變遷,評述研究現狀并指出創新點,為南海研究與維權提供支持。
- 作者簡介 -
張朔人,1966年10月生,安徽廬江人,歷史學博士,研究員、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民族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院院長,海南省領軍人才。長期深耕中國史與海南區域歷史文化研究,尤專海南歷史、海南人口生態等領域,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2項(含《更路簿》歷史研究)、省部級課題11項,在研省社科重大項目等5項。出版《明代海南文化研究》《〈更路簿〉歷史研究》等5部,發表論文50余篇,成果多次獲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曾赴日、新等國講學,受邀在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機構作學術報告,兼具深厚學養與廣泛學術影響力。
- 內頁欣賞 -
![]()
![]()
![]()
![]()
![]()
- 目 錄 -
緒 論—— 001
第一節 研究狀況述評 —— 002
一、國外學者“針路簿”研究 —— 003
二、國內研究進展 —— 004
三、需要解決的問題 —— 02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路徑及框架結構 —— 024
一、研究方法和路徑 —— 024
二、框架結構 —— 026
三、創新點、難點和不足之處 —— 028
第一章 《更路簿》界定與面世抄本—— 030
第一節 航海經書基本情況 —— 030
一、文人筆記與方志中的航海經書 —— 031
二、《針路簿》內涵及其他 —— 036
三、民間航海經書產生地 —— 039
第二節 《更路簿》界定 —— 043
一、《更路簿》源流及獨特性 —— 043
二、《更路簿》名稱變化及其確定 —— 049
三、《更路簿》內涵與定義 —— 050
第三節 面世抄本及其數量問題 —— 056
一、《更路簿》收集情況 —— 056
二、版本與內容 —— 060
三、面世抄本分類 —— 065
第二章 《更路簿》產生發展的空間與環境—— 069
第一節 海南島自然環境與涉海人群 —— 069
一、自然環境 —— 070
二、涉海族群及其變化 —— 075
第二節 西、南沙島礁地理 —— 085
一、西沙群島 —— 085
二、南沙群島 —— 090
第三節 南海自然環境與海產品分布 —— 104
一、南海氣候 —— 105
二、南海海域水文 —— 111
三、南海海域生物資源 —— 115
第三章 《更路簿》產生原因與條件—— 122
第一節 遠海捕撈業產生的原因 —— 123
一、高經濟價值海產品采集 —— 123
二、海面分割 —— 128
第二節 造船業發展 —— 134
一、官方造船情況 —— 134
二、海寇、海盜造船 —— 137
三、民間造船業發展 —— 140
第三節 海洋知識與業漁者人文素質 —— 151
一、風候與潮候認知 —— 152
二、對南海島礁地貌的認知 —— 157
三、漁業群體文化水平 —— 161
第四節 《更路簿》產生的時間 —— 168
一、漁民遠海實踐與西沙更路 —— 169
二、南沙及國外更路形成時間 —— 176
第四章 遠海漁業群體的生產生活—— 182
第一節 漁民島礁上的生產活動 —— 182
一、周期性移民規模 —— 183
二、漁民生活 —— 189
三、站峙活動 —— 191
四、生產活動 —— 199
第二節 漁民信仰與信俗 —— 206
一、西、南沙廟宇 —— 208
二、神主與海南島廟宇 —— 214
三、島礁廟宇文化內涵與祭祀活動 —— 229
第三節 反抗外來侵略 —— 238
一、清代中后期英、德入侵南海 —— 238
二、日本南沙、西沙活動與漁民應對 —— 242
三、漁民反抗法國侵略斗爭 —— 250
第五章 漁民南海諸島記憶與表述—— 255
第一節 島礁俗名問題由來 —— 256
一、1920年代被披露的俗名分布 —— 257
二、《西、南、中沙群島漁業生產和水產資源調查報告》俗名 —— 258
三、面世《更路簿》中的俗名 —— 259
第二節 俗名定位與方言記憶 —— 260
一、俗地名地理位置 —— 260
二、方言記憶與俗名內涵 —— 270
三、“東海”“北海”問題 —— 286
第三節 《更路簿》記憶缺失與補充 —— 294
一、東、中沙海域非海南漁民傳統作業區 —— 294
二、《中沙水路簿》《東沙水路簿》 —— 300
第六章 遠海漁業經濟形態變遷—— 307
第一節 漁業生產中的雇傭關系 —— 308
一、雇傭關系產生及發展 —— 309
二、遠海漁業雇傭關系 —— 315
三、分配方式 —— 317
第二節 合作制漁業經濟關系 —— 319
一、入股制產生的社會原因 —— 320
二、入股制及表現形式 —— 324
三、租船合股制 —— 326
四、1950-1957年的漁業社會 —— 329
余 論—— 336
參考文獻—— 346
■ 文章來源: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經典普及編輯室
供稿 |潘肖薔 編輯 | 劉思宇
監制 | 張頎
審核 | 弘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