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6年QS亞洲大學排名正式揭曉,本次排名共覆蓋來自25個高等教育體系的1529所院校,其中首次上榜的學校多達558所,創下了歷年榜單的新紀錄。
今年最大看點莫過于香港高校的集體爆發,5所港校擠進Top10,成為亞洲高校最大贏家。
亞洲迎來港校時代,香港留學也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
本文轉載自:Letsight
![]()
![]()
QS亞洲前十
港校占據半壁江山
在這份最新榜單中,香港大學超越北京大學,首次登頂亞洲第1,港大歷史上的重要突破。
緊隨其后,北京大學位列第2,復旦大學保持第5,清華大學第9名。
香港科技大學從第11名上升至第6名,香港城市大學上升3位,與香港中文大學并列第7名,香港理工大學更是猛升7位,從第17名提升至第10名。
今年的亞洲Top10中,一半都是香港的大學,榜單一出高調宣告港校時代強勢回歸。
![]()
這一趨勢不僅是體現在亞洲榜單上,在全球排名中同樣如此。
在202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從去年的第17名,提升至第11名,創下歷史最佳成績。
香港中文大學提升至第32名,香港科技大學排名第44名,香港理工大學位列第54名,香港城市大學雖然下滑一個名次,但依然穩居第63名。
除此之外,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的排名都有所提高。
而在202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也升至全球第33名,香港中文大學位列第41名,香港科技大學第58名。
![]()
圖源:香港中文大學
可見,無論全球還是亞洲榜單,香港高校的綜合實力和排名都在全面提高。
香港高校之所以能夠在這次排名中稱為最大的贏家,是因為QS亞洲大學排名和世界大學的指標不同。
QS亞洲大學排名更加強調區域優勢和國際化指標,除了常見的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和論文引用之外,今年還增加了入境交換生和出境交換生指標。
香港高校一向和國際化接軌,而這些指標內容正好是香港高校的優勢。
不過中國內地高校的表現也不俗,從整體來看,中國內地依然是亞洲高等教育的中堅力量。
除了進入亞洲前十的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清華大學之外,進入亞洲Top50的內地高校增至13所,數量為歷年之最。
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師大、哈工大等多所高校名次都有提升。
![]()
圖源:QS
另外,中國澳門也有三所高校上榜,排名第102名的澳門大學、第211名的澳門科技大學及排名第402的澳門理工大學。
中國臺灣地區共有8所高校進入Top100,其中臺灣大學排名最高,位列第23名。
其他亞洲高校也很有看點,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并列亞洲第3名,繼續穩坐亞洲頂級學府陣營。
日本有12所高校進入Top100,東京大學以第26名領跑日本高校,在學術聲譽、雇主聲譽中穩居亞洲第一。
韓國有15所高校躋身Top100,延世大學和高麗大學分別為例第11和第12名,首爾大學位列第17名。
總體來看,今年的QS亞洲大學排名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新加坡依然壟斷亞洲第一梯隊。
而中國香港高校憑借強勁的國際化戰略與持續上升的學術影響力,正在成為最值得關注的新勢力。
![]()
港大全面提門檻
港城大退出高考統招
港校排名集體飆升,入學門檻也開始水漲船高。
香港大學最近公布了《2026年國際生申請要求》,計劃以國際生身份申請的同學要注意了,今年多個學院的錄取門檻上調,少數學院門檻微降或不變。
其中建筑學院的IB分數要求從38分下降至34分,這是為數不多門檻下降的學院,但是錄取要求依然很高。
![]()
圖源:香港大學
牙醫學院的入學門檻保持不變,這是因為門檻本來就很高,已經沒有太多上調的空間,不過AP的科目數還減少了一門,今年只需要3門AP+SAT1510或5門AP。
![]()
圖源:香港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今年保持穩定,整體錄取要求與去年完全一致。
教育學院的錄取標準全面上調,教育學士與理學士課程的IB成績從32分提升至33分,A-Level要求由3A提升至1A*2A,SAT分數線也從1380分提高到1400分。
![]()
圖源:香港大學
工程學院的“工學學士精英課程”從原本的A-Level 3A提升至3A*1A。
法學院的兩個本科項目今年同樣有所調整,但只針對IB體系學生,A-Level要求維持在3A*不變。
醫學院下的生物醫學專業今年提升了錄取門檻,IB從36分升至38分,A-Level從3A上調至2A*1A。
![]()
圖源:香港大學
理學院的要求同樣有所提高。理學士項目的IB標準由32分升至33分,A-Level由3A提升為1A*2A,科研專才啟導課程的IB門檻也從39分提升至40分。
![]()
圖源:香港大學
除了香港大學提高國際生申請門檻,香港城市大學也發布了重大招生調整。
從2026學年起,香港城市大學將通過“中國內地高考單獨招生”錄取高考生,不再參加全國統招,也不占統招志愿名額,各省市沒有名額上限,完全按照成績擇優錄取。
![]()
圖源: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的退出,意味著港八大中只有香港中文大學還保留高考統招通道。
今年香港中文大學的詳細招生名額還沒有公布,根據2025年高考的數據,香港中文大學招生總人數達到406人,和2024年保持不變。
但是在專業指標上理科、工科類招生有增加,而人文和商科減少。新高考省份的分類方式也從文史/理工變為歷史組/物理組,不同組別人數略有浮動,但整體變化不大。
![]()
假學歷風波升級
港校用AI查出真相
隨著港校熱度的提高,一些走偏門、走捷徑的人也越來越多,但面對造假亂象港校已經做好了全盤的應對準備。
前不久,香港中文大學公布在2025/26學年共錄取了近900名非本地學生,但是學校發現了數百份疑似學歷造假的申請,這一數字和去年的10宗相比增加了數十倍。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提到,不少造假申請來自中國內地,其中包括虛報中學學歷、偽造成績單等情況。
消息一出,香港大學也公開表示,在今年招生中也攔截了上百份非本地生假學歷申請,不過這些申請人都沒被錄取。
![]()
圖源:香港01
香港理工大學也表示,今年發現約10宗可疑申請,全部被攔截,香港浸會大學也指出,雖然今年造假數量沒有明顯增加,但所有可疑申請人都會被取消錄取資格,并上報警方。
前特首梁振英表示,學生造假,影響的不僅是相關的大學和其他學生申請人,而是整個香港在全國甚至國際社會的聲譽和可信度。
他還提到,一家大學造假超出了一百多個,沒有漏網之魚嗎?會不會有蒙混過關?
在香港,偽造假材料是非常嚴重的罪行。在今年1月到7月期間,香港警方就已經接到126起涉及本地大專院校學生的假學歷嫌疑案件。
從2022年1月到今年7月31日,警方在這些案件中一共逮捕了55人,其中9人被起訴,6人已經被定罪,其他案件還在調查中。
根據最新消息,忍無可忍的港校已經開始用AI識別虛假材料,打擊招生中的作弊行為。
![]()
圖源:香港電臺新聞網
香港中文大學從2025年初起,將人工智能驅動系統融入招生流程,并用算法來標記申請中的不一致的地方。
例如個人陳述中的寫作風格不匹配或者學位證書圖像中的異常等。
香港理工大學直接和深圳當局合作開發基于區塊鏈的驗證平臺,通過這個跨境系統可以實時加密并驗證內地頒發的證書,大大縮短驗證時間。
![]()
圖源: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
可以說,在QS亞洲排名全面飆升、錄取標準不斷提高的當下,香港留學正處在一個關鍵轉折點,香港高校招生正進入一個不僅要數量,更要質量的階段。
對內地學生來說,香港高校依然是很有吸引力的選擇,但想順利拿到錄取,各方面的競爭力都必須更上一層樓。
![]()
近期直播推薦
![]()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伙伴反饋收不到更新,這里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推送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