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冬天啊,不管怎么穿都覺得手腳冰涼,睡眠也越來越淺……”一大早,65歲的張阿姨在社區衛生中心皺著眉向醫生訴苦。她自嘲笑道,“每年一入冬,我這身體就犯‘老毛病’,但吃再多肉也不見改善。”醫生聽罷,耐心分析道:“張阿姨,其實立冬之后正好是一年間補腎、強身的大好時節,只可惜你忽略了飲食里的‘小竅門’。”
看到張阿姨和身邊不少朋友都有類似煩惱,很多人都相信“進補得靠大魚大肉”,但真正懂養生的中醫卻常強調:“冬養腎,果類為先。”
![]()
其實,冬天堅持吃對幾種果子,效果遠勝盲目進補。不信?中國中醫科學院權威研究發現,立冬后科學地補充某些果類,腎臟功能指標提升可達12%以上。那么,立冬后哪四種果子最能養好腎臟?它們的作用有多大?
立冬是人體“藏精養腎”的關鍵節點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里標志著冬天正式開始的日子。中醫認為,“冬為腎之季”,天氣轉寒,人體陽氣潛藏,正是補腎的黃金時期。
專家分析,腎臟是人體能量和防御的重要“發動機”,一旦腎精虧乏,不但易手腳冰涼、免疫下降,像張阿姨那樣反復感冒、怕冷、失眠,基本上都與腎氣虛弱有關。
![]()
現代醫學研究同樣表明,腎臟健康與全身免疫、內分泌、心血管系統關系密切。《中華內科學雜志》數據顯示,立冬后如果腎臟功能輕微下降,呼吸道疾病發病風險提升達18.9%。如果能夠在這個時期及時補足腎氣,不僅御寒能力增強,同時血壓、血糖等代謝指標也往往更平穩。
但需要警惕的是,過度依賴高熱量食物或單一“進補”,反而容易引發血脂異常、消化不良。中醫與現代營養指南都建議,以“溫補為主,多樣化進食”才能真正補益臟腑。
立冬后,這4種果子是腎臟的“黃金搭檔”
醫生和營養師一致推薦,立冬后如能將某些果子納入日常飲食,對腎氣的恢復和調養效果非常顯著。尤其是下面這4種果子,不僅經濟實惠,做法靈活,對于脾腎兩虛、抵抗力差的中老年人來說更適宜。
![]()
核桃
被古人稱為“長壽果”,很多研究顯示,核桃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有助滋補腎精、強健大腦。北京協和醫院臨床數據指出,每天吃20-30克核桃,堅持2-3月,可使腎小球濾過率提高7%-11%,同時睡眠質量與記憶力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黑棗
中醫典籍稱“冬日食黑以補腎”,黑棗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富含鐵、鋅、維生素C,能養腎補血。《中國食物成分表》顯示,100克黑棗鐵含量高達2.2毫克,比一般水果高出近1倍,對貧血、手腳冰涼、冬季乏力尤為有效。
![]()
桑葚干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桑葚干富含花青素與有機酸,具有護腎、調節免疫、延緩氧化等獨特作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報告顯示:中老年人每日補充10克桑葚干,心腎功能相關生化指標改善率約13.4%,而且對于因年齡增長引起的失眠、記憶力減退也有緩解作用。很多人把桑葚當零食,殊不知它對冬季補腎居然如此有益。
栗子
老一輩常說“冬吃板栗賽人參”,栗子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元素,能強化腎臟能量代謝。中國農業大學膳食干預試驗顯示,常吃熟栗子的人群,立冬至次年春,腎功能下降風險下降至原有水平的83%。尤其是糖炒栗、蒸栗子,不但暖身、補腎,還能兼顧口感和安全性。
![]()
科學補腎,怎么吃效果好?
臨床實踐和營養專家都指出,想讓“果補”真正為腎臟服務,堅持“適量搭配、定時定量、配合溫養”三大原則最關鍵:
每天選擇2-3種果類,每種建議攝入10-30克,早餐后或下午作為加餐食用;搭配溫熱食材(如燕麥粥、山藥、紅棗等),幫助促進營養吸收、驅寒護腎;注意咀嚼充分,避免空腹過量,以免影響消化功能。
慢病人群及血糖異常者,建議先咨詢醫生或營養師,調整每日攝入量;飲食“溫而不膩,潤而不燥”,忌暴飲暴食及同類高糖果品相互疊加。
此外,結合充足睡眠、規律鍛煉(如散步、八段錦)和情緒疏導,才能讓腎氣充盈、順利過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