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打的時間越久,就越能看出這場代理人戰爭中的受害者是誰,俄羅斯雖然損失慘重,但比起烏克蘭,只能說是小巫見大巫了。
澤連斯基也是不甘心的在聯合國“大鬧”了一場,結果換來的卻是一道道“口頭支票”,就算是想要自救也不是很來得及了。
烏克蘭真的撐不住了嗎?為什么其他國家不援助烏克蘭了?
真正決定烏克蘭戰局的,似乎已經不再是前線士兵手中槍炮的轟鳴,而是那些來自西方的援助承諾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國際政治的舞臺上燈光總是打得那么亮,一場又一場的高級別會議,一次又一次措辭激昂的聯合公報。
![]()
媒體的頭條永遠不缺“全力支持”、“堅定站在一起”這類話,握手、擁抱、拍照,一套流程下來仿佛億萬援助已經裝車發貨,但烏克蘭早已看穿了這一切,這些家伙每一次都是在那說些漂亮話了,承諾的物資一點拿不出來。
![]()
澤連斯基在聯合國大會上,直白地警告世界,如果援助停止,俄羅斯就會贏,話語里的急切與臺下其他國家政客的機械式鼓掌形成了對比,所以大家也看明白了,那些口頭上的承諾并不是為了確保物資交付,而是一種表達政治正確、展示團隊立場的表演。
尤其對于歐洲來說,情緒和姿態可以大方地交給媒體去渲染,但一涉及到真金白銀和實際行動,拖延和猶豫就開始了,這種“嘴炮式援助”完美詮釋了他們既想站在道德高地,又極度害怕被深度拖下水的矛盾心。
![]()
就算那些承諾是發自內心的,從一份簽了字的文件到一發急需的炮彈,中間也隔著千山萬水,看看歐盟內部,一筆數百億歐元的貸款在計劃中,聽著很美好,但它需要經過歐盟內部復雜的協調會、各國議會的漫長審議、一層又一層的預算審核。
![]()
結果就是大半年過去了,實際到賬的金額連承諾的零頭都不到,歐洲各國還在援助上根本沒個統一標準,出錢的方式、援助的類型、交付的流程,全都是各行其是,像個組織松散的聯盟。
![]()
美國那邊也好不到哪里去,國會山里的政治斗爭直接讓援助計劃癱瘓,那些已經簽字畫押的對烏軍援計劃,執行率居然還不到一半,錢不是沒有,法案就是批不下來,特朗普更是公開表示烏克蘭的戰爭與美國無關,他質疑過往的援助究竟有什么價值。
![]()
大量承諾的導彈、裝甲車和關鍵彈藥,要么靜靜地躺在某個港口的倉庫里,要么卡在某個議員的辦公桌上,狀態永遠是“審批中”,而在烏克蘭東部的泥濘戰壕里,士兵們正眼巴巴地盼著它們。
![]()
再來看西方的支援到底是不是真心的,他們提供的是剛好能讓烏克蘭不至于掉下懸崖的援助,我們甚至可以稱之為“可控式援助”,核心目標是防止烏克蘭迅速戰敗,而不是幫助它取得決定性勝利。
![]()
西方是怕局勢失控,美國內部曾多次壓下向烏克蘭提供遠程打擊武器的請求,原因很簡單,他們怕烏克蘭拿到手后一時沖動,去攻擊克里米亞或者俄羅斯本土的敏感目標,一旦那樣,俄羅斯會作何反應?沒人敢賭。
歐洲同樣籠罩在這種恐懼之下,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俄羅斯貼上“共同交戰方”的標簽,引火燒身。內部的問題同樣不小,美國國內的“烏克蘭疲勞癥”正在蔓延,民意支持度持續下滑,在保守派選民中,對援助烏克蘭表現出冷漠甚至反對,已經成了一種政治加分項。
![]()
特朗普的“一分錢都不再給”的言論正是這種情緒的集中體現,這讓拜登政府背負著通貨膨脹和選民厭倦的雙重壓力,不敢再大包大攬,在這種背景下,利益的算盤打得噼啪響,歐洲人有了“我們不能為了烏克蘭,毀掉整個歐洲”的想法。
同時,美國也樂于看到歐洲承擔更多責任,有一種將援助包袱“甩鍋”給歐洲大陸的意圖,這一切復雜的心理最終成了一種“小步給、不冒險、不刺激”的援助模式,確保烏克蘭能繼續流血,但又限制它的反擊能力,讓它始終處在一個可控的、需要依賴輸血的弱勢狀態。
![]()
對于這份充滿不確定性的“承諾”,烏克蘭正從最初的依賴滑向最深的恐懼,依賴的苦果是慘痛的,美國的任何一點政治風吹草動,都能立刻在基輔引發一場焦慮,特朗普的言論更是讓烏克蘭方面感到極度的不安。
![]()
前線的情況最能說明問題,僅僅因為155毫米炮彈的供應一度中斷,烏軍的整體火力就銳減,援助的缺口正在戰場上撕開一道道血淋淋的口子,士兵的士氣與物資供應箱的虛實直接掛鉤,當他們每天只能分配到幾枚炮彈,眼睜睜看著對方的火力覆蓋陣地時,內心是崩潰的。
![]()
從戰爭初期的感動與信任到如今感覺自己淪為了大國博弈中的“棋子”或一張“人道牌”,這種巨大的落差感已經滲透到了烏克蘭的每一個指揮部和政府辦公室,他們開始明白,命運必須掌握在自己手里。
![]()
于是,一場悲壯的自救開始了,既然西方的“舊庫存”靠不住,那就自己造。烏克蘭開始積極聯絡波蘭、斯洛伐克等東歐鄰國,試圖繞開西歐的緩慢節奏,直接在靠近前線的地方合作建立軍工生產線,哪怕規模不大,也是一個希望。
他們甚至開始推動一個大膽的想法,將被西方凍結的俄羅斯國家資產作為擔保,向國際市場申請貸款,烏克蘭正在用盡一切辦法,撬動任何可能的資源來為自己輸血,烏克蘭的援助危機,說到底是“承諾”這種政治產品的信用危機。
![]()
在現代代理人戰爭的殘酷游戲中,援助從來不只是單純的資助,它是一個被政治、國內選舉、官僚效率和工業產能等多重因素共同決定的問題。烏克蘭的命運,此刻就懸于其身后那張不斷被修改、附加條款日益嚴苛的“援助合同”之上。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