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從 10 月 1 日起停擺至今已近 40 天,核心癥結是兩黨在醫保補貼、移民執法等議題上僵持不下,互卡批款方案。共和黨主張推出 “干凈” 的撥款法案,要求刪除他們眼中的 “過度福利”,本質是想通過削減公共福利,削弱民主黨的移民選民基礎;民主黨則堅決要延長相關福利,目的很明確,就是維護移民群體的利益,鞏固自身的選民基本盤。
雙方始終談不攏,導致聯邦政府持續停擺,直接影響波及 75 萬政府工作人員 —— 他們無法按時領到工資,而機場安檢、食品救濟、醫療研究等一系列基礎公共服務也陷入了停滯。
![]()
按理說,自家的問題應該自己解決,可美國財長貝森特卻在這個時候把矛頭指向了中國。他最近頻頻放話,說“中國是不可靠的伙伴”,還特別提到稀土供應問題。這就讓人納悶了,明明美國兩黨在國會里斗得你死我活,怎么貝森特這時候反倒怪起中國來了?細想一下,貝森特這一招很可能是為了將禍水外引。美國政府停擺這么久,民眾怨聲載道,長期下去,背鍋的是執政黨,也就是特朗普政府,現在中期選舉在即,如果特朗普的負面消息太多,不利于選情,這時候就必須找個“替罪羊”來轉移矛盾。把國內問題推到中國頭上,既能回避治理不善的指責,又能煽動民粹情緒,這確實是一些美國政客慣用的手法。不過,這種說法恰恰暴露了美國自身的困境,美國稀土供應鏈長期依賴中國,而本土產能建設進展緩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
就在貝森特不停指責中國的時候,中國駐美大使謝鋒的一番表態激起了千層浪。在美國的一個貿易活動上,謝鋒大使明確劃出了四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第一是臺灣問題,這一點是中美關系中最敏感的問題,不用多說。第二是民主人權,一直以來,美國總是為自己披上“人權衛士”的外衣,將自己置于道德裁判席上,對世界各國的內部事務進行評判,但實際上,它常常將人權議題武器化,服務于其地緣政治博弈的需要,中國在這方面吃過虧。但現在,中國在人權事業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已經幾乎無懈可擊,反倒是美國不斷暴露自己的人權問題。第三是道路制度,第四是發展權利。
![]()
說到發展權利,這里需要特別說明。中國的現代產業起步晚,相比西方曾是比較落后的,美西方憑借著先發優勢以及技術上的一些壟斷,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為了維持他們的壟斷地位,以便讓中國人辛辛苦苦創造的財富流入西方人的腰包,他們千方百計阻撓中國建立自主產業體系。他們希望中國人永遠都只能為他們造鞋子、襪子等勞動密集型產品,而無法進入電子、化工、新能源、半導體等利潤更高的領域。更直白地說,他們希望自己永遠處于產業鏈,或者說是食物鏈的最高層,而中國只能在產業鏈的最底層吃他們的殘羹冷炙。現在中國提到發展權利,既是對美方的提醒,也是嚴正警告。
至于中美兩國的制度差異,中美雙方現在的表現,應該就已經說明白了一切。美國現在政府停擺,政客們忙著互相攻訐,甚至甩鍋給完全不相干的第三國;中國呢?保持政策穩定性,不僅調整關稅政策落實釜山磋商成果,還在籌備暫停稀土出口的限制。誰的制度更優越?一目了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