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在與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議的同時,強行嵌入“毒丸條款”——美國又故技重施。
英國《金融時報》當地時間11月6日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在上周與馬來西亞和柬埔寨這兩個東南亞國家簽署的新貿易協定中,就加入了這樣的“毒丸條款”,并威脅稱,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國家簽署損害“美國根本利益”或“對美國安全構成實質性威脅”的競爭性協議,美方可據此終止協議。
有貿易專家表示,這些極其罕見且影響范圍極廣的條款,相當于對與中國貿易關系密切的小國進行“忠誠度測試”,并有可能重塑美國未來在東南亞以及其他地區的貿易談判格局。還有分析人士直言,這些“毒丸條款”是“多邊主義遭受的又一重創”,但東南亞國家手中毫無能夠拒絕美方的談判籌碼。
《金融時報》則認為,東南亞國家長期以來都微妙地平衡著與中美兩國的關系,而“毒丸條款”的出現,則大大提高了東盟小國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的難度。
今年5月,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全球貿易戰后,當時美英兩國簽訂了所謂“首份關稅貿易協議”,美方對于英國鋼鐵和制藥等戰略領域設置了嚴格的所謂“安全”條款,其中也暗藏針對中國供應鏈的算計。《金融時報》稱,當被問及這一協議時,中方向該報強調了一項“基本原則”——國家間的合作不應違背或損害第三方的利益。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當時指出,英方此舉對中方是不公平的,且美國為試圖達到“孤立中國”的目的,也會在貿易談判中迫使其他國家接受類似條款。他指出,這種“毒丸條款”實際上比關稅更糟糕,而根本問題在于美國,中方應當在與美方的貿易談判中討論這一問題。
![]()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26日,馬來西亞吉隆坡,泰國總理阿努廷與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共同簽署聲明。美國總統特朗普和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出席簽署儀式。 IC Photo
“美國正通過這些協議維系其市場準入優勢,試圖重塑近幾十年來形成的‘亞洲工廠’格局,”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地緣政治與戰略學教授西蒙·埃文內特(Simon Evenett)表示。
他在本周的一篇論文中寫道:“最終,‘毒丸條款’將貿易協定從純粹的商業工具轉變為管理伙伴國更廣泛的對外經濟政策導向的工具。”
他還指出,這些條款范圍過廣,賦予美國單方面終止協議的權力,使華盛頓在整個地區擁有了新的影響力,特別是與馬來西亞的協議中,包含另一項爭議條款。
10月26日,白宮宣布與馬來西亞達成互惠貿易協定(ART)。馬來西亞的國會議員們注意到,協定中含有關“馬方需配合美國制裁和單方出口管制”的條款,質疑此舉措有損國家主權。
對此,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11月3日要求現任總理安瓦爾及其內閣辭職,控訴該貿易協定使馬來西亞“淪為美國利益的附庸國”。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和工業部發布則聲明澄清說,該國主權“未受損害”,不受美國制裁約束。馬來西亞總檢察長辦公室同日提到,該國擁有單方面隨時終止協定的權利。
《金融時報》稱,盡管2020年的《美墨加協定》(USMCA)中已存在部分“毒丸條款”的法律先例,但埃文內特表示,USMCA條款的觸發條件有明確的法律定義,這與馬來西亞和柬埔寨所涉協議中較為寬泛的條款截然不同。
咨詢公司弗林特國際(Flint Global)的貿易專家薩姆·洛維(Sam Lowe)表示,馬來西亞和柬埔寨與美國簽署的協議本質上是策略性的。“首先,這些協議旨在緩解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極端做法,協議會暫時奏效,直到不再奏效,屆時就必須采取其他措施了。”
智庫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經濟戰略中心主任瑪麗亞·德梅爾齊斯(Maria Demertzis)認為,這些“毒丸條款”是“多邊主義遭受的又一重創”,但這些條款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限制或減緩供應鏈與中國的整合,還有待觀察。
“這相當于特朗普在說,‘我是老大,你們必須跟我打交道’。可是你必須捫心自問,這些國家究竟有什么談判籌碼,才能拒絕這些‘毒丸條款’?其目的是為了阻止中國通過這些東盟國家滲透進美國市場。”她補充道。
《金融時報》稱,這些“毒丸條款”疊加上美國正考慮對經東南亞港口轉運的中國制造商品征收40%的“轉運關稅”,被視為進一步加劇中國與其區域貿易伙伴之間分歧的做法。
報道稱,貿易分析人士將密切關注美國與其他東南亞國家(包括泰國和越南)正在進行的“對等關稅”談判結果,以觀察是否也包含類似的“毒丸條款”。
目前,由于泰國近期政權更迭,美泰貿易協議仍處被擱置狀態;而美國與越南的談判進展則更為艱難。
“越南正在堅持爭取更好的條件,這一策略也有風險,越南不滿自己需面對20%的‘對等關稅’,而其他多數東盟國家僅為19%。”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東南亞事務主管彼得·芒福德(Peter Mumford)說。
![]()
第47屆東盟峰會期間,特朗普與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會晤 IC Photo
《金融時報》認為,東南亞國家長期以來都必須在中美兩國之間維持微妙平衡,此次“毒丸條款”的出現,提高了東盟小國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的難度——中國是其重要供應國,而美國則是其寶貴的出口市場。
報道提到,在特朗普上周訪問吉隆坡后,東盟和中國簽署了中國—東盟自貿區3.0升級版議定書,以鞏固2024年雙方7710億美元的貿易額,這表明東盟各國將繼續試圖在中美之間“周旋”。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此前曾表示,中方注意到,一些經濟體也正在與美方進行談判。需要強調的是,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得不到尊重,堅持原則立場、堅持公平正義,才是維護自身利益的正確之道。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方將始終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堅定不移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堅定不移與世界各國共享發展機遇。中方愿與各方一道,不斷深化互利合作,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抵制單邊保護主義和霸權霸凌行徑,共同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推動建設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