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道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2日報道,倫敦正逐步確立其量化金融中心的地位,多家總部位于該市的交易公司和投資機構已成長為該市場上的重要力量。
報道稱,根據其在英國的實體公司公開的備案文件,算法交易公司XTX市場有限公司以及量化投資機構庫貝研究技術公司和“求積分”資本公司,過去一年營收均超過10億英鎊(約合13億美元)。
所謂的“量化”交易公司和對沖基金,是借助數學模型結合海量數據與計算能力,捕捉資產價格的相關性和不對稱性并進行交易下注。它們對人力投入的依賴度極低,且部分得益于相對寬松的監管,已悄然成為交易領域最具主導地位和盈利能力的機構之一。
貝萊德公司量化投資團隊全球主管拉法埃萊·薩維表示,一些大型量化公司總部位于紐約及其周邊地區,但倫敦“毋庸置疑”正迎來量化行業的復興。
他說:“這得益于英國和歐洲頂尖的大學資源、完善的監管框架以及深厚的行業傳統。”
美國一家量化對沖基金的經理評論稱:“倫敦作為量化中心的崛起令人矚目,甚至可能已開始與紐約抗衡。”
20世紀80年代量化交易開始興起時,部分英國公司已嶄露頭角。如今由英仕曼集團控股的AHL公司便是典型之一,該公司開創了趨勢跟蹤交易策略,催生了溫頓集團、寬立資本公司等量化基金。
如今,英國的量化公司采用的策略更加多元化。
庫貝研究技術公司專注于做市業務和統計套利交易,這種數據驅動型策略基于評估證券之間的定價差異。其英國實體公司去年凈營收達20億英鎊,接近2020年的7倍。
由億萬富翁亞歷山大·格爾科創建的XTX市場有限公司,運用機器學習預測股票、債券、加密貨幣和外匯等資產的價格。去年其英國實體公司稅后利潤達13億英鎊,較2023年增長54%。
2010年成立的“求積分”資本公司在2020年至2024年間營收增長近5倍,達到12億英鎊。
這些公司在倫敦的發展,得益于英國高校源源不斷輸送的專業畢業生。相比之下,美國的工程和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往往更傾向于加入大型科技公司。在英國,量化機構經常贊助學生社團活動、編程馬拉松比賽和博士項目。
交易咨詢公司阿爾法庫申研究公司創始人保羅·羅瓦迪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后,倫敦這座城市曾出現一些裂痕。如今,你能看到一大批才華橫溢、頭腦聰慧的人才不斷涌現。”
與同類金融或科技崗位相比,量化機構還能提供極高的薪酬和更寬松的工作環境。
一名剛從帝國理工學院計算機專業畢業、現就職于某量化對沖基金的人士說:“我們這一屆只有少數人進入大型科技公司,而幾十人都加入了做市商或量化對沖基金。”
牛津大學量化金融研究所所長阿爾瓦羅·卡蒂表示,他的學生幾乎全部進入交易公司工作,年薪在25萬至80萬英鎊之間。(編譯/楊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