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有“中國戲樓活化石”之稱的正乙祠戲樓即將迎來馬派經(jīng)典京劇《胭脂寶褶》的登臺。這部由京劇大師馬連良熔鑄心血改編、流傳近百年的劇目,此次將由北京京劇院三團優(yōu)秀演員劉孟千一、李浩亮、周曉盟、王博文攜手演繹。在三百年純木質(zhì)戲樓的獨特聲場中,他們將重現(xiàn)“遇龍封官”與“失印救火”的雙重精彩,讓觀眾沉浸式感受馬派藝術(shù)的醇厚韻味與京劇經(jīng)典的生命力。
據(jù)了解,《胭脂寶褶》并非原生全本戲,其前身是兩出獨立劇目:《遇龍酒館》與《失印救火》。馬連良先生在富連成坐科時,先習得葉春善先生親授的《失印救火》,后經(jīng)蕭長華先生加工打磨,成為早年常演的拿手好戲。因覺得單折戲“沒頭沒尾”,他于1930年代聯(lián)合李亦青先生,融入梆子戲《烤火下山》情節(jié),增補首尾后定名《胭脂寶褶》,1936年首演便以“絕唱劇壇六十載”的宣傳語震撼劇壇。
![]()
如今,《胭脂寶褶》全劇以“雙折遞進”的結(jié)構(gòu)展現(xiàn)戲劇張力:前折《遇龍酒館》聚焦“帝王與才子的奇遇”,明成祖朱棣微服訪賢,與書生白簡縱論古今,借走“胭脂寶褶”為信物,歸朝后封其為“進寶狀元”,馬派經(jīng)典唱段“老王爺?shù)谴髮氁唤y(tǒng)天下”以二黃三眼唱腔展現(xiàn)帝王雍容,“適才間離卻了皇宮內(nèi)院”則以四平調(diào)演繹微服私訪的瀟灑,被戲迷譽為“馬派唱腔活教材”;后折《失印救火》主打“危機與智謀的碰撞”,新科巡按白簡失印,縣衙班頭白懷以“放火奪印”之計化解危機,還意外與白簡相認,這段以念白和做工見長,白懷與縣令金祥瑞的對手戲兼具喜劇張力與市井趣味,當年馬富祿先生曾憑此折將丑角表演推向高峰。
此次演出匯聚北京京劇院三團實力派青年演員,每位演員都與角色高度契合,更有“一趕二”的馬派經(jīng)典表演亮點:
![]()
北京京劇院三團青年老生演員劉孟千一飾演朱棣/白懷。此次演出中,他將挑戰(zhàn)馬派標志性“一趕二”表演——前折飾演雍容瀟灑的明成祖朱棣,以四平調(diào)展現(xiàn)帝王氣度;后折飾演機智果敢的縣衙班頭白懷,用念白與做工演繹市井智慧,一人分飾兩角,考驗表演功底。
北京京劇院三團青年文丑演員李浩亮飾演金祥瑞。他飾演的洛陽縣令金祥瑞,既帶著官員的趨炎附勢,又藏著市井小人物的滑稽,將以細膩的丑角表演為劇情增添喜劇張力。
北京京劇院三團優(yōu)秀青年小生演員周曉盟飾演白簡。他塑造的書生白簡,兼具文人的儒雅與青年的朝氣,從“遇龍得官”的驚喜到“失印焦慮”的慌張,再到“父子相認”的溫情,人物情緒轉(zhuǎn)變層次分明。
北京京劇院三團副團長,一級舞臺監(jiān)督、導演、花臉演員王博文飾演公孫伯。他飾演的俠士公孫伯,以花臉行當?shù)暮肋~唱腔與挺拔身段,展現(xiàn)江湖俠客的義薄云天,為故事開篇增添傳奇色彩。
從1936年的首演盛況,到如今新一代演員的薪火相傳,《胭脂寶褶》的每一段唱詞、每一個身段,都在訴說京劇藝術(shù)的不朽生命力。11月9日,身為戲曲愛好者的您,不妨親自走進正乙祠,在三百年古戲樓的雕梁畫棟之間,聆聽馬派經(jīng)典唱段繞梁,觀看青年名家演繹傳奇,感受京劇藝術(shù)穿越時光的獨特魅力。
責任編輯:祝文琪(EN094)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