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寶媽買了千元貂皮大衣,結果洗報廢后白嫖退款,演變成一場全網圍觀的“社死”風波。
![]()
事發經過
10月21日,濟南網店店主王女士接到一筆來自濟寧市嘉祥縣的訂單,一個20多歲的女性買家下單了一件1888元的貂皮大衣。
![]()
![]()
10月22日王女士發貨,發貨時還特意拍了視頻,原件毛絨蓬松,非常新。
10月24日對方簽收。
在電商平臺的溝通中,王女士給收到貨的這位姓呂的買家發消息,特意提醒她貂皮大衣千萬不能水洗。
對方試穿了, 還拍照發給商家,表示很滿意。
![]()
可是在簽收后的第七天,也就是“七天無理由退貨”的最后一天,對方選退貨退款。
對方買了有四五天,王女士以為是不喜歡要退,平臺也同意對方的退貨請求了。
在退貨快遞發出后,在責任未定的情況下,平臺就退錢給消費者。
拿到退貨快遞后,王女士感覺有點反常,于是第一時間就在監控下拍了開箱視頻。
結果發現這件貂皮大衣被洗得硬邦邦的,像塑料一樣,完全不成樣,吊牌都沒了,根本無法二次銷售。
![]()
憤怒的王女士一看對方就是洗報廢了來退款的,都千叮嚀萬囑咐了,對方竟然這么過分。
買家堅決不承認水洗過衣服,并堅持退貨退款。
盡管王女士聲稱有開箱視頻等證據,但平臺最終將1888元的貨款退給了買家。
再后來對方不接電話不回消息,完全不理會王女士。
商家廣播維權
貨款兩空的王女士氣憤難平,從濟南驅車300公里趕到買家所在的小區。
王女士在當地報了警,可是警察說警方認為這屬于經濟糾紛,建議通過市場監管部門或法院解決。
買家則以“在家奶孩子”為由,始終拒絕露面溝通。
![]()
在無法聯系到買家的情況下,王女士想了一個辦法。
她采用了用大喇叭在小區內公開喊話的方式尋人,甚至還念出了對方的手機號碼。
![]()
“你們小區里有一個20多歲的姓呂小姑娘,1888元買了件掉貂皮大衣,洗報廢了給我退回來,死不承認。”
![]()
![]()
王女士在小區內循環喊喇叭,小區內不少人都圍過來觀看。
因為知道買家姓呂,還報出電話號碼,估計小區內認識這位買家的應該都能猜到是誰了。
![]()
![]()
直到現在,這位買家都沒有出面,王女士表示決不能容忍這種行為,會繼續不計成本的追究到底。
![]()
平臺不作為?
貂皮大衣不能水洗屬于基本常識,商家也一再叮囑了。
買家在“七天無理由”最后一天退貨,退回的卻是件水洗報廢的衣服,并咬定“寄來就是這樣”,這很難不讓人懷疑其動機。
如果真是故意為之,這就不再是普通的消費糾紛,而是利用規則漏洞的“惡意退貨”,不僅不道德,也可能構成欺詐。
用“奶孩子”作為不見面的托詞,更是一種對自身責任逃避。
![]()
王女士的遭遇確實令人同情,畢竟做生意不容易,遇到這種白嫖黨真倒霉。
但是直接曝光電話號碼的行為,其實侵犯了買家的隱私權。
雖然解氣,卻從“維權者”變成了“侵權者”。
![]()
律師指出,這種行為涉嫌侵犯他人隱私權,并可能擾亂公共秩序。
本來是占理的一方,卻因為不理智的方式,讓自己陷入了被動的局面。
![]()
這起事件中,電商平臺有很大的責任。
在責任尚未明確界定之時,就簡單地將款項退回給買家,這對提供了證據的商家而言無疑是一種傷害。
如果平臺能介入并且公平處理,雙方也不用鬧成這樣。
![]()
![]()
其實這種情況真的太多了,王女士的遭遇不是個例。
說到底還是有些人素質太差了,一直鉆平臺漏洞,而平臺作為一個中間商,難以做到公平公正。
希望各大電商平臺好好重視這類現象,別當甩手掌柜任由商家和消費者扯皮不清,重新健全規則。
畢竟,一個健康的消費環境,不應該讓好人吃虧,也不應該讓投機者得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