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小米創始人雷軍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一條關于小米YU7的全網首拆視頻,并表示:“我認真看完這個拆解視頻,推薦YU7車主們都看看,也歡迎各位同行和專家指點。”這一舉動引發業界關注,被視為小米在面臨多重輿論壓力下的一次積極回應。
![]()
圖片來源:雷軍微博截圖
由某汽車平臺原創節目發布的這條拆解視頻,從車身用料、結構設計、三電系統到NVH靜音表現等多個專業維度對小米YU7進行了全面檢測。視頻詳細展示了車輛的電池安全設計、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等核心部件。
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對此表示,通過此次拆解可以看出該車在各方面都經過了深度驗證,“完全經得起‘放大鏡考驗’”。
從產品層面看,小米YU7展現出較強的技術實力。該車標配靜音夾層玻璃,整車應用超過120處聲學材料,能有效降低行駛噪音。在智能交互方面,搭載了全新四合一域控制模塊,座艙芯片采用第三代驍龍8移動平臺,并輔以英偉達Thor車載計算平臺。動力系統上,全系標配800V碳化硅高壓平臺,支持超快充與超長續航,其中單電機后驅版CLTC續航達835公里,頂配Max版零百加速僅需3.23秒。
市場表現方面,小米YU7在今年6月發布后創下驚人訂單數據,3分鐘內大定突破20萬臺,1小時達到289000臺,顯示出較強的市場吸引力。
近期,小米汽車正面臨諸多輿論壓力。據報道,小米股價在一個月內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創下上市以來最大單月跌幅。同時,小米還遭遇了網絡謠言的困擾。10月31日,北京警方通報了一起新能源汽車銷售直播間遭遇網暴案件,據悉涉事品牌正是小米汽車。此外,在黑貓投訴等平臺上,小米還面臨一些消費者關于服務標準不一的投訴。
值得關注的是,拆解視頻片尾特別展示了一位小米YU7車主的真實事故案例。今年8月在赤峰發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中,一輛小米YU7遭遇水泥罐車高速撞擊后,A柱、B柱及乘員艙結構均未發生變形,車門可正常開啟,車主安然無恙。這一案例為車輛的安全性能提供了有力佐證。
在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小米YU7憑借產品力獲得了可觀訂單,但其面臨的輿論壓力與市場挑戰也不容忽視。此次雷軍主動推薦專業拆解視頻,既是對產品自信的展示,也是對當前輿論環境的積極應對。隨著交付周期的逐步穩定,小米汽車能否在市場競爭中持續贏得消費者信任,仍需時間和市場的進一步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