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的清晨,沒有什么比一碗熱乎乎的面線糊更能喚醒身心了。這道發源于泉州的傳統小吃,以其細膩的口感和豐富的配料,成為了泉州人日常生活中最溫暖的陪伴。
制作面線糊,首重面線的選擇。要選用閩南特產的細面線,這種面線細如發絲,入口即化。煮制前要先將面線稍微掰碎,這樣煮出來的面線糊才會更加均勻。
![]()
烹制過程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先將高湯燒開,高湯通常用豬骨或雞架熬制,要熬到湯色乳白,味道鮮美。然后慢慢撒入面線,同時用筷子不停攪拌,防止結塊。火候要保持在微沸狀態,直到面線完全融化在湯中。
最見功夫的是勾芡。要用番薯粉調成的水淀粉,慢慢倒入鍋中,邊倒邊攪,直到達到理想的濃稠度。太稀則失去口感,太稠則影響味覺,全憑師傅的經驗把握。
![]()
吃面線糊最精彩的是搭配各式配料。鹵大腸、醋肉、海蠣、蝦仁、油條...琳瑯滿目的配料任君選擇。老師傅會根據客人的喜好,將配料剪成適口的大小,鋪在熱乎乎的面線糊上。
在泉州的街邊小店,總能看到這樣的景象:清晨時分,人們坐在簡陋的餐桌前,捧著一碗面線糊,細細品味。這可能是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刻,用這一碗溫暖,開啟新的一天。對泉州人來說,面線糊不僅僅是一種小吃,更是一種鄉愁。無論走到哪里,那一口細滑鮮美的滋味,總能喚起對故鄉最深切的思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