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喵~大家周四好呀~
最近幾個月,生活中有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和父母的交流變多了。
過去幾年,家群里的對話基本就是,我媽會在每個節氣發一張圖,說幾句諸如“奶奶家的太陽能熱水器壞了叫你爸去修”之類的事,我看群里好幾天沒人說話會主動發一些貓的照片,以及說一聲過年哪天回家。從今年4、5月份我爸媽說要在孕晚期來看我開始,家群里開始多了一些不一樣的內容。他們開始關心我的身體怎么樣,小寶怎么樣,以及買幾號的火車票。
我是一個邊界感極強的人。不能接受和老公、孩子以外的任何人長時間住在一個屋檐下,哪怕是自己的親爸媽也不行。于是在他們來之前,我就在同小區租了一套房子,前幾個月是我爸媽住,爸媽回老家后,現在是我婆婆住。
爸媽剛到的第一個月,經常會有一些小摩擦。諸如我媽認為衣服要在陽臺上讓太陽曬干,我爸不喜歡用洗衣機堅持要手洗;而我不允許陽臺上出現任何懸掛的東西遮擋視野,凡是進不了洗衣機烘干機的衣服都不會出現在我的衣柜中。我媽總是盯著我家冰箱里的東西,一天要說七八遍“這個肉兩周前就在冷凍里,現在還沒吃”。也會和家里的保潔做飯阿姨聊起我小時候的糗事,而這讓我覺得非常冒犯。
我媽的語言習慣是時常用反問句和祈使句說話,以及會有一些不是很恰當的表述,諸如說我們“喜歡浪費食物、喜歡倒掉剩菜”(其實是孕婦吃冰箱里的隔夜菜,有李斯特菌感染風險,很危險的),說我“抽三張紙巾只會用一張,浪費兩張”(其實是我有一個補劑需要隨餐服用,我吃飯吃到一半要先把嘴擦干凈,溫水吞服膠囊,再接著吃),我心底里知道那只是她的語言習慣而已,并沒有惡意,可是聽多了還是會很不舒服。
說出來沒有一件是大事,我都不好意思拿到臺面上來講。但就這些芝麻大點的小事,讓我覺得特別消耗。就感覺怎么自己在自己家,仿佛連喘個氣兒都是錯的,因為沒有按照她要求的方式來喘氣。
一方面,我知道爸媽千里迢迢來照顧我、給我做飯肯定是出于愛我,我毫不懷疑動機;另一方面,離家十幾年來的獨立生活,我已經有了自己新的生活習慣,肯定不可能和小時候生活在父母家時完全一樣,而這些小事總是讓我感覺別扭。同時,我也感覺自己先前的決策很明智,“還好租了房子,沒有住在一個屋檐下”。
![]()
孕晚期和月子里受激素的影響,加上爸媽的一些行為和語言習慣總會觸發一些小時候就很委屈的事,那段時間幾乎天天躲在房間里哭鼻子。劉同學鼓勵我要勇敢地去表達自己的不開心,我搖搖頭“小時候都講過很多次,又沒有用”。同時,我也怕講了,我媽會傷心,覺得自己怎么好心來給我做飯看孩子,我還指責她。
他很認真地跟我說,“有一頭小象,從小被鐵鏈鎖住,掙脫不了鐵鏈。長成大象之后,其實往前走兩步鐵鏈就斷了,但是因為習慣了,根本想不到要去掙脫它。你現在已經長大了,不是小時候的你了,你有能力去改變。你現在要給寶寶做榜樣,你希望以后孩子受了委屈,只會哭而不會解決問題嗎?”
我覺得很有道理。我想以前我是怎樣對其他人表達“你的語言和行為讓我不舒服的”,我就同樣去做就行了。先是表達理解和看見,然后講自己的感受,不否定人,也不做觀點的辯論。開始是在三人的家群里,后來會當面表達我的不舒服。
在這個過程中我有一些覺察。我學了很多理論,也會把它們用在各種人身上,用在朋友、客戶身上,但當我回歸到家庭中,無論面對父母還是伴侶,還是會下意識回到以前的模式。所有學到的東西都不奏效,全都是慣性的下意識反應。“新系統”好像只對“新人”和“遠人”有效,“舊人”和“近人”用不起來。
事實證明,媽媽真的只是“不知道”那些語言和行為會讓我不舒服。而我又因為過去的印象,沒有表達自己的感受。當她知道之后,就不會再那樣說、那樣做了。
人們常說“子欲養而親不待”,因為有了寶寶,爸媽要來幫我們帶孩子,這是大學畢業之后,跟父母能夠相處的最長的一段時間了。于是我想,為什么我不主動“向前一步”,去推進一下這段“既親近又疏遠”的關系呢?不管面對什么,哪怕是沖突,總比幾十年后要遺憾好吧?
![]()
我在過去很多年,總有一種感受,就是覺得“長大之后媽媽好像不愛我了”。學齡前的記憶都是很美好的,媽媽總會帶我去不一樣的地方玩。看春天草地里冒出的新芽,夏天帶我去鄉下,看綠油油的稻田,聽蟲鳴鳥叫,秋天撿五顏六色的樹葉,冬天帶著我在雪地里打滾。
長大之后,愛不再是無條件的,家里突然多了很多“規章制度”。溫柔的媽媽變成了嚴厲的媽媽。抹布要按照她的要求來折疊、來淘洗,擦家具要按照她要求的順序來擦,擦汗要用毛巾而不能用紙。小時候我很喜歡跟她講幼兒園、講學校發生的事,每天回來嘰嘰喳喳說個不停。長大之后她好像變得很難理解我,總是會評價我說的話,說我這里不對,那里不對。我第一份在國網的工作干得很不開心,想要離職的時候爸媽都非常反對,他們好像很難理解“工資、福利待遇都好,不開心怎么能成為一個離職的理由。”我離職之后,我媽耿耿于懷了很多年,幾乎是逢人便講我小時候多乖長大了不讓她省心。
我聽聞以后非常抵觸,于是進一步減少了溝通。
再到后來我自己創業,做的又是互聯網方面的事業,就更難理解了。于是聊天的話題逐漸止于“今天吃了什么”,“該添衣服了”,“家里的貓怎么樣”。
這次爸媽跟我們相處了兩個多月,因為小崽的機緣,也聊了很多我小時候的事。
爸媽帶來了我小時候的影集,里面記錄了我從百日開始每個月的成長軌跡。我才想起來,我小時候媽媽是很喜歡攝影的,家里有個膠片相機,沖洗過的膠卷經常被我拿來當玩具。后來她為了給我更好的生活,開始忙事業,我上小學之后,就再沒見過她拍照了。
![]()
聊到我出生的時候胎窘,一出生就轉去了新生兒科,醫護人員護理不當又臍帶感染了,又住了十幾天院,以至于剖宮產的媽媽都出院了我還沒出院。聊到為什么她對我“生活習慣”(包括做家務的順序)的要求那么高,因為我出生之后被診斷為腦積水,一家人對我的預期都是“能好好活著,長大后照顧好自己就行”,所以她希望我自理能力強一些。因為連醫生都說了我以后長大不聰明,她也沒指望我學成啥,就只保持好的學習習慣就行了,不卷成績。
這段經歷我一直都知道。可是我自己當了媽媽再聽,跟我只是“孩子”的身份在聽,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她現在講得輕描淡寫,可是那時候,剛出生的孩子被下這樣的診斷,該多難過呀!娘家、婆家沒有一個可以幫襯的,我爸爸還要上班。她那時有多無助呀!
聊到媽媽剖宮產之后因為縫合的線沒有吸收,化膿了,我一歲半的時候她又專門回去做了一次手術,把當時的傷口重新一層一層切開,化膿的組織清除,再重新縫合。那時候她該多痛啊!
我有月嫂、有劉同學幫忙,還有阿姨做飯,月嫂下戶后有爸媽跟婆婆輪流幫忙帶娃,我都覺得快累吐血了。我震驚于媽媽是怎么做到休完產假3個月就去上班,還把我母乳喂到快一歲的。她真的好堅強。
聊到我半歲的時候她有一次進修升學歷的機會,但是要長時間去外地培訓,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晉升的機會但是要經常出差,她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也沒有覺得有犧牲感怎樣,就是“這個時期寶寶最重要”。
聊到我從六歲到十四歲偏頭痛,她帶我跑遍了各大醫院的神經外科,一次次做檢查。一向不喜歡求人的她,到處找老同學托關系找專家。聊到我生病的時候,她恨那個病不能在自己身上。
聊著聊著,我又哭了。我覺得之前種種我在意的那些“矛盾”,相比于父母養育我過程中付出的心血,簡直是,都算什么呀。養兒方知父母恩,自己當了媽媽,才知道父母為我做的每一件事,背后的愛有多深。
媽媽一直都是愛我的,只是當我長大,她不知道以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愛,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那——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她呢?為什么要像“愛吃魚的人舍不得吃,把魚留給了愛吃雞的人,卻不知道魚是那個人最討厭的食物”一樣,為什么要像小說里都沒長嘴的男女主一樣,從頭誤會到底呢?我可以直接跟她講,“我希望你以什么樣的方式來愛我”呀。
![]()
父母還不算太老,身體還算健康,我們也都還年輕,一切都還來得及。
臨離開我家之前的幾天,媽媽猶猶豫豫地告訴我,她想和我爸出去旅行一段時間再回老家,但是找不到旅行社定制她想要的行程。她想找我幫忙,又怕我太累了。
我自告奮勇接下了這個活兒。前前后后溝通,訂大交通,每一程的接送站接送機、訂酒店,他們旅行途中還換過兩次酒店,用了十幾天時間。畢竟當了六年乙方,看懂需求的專業性還是在線的,把親媽當甲方來服務,那必須是包滿意的。很多瑣碎的活兒和溝通的工作,這是我曾經完全不會親力親為的事,但這一次我做得很用心。
我感覺輕松了很多。自己正在進入一種與原生家庭新的相處方式——多去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不要靠對面來猜。我也在鼓勵爸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要,別讓我猜。每個人給到對方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不是“我以為自己在為你好,其實在添堵“。
我意識到孩子的出生,并不只是“一個新生命誕生,并且把她養育長大”這一件事,更是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去修補之前的種種“漏”,讓我的心更完整、更豐滿、更有力量。我曾經介懷的、放不下的、糾結的,又或者曾經認為不重要,因緣和合做了恰好正確的決策,現在才看到有多么珍貴。
長大之后總有各種各樣的事情要忙,想不起來去補這些漏,其實它們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的種種決策。
我忽然意識到最近老天留給我的一個功課是“補課”,補在人間的種種課。和父母的關系,和伴侶的關系,看見我內在力量形成的來源是什么。
我要好好珍惜這個機會,認真補課。
我們下周四14:00見~
如果想圍觀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話想和喵說,可以加這個微信號哦(如果加過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復加啦)~
![]()
我的這些文章也值得你讀一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